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征集丨立夏節氣丨2022中國傳統文化復興 · 二十四節氣創作展
立夏節氣 征集截稿時間2022 年 4 月 30 日 23:59
螻蟈鳴
此時為初夏時節,青蛙等蛙類動物開始在田間、池畔鳴叫覓食。螻蟈,螻蛄也,適宜溫暖潮濕的環境中,隨著螻姑的鳴叫,夏天的味道濃了。
虹蚓出
虹蚓是地地道道的陰物,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土壤中,當陽氣極盛的時候,虹蚓也不耐煩了,紛紛從土里鉆出來。
王瓜生
王瓜是華北特產的藥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快速攀爬生長,于六、七月更會結紅色的果實。立夏三候王瓜生,就是說王瓜這時已經開始長大成熟了,人們可以采摘,并相互饋贈。
立夏花信風
立夏的節氣花木薔薇則是中國民居中常常用做隔離柵欄的攀援花木,這種薔薇又名“刺紅”,美麗而多刺,不擇土質,頑強易活。唐代詩人齊已在其《詠薔薇》中道:“根本似玫瑰,繁美刺外開。香高叢有架,紅落地多苔。去住閑人看,晴明遠蝶來。牡丹先幾日,銷歇向塵埃。”
杜鵑鳥飛過的地方,盛開杜鵑花。春天的杜鵑花凋謝了,夏天的杜鵑花又綻放。杜鵑花鳥同名,源自杜鵑啼血的傳說。古蜀國望帝杜宇,本是受人愛戴的君王。當時洪水泛濫,一個死而復生的人鱉靈鑿穿巫山,引水流出,立下大功,杜宇禪位于他。
鱉靈施以暴政,杜宇悲憤,化鳥啼鳴,叫聲凄慘,直至啼血。鮮血落地為花,便是鮮紅的杜鵑花。悲苦的傳說引得詩人慨嘆連連。
吳融《送杜鵑花》:“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韓偓《凈興寺杜鵑一枝繁艷無比》:“蜀魂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
芍藥花姿綽約、明艷張揚,卻有一個多少讓人感到心碎的別名,叫做“將離”?!对娊洝酚姓Z云:“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睂㈦x之時,贈之以芍藥,其意乃相謔之后,欲使去爾。
吃蛋
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孩子們脖子上掛著用絲線編成的蛋套,里面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相互用力比試,稱為撞蛋。
吃立夏飯
立夏這一天,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要變著花樣吃各種飯,烏米飯、豌豆糯米飯……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飯,但因為加進了各種時令的料,變換出不同的顏色,也會引得人們食欲大開。
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比藗儝炱鹨粭U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講著吉利話。
秤人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的傳說雖有不同的版本,但都與劉備的兒子——阿斗有關。
嘗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嘗鮮”之俗。人們品嘗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諸如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種各樣的蔬果都應該多吃點。
食面食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制作與食用面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
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餅,有甜、咸兩種,咸面餅的用料有肉絲、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餅則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餅,包著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熱油鍋里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里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志》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
立夏諺語
春爭日,夏爭時。
立夏麥齜牙,一月就要拔。
一穗兩穗,一月入囤。
麥秀風搖,稻秀雨澆。
風揚花,飽塌塌;雨揚花,秕瞎瞎。
立夏麥咧嘴,不能缺了水。
麥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幾。
寸麥不怕尺水,尺麥卻怕寸水。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色冉冉遍天涯。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龍往往少不了(火龍指紅蜘蛛)。
風生火龍霧生疸。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個杈。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滿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立夏種綠豆。
地頭巖頭壩窩頭,春種芝麻秋打油。
季節到立夏,先種黍子后種麻。
立夏前后種絡麻。
立夏種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種瓜點豆。
立夏種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滿種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滿倉,五月插秧一場光。
先栽淺,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
韋應物(唐)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恒靜。
長風始飄閣,疊云才吐嶺。
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時序在更迭,而舊時情緒卻未變,望著屋外的夏木逐漸蔥蘢,室內案前依舊恒靜,詩的結尾兩句由衷表達了作者對兄弟好友的思念之情。
立夏
趙友直(宋)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閑看槐蔭滿亭臺。
詩作客觀描述了季節的變換,麥熟梅黃,日日相催,自然規律而已,盡管鶯愁蝶恨,但愛恨可隨意,而季節可不依誰的意志為轉移,不因誰的愛恨而綿長或短暫,其實,走出春的圍欄,瞭望夏的窗牖,其景致莫不可人。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這
司馬光(宋)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歸。
歡趣何妨少,閑游勿怪稀。
林鶯欣有吒,叢蝶悵無依。
窗下忘懷客,高眠正掩扉。
春天留不住啊,昨天晚上明顯就已經進入了夏天。有趣的事情少一些也沒有什么,我也懶得出去閑逛。林子里面的小鳥還好有巢住,蝴蝶飛來飛去的茫然不知道該落在哪里。我做一個忘記煩惱的人吧,關上門在窗下睡覺也是不錯的選擇。
立夏
陸游(宋)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小詩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因季節變換,春去夏臨的景色及情致,夏天的日頭賜給人的感覺不再是春天般的溫暖,而是燥熱哦!所以,結尾聯生動的形容了天氣變暖對人生活的影響,你是不是也脫掉了厚厚的棉衣,換上了單薄衣衫呢?
幽居初夏
陸游(宋)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這詩是陸游晚年后居山陰時所作。八句詩前六寫景,后二結情;全詩緊緊圍繞“幽居初夏”四字展開,四字中又著重寫一個“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立夏日南風大作二首其一
項安世(宋)
堤邊樹子最無情,恰則春歸第一程。
舞向南風渾不住,葉間羞損舊啼鶯。
河堤邊的柳樹最無情了,你看它們被南風吹得搖擺不止,就好像在送春天歸去。要小心哦,那些藏在樹葉中間的黃鶯,不要被風吹下來了。
阮郎歸·初夏
蘇軾(宋)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此詞表現初夏時節的閨閣生活。上片寫靜美,而從聽覺入手,以聲響狀環境之寂,組成一幅幽美寧靜的初夏美人圖;下片寫動美,卻從視覺落筆,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營造出一種清麗歡快的情調,顯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立夏日泛舟游青山憩楊氏庵示諸生
孫應時(宋)
歲序忽云夏,青春去安歸。
天清風氣朗,游子懷芳菲。
碧湖泛我舟,輕云湛晴暉。
入谷山寂寂,緣溪水圍圍。
悠然得幽憩,丹葩耀巖扉。
鳥聲自歌呼,竹色相因依。
舉觴佇遙念,日月如梭飛。
平生靜中愿,歲晚無相逢。
看到二十四節氣,突然就到了立夏這一天了。春天也安然地歸去了。這幾天天氣晴朗,我的心情也很好。泛舟徜徉在碧綠的湖水中,太陽旁邊圍繞著淡淡的薄云。進到山谷里,靜悄悄寂靜無聲,只有溪水淙淙流淌。悠然自得地躺在陰涼的地方睡一會兒,看到對面山崖上綻開紅色的花朵。聽著鳥自由在地在樹枝上清亮的鳴叫,一叢竹子翠綠又挺拔。我舉起酒杯突然有些感嘆,歲月如梭一般快速地飛走了。希望此生安安靜靜,不起波瀾,別突然就到了年末了。
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胡儼(明)
一月厭雨聲,忽逢今日晴。
春從花上去,風過竹間清。
睡美新茶熟,身閑野服輕。
近來多坦率,客至倦逢迎。
小詩客觀描述了長達月余的連雨好不容易結束之后,雨過,天晴,春去,夏臨,季節的變換導致景色的一系列變化,其帶給人也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阮郎歸·立夏
張大烈(近代)
綠陰鋪野換新光,薰風初晝長。
小荷貼水點橫塘,蝶衣曬粉忙。
茶鼎熟,酒卮揚,醉來詩興狂。
燕雛似惜落花香,雙銜歸畫梁。
綠陰遍野,風暖晝長,橫塘荷漲,花叢蝶忙,還有,紫燕銜泥繞畫粱,一片初夏時節的景象宛然在目。
立夏佳作欣賞
征集函
截止時間
春 季
立春節氣:2022年1月29日23:59
雨水節氣:2022年2月14日23:59
驚蟄節氣:2022年2月28日23:59
春分節氣:2022年3月15日23:59
清明節氣:2022年3月31日23:59
谷雨節氣:2022年4月15日23:59
夏 季
立夏節氣:2022年4月30日23:59
小滿節氣:2022年5月16日23:59
芒種節氣:2022年6月1日23:59
夏至節氣:2022年6月16日23:59
小暑節氣:2022年7月2日23:59
大暑節氣:2022年7月18日23:59
秋 季
立秋節氣:2022年8月2日23:59
處暑節氣:2022年8月18日23:59
白露節氣:2022年9月2日23:59
秋分節氣:2022年9月18日23:59
寒露節氣:2022年10月3日23:59
霜降節氣:2022年10月18日23:59
冬 季
立冬節氣:2022年11月2日23:59
小雪節氣:2022年11月17日23:59
大雪節氣:2022年12月2日23:59
冬至節氣:2022年12月17日23:59
小寒節氣:2022年12月31日23:59
大寒節氣:2023年1月15日23:59
策展人張 鵬 黃 河
作 者:邱員外
公眾號:邱員外(ID:qiu-yuan-wai)
征集聲明1、所投作品須是原創,不得有侵犯第三方知識產權及其他權利的行為,作品內容所涉及的版權問題由投稿者本人負責;2、所投作品中使用的文字、圖形、圖像要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得出現侮辱性、種族、地域歧視等視覺元素;3、所投作品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本次活動主辦方享有對其進行推廣、宣傳使用、公開展覽和出版發行等權利,并可提供給相關單位、組織機構、團體使用;優先商業合作授權;4、本次征集不收取任何費用;參賽者完成報名并提交作品,即自動認同并遵守大賽組委會公開頒布的大賽參賽細則;5、主辦方對本活動保留最終解釋權。
https://mp.weixin.qq.com/s/6E6G5oZg-yMjrrPCQfy1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