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中都蘊含著數千年文明歷史及民族精神風貌?,F今,中國節日作為民族文化代表,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并被世界所了解。為弘揚傳統文化創新,賦予傳統節日新內涵,由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發起,社會各界鼎力支持的「全球文創節-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今日正式開啟!
「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以“愛與創造”為主題,將蘊含中國千年文化精髓及民族精神的7大傳統節日和24節氣為作為賽事的競賽主題,遵循“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念,向全球文化創意精英發出邀請,并設立200萬元獎金,遴選最具創造力的創意作品,以此喚醒傳統節日新活力、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創新發展。讓中國傳統節日、節氣文化成為世界更好了解中國文化的新窗口。
大賽組織結構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
支持單位:清華校友總會、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天地文化基金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澳門自強文創智庫、清華大學中意設計創新基地、中央美院國禮藝術中心
合作單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基地聯盟、國家文化大數據產業聯盟、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騰訊互娛、新浪微博
承辦單位:清華大學文創院創意開放平臺C-LAB、清華校友總會文創專業委員會、全球文創節
媒體支持: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央視網、新浪微博、今日頭條、抖音、快手、新浪、國家人文歷史
活動時間
2021年5月13日至2021年10月14日截止
大賽流程
1、作品征集期(創作):
2021年5月13日09:30-2021年8月25日09:30
2、專業評審期(初賽):
2021年8月26日-2021年9月9日
3、大眾評審期(復賽):
2021年9月10日09:30-2021年9月26日09:30
4、綜合角逐期(決賽):
2021年9月27日09:30-2021年10月14日09:30(重陽節)
5、節日頒獎禮:
2021年12月21日(冬至日)
賽事構成
賽道命題:中國節日和中國節氣下的藝術和文學創作競賽
「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七大傳統主要節日,和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為最核心競賽元素,構成“7+24”的格局;大賽以中國傳統節日“7+24”為創作源泉的主體,供參賽者選擇創想。
參賽者需立足在:「7+24」的中國傳統節日主要內容下,再度進行創意創作。
其中,參賽必須存在條件如下:
方案構想和提交的競賽作品必須存在:中國傳統七大主節日或二十四節氣(可以是有形的或無形的),亦可是關于某節日的獨立作品,又可是組合成系列的作品;參賽者根據創作條件自行選擇,提報創意創品至大賽組委會。
賽道1:中國節日新故事
征集說明:征集以文字創作的故事、小說或劇本內容。
參與條件:5000字以上
參賽形式:中國節日新故事的文本作品在“全球文創節”公眾號小程序中提交,接受線下專業評審和線上大眾投票評審。
賽道2:中國節日新形象
征集說明:征集可圖形化的視覺、影像、實物、數字等產品或創意方案均可。
參與條件:以可供觀看的圖片或視頻提交參賽,配以說明文字闡明創作主旨。參賽圖片文件必須清晰,可印刷,或單個不低于5MB,格式為JPG、PSD;視頻類為MP4、AVI、MOV等格式,不小于50mb,不高于200MB。
視覺傳達類:節日吉祥物、插畫、海報、動漫、服裝設計、節日VI系統、表情包、
創意影像類:動畫作品、視頻作品(長短)、攝影圖片
文創實物類:雕塑、玩具、文具、飾品、服裝、食品、各類材質工藝下的產品、智能設備等有形實體。
數字技術類:程序算法、游戲作品、VR/AR軟件、區塊鏈等技術類作品。(本類作品需錄制演示視頻提交)
參賽形式:中國節日新形象視覺類作品在“全球文創節”公眾號小程序中提交,接受線下專業評審和線上大眾投票評審。
獎項設置
獎項名稱:GCCF-中國節日獎
賽事獎金:200萬
賽道1:中國節日新形象總獎金100萬元,共50名
1、評委會大獎
第1名:25萬元
第2名:15萬元
第3名:10萬元
2、最佳藝術創意獎
第4-10名:4萬元/位,共7位
3、中國節日百強獎
第11-50名:5500元/位,共40位
賽道2:中國節日新故事總獎金100萬元,共50名
1、評委會大獎
第1名:25萬元
第2名:15萬元
第3名:10萬元
2、最佳文學創意獎
第4-10名:4萬元/位,共7位
3、中國節日百強獎
第11-50名:5500元/位,共40位
評選方式
本次大賽采用公開征集方式進行;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采用【專業評審和大眾評審】雙評機制;其中專業評審和大眾評審各占50%的權重;通過整個大賽的賽程賽制設定,參賽者分別獲得專業評審和大眾評審的分數逐步晉級,在綜合角逐期中,再通過大眾評審(二輪投票)和專業評審(初賽評分)兩者評分相合即為最后總分進行排名,并給予相應的獎勵。
報名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