您的位置:首頁 > 工業文創

工藝美術--曾經的輝煌與珍藏

發布時間:2019-06-28      閱讀量:34979次     

  
  雕漆鑲嵌釵頭鳳屏風
  揚州工藝美術大師王文琳創作于1983年
  花絲鑲嵌嫦娥奔月擺件
  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田瑞和創作于1976年
  翡翠飛虎杯
  1977年上海玉石雕刻廠提供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間,是中國工藝美術繼明清之后的又一個發展高峰。上海新工聯集團(原上海二輕局)的工藝品展銷公司于1979年在全國工藝美術勃勃生機中應運而生。公司精集全國工藝美術重點產區的名人名作及優秀作品,營銷于港、澳、臺及世界各地,既生動且別開生面地向世界傳播著中國優秀手工藝文化的神采,并為國家創匯做出積極貢獻。由此,上海工藝品展銷公司贏得了當時中國工藝品大型企業的桂冠。我于八十年代曾專程到該公司參觀,寬敞明亮的展所,琳瑯滿目、五光十色的工藝品,折射出堂皇、華貴的氣派,洋溢著東方美的意韻,在我腦海中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本世紀初由于場址的原因,公司暫作休業。在休業期間集團和公司對留存的工藝品作了認真分類清理和保存,將作品進行登記造冊,對部分高精作品作了保護性收藏。2012年公司恢復經營,“珍藏”也隨之與公眾見面。去年我有幸隨同陳士能部長專程到上海新工聯集團考察(注:是新工聯集團請陳部長幫助聘請幾位專家來進行評估的),讓我有了對這些精品近距離品察的機會。當一件件作品映入我的視線時,心中由衷地涌動著一股親切感。作品讓我想起了那個年代中國工藝美術的創作氛圍,想起了那些工藝美術人的文化品格,想起了那些時光工藝美術界的理想與追求。作品雖然只有六七十件,然而每一件作品都清晰地展現出那個年代工藝品獨特的藝術形式、文化氣質和技藝手法,正是這種獨有的不可再生和模仿的文化印記,在悄然而真實地譜寫著中國工藝美術歷史的新的時代篇章。集團“珍藏”也增添了一份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珍貴性。
  象牙玲瓏寶塔
  1978由上海地區提供
  高山石錦鱗游樂擺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亨云創作與1978年
  中國工藝美術之偉大,正由于她千年發展綿延不斷,有了歷史上一個接一個時代文化的傳承與接力,一批接一批成果的積累,就有了民族國家工藝美術的輝煌與發展。在近百年時間里,世界認知中國,往往是從被人們稱之謂文物的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品和今天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的文化傳播與貿易交往中開始的。因此每個時代或一個時期的工藝美術精品名作的留存,都有其可觀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上海新工聯集團“珍藏”藝術品中,有老一輩中央、省市領導和著名書畫家的書法題詞八幅,有傳統工藝美術精品五十七件。題詞是老前輩們給后人留下的珍貴墨寶,字里行間充滿了他們對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的關愛、鼓勵的一片真情。在墨與筆的功夫中讓我們感悟到老革命家們深厚的文化素養與堅實功底,這部分墨寶是工藝美術行業無價的文化與精神財富,更是激勵一代代工美人在事業上奮發有為的強大精神支柱。
  集團“珍藏”的可貴之處在于它較集中地體現了全國工藝美術的重要門類,其精品數量有一定規模,各具特色、出類拔萃,作品出自大師和名人之手,制作年代集中在工藝美術發展歷程的高峰期。
  象牙52層鏤空球
  1985年由廣州地區提供
  綠翠雅士山籽
  1980年揚州地區提供
  “珍藏”從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分類概念上,基本可分為漆器、玉器、象牙雕刻、景泰藍、金銀細金工藝、刺繡、絲毯、壽山石雕八個品種。作品全部來自全國著名傳統工藝美術產區:北京、上海、揚州、蘇州、河南、湖南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的佳作名品。在“珍藏”的每個種類里,分別收藏了各手工工藝產地在全國最具品種優勢技藝優勢的代表性作品。如漆器品類中,既收到聞名全國的“北京雕漆”,又含有名揚四大洲的“揚州百寶嵌”。在象牙雕刻類中匯萃了國之南北特色,如北京仕女;上海精編細刻,蘇州鏤空拉花宮扇、廣州多層牙球。其它諸如玉石器、金銀細金工藝,也均如此豐盛。形成了“珍藏”品種的多樣性,藝術形式之獨特性和手工技藝尖端性。從多個角度映現了這個歷史階段中國工藝美術品類、技藝、作品、人才水平的盛況。
  紅雕漆仿故宮亭子鼎
  北京雕漆名家邱占慶制胎、陳美生設計
  當然,對傳統工藝品的價值評估,不僅要從特定歷史的文化生態的層面去衡定,更要從藝術設計水平和工藝制作精美程度及作品所使用的材料品相去考量。中國工藝美術俗稱材料藝術,材料是工藝美術重要的創作載體,材料品質直接影響作品的審美價值,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上海新工聯集團的“珍藏品”中,大都采用和田白玉、緬甸翡翠、非洲象牙、田黃、荔枝凍、黃金、珠寶、鉆石、珊瑚、青金等天然高檔名貴原材料。經十多位才藝出眾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和身懷絕技的老藝人、老技師潛心設計制作而成。大師們用獨到的審美情趣,精深的造型藝術修養,對材料進行別具一格的巧思精作,在挖掘傳統和傳承技藝上有不少突破性的創造。設計制作的丈高寬米的爐、瓶、尊和屏風,氣勢恢弘、造型端莊凝重,紋飾飽滿富有古意今韻。設計制作盈尺乃至玲瓏的作品,形制各式形象生動傳神,紋樣優美嚴謹,色彩鮮明和諧,技藝精湛具有鬼斧神工之妙。其中特別是雍容華貴的象牙雕刻“八十七神仙卷”;曠世奇藝的象牙拉花“福祿壽”宮扇;典雅簡約的象牙“簪花仕女”;工絕天下的象牙編制“龍華塔”;冠絕時藝的翡翠“同胞雙塔”;神清骨秀的翡翠“菊花雙瓶”;純樸圓潤的白玉仙子“柏子圖”;清新奇逸刀隨意行的田黃薄意“高士圖”;生機盎然俏色巧趣的高山石“碩果盆”;靈魂神游的高山石“錦鱗游樂”;清逸精純的大園通如意”;藝臻化境的漆百寶鑲嵌佛國地屏”;古樸清的“百花仙子扇形地屏”;色澤古雅的“400道手工編織絲毯”等。這件件作品飽含著中國傳統藝術形質意蘊之美,工法道行之精,全面展現了大師們個人藝術語言的風格和藝術流派的風采,這些“珍藏”作品可稱是中國當代傳統工藝美術的經典藝術之作。
  田黃十八應真薄意
  1976年福州藝術品雕刻總廠提供
  高山石碩果盆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久和創于1975年
  翡翠菊花雙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元全創于1985年
  金玉大圓通如意擺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京羊創作于1994年
  綠雕漆百花仙子座屏
  揚州工藝美術大師王文琳創作于1985年
  象牙應化教義擺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海龍創作于1984年
  象牙簪花侍女像
  1978年由北京象牙雕刻廠提供
  (圖文來源:《上海工藝美術》雜志2015年第四期作者:唐克美)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