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二屆SROM云上策展大賽啟動
還記得去年的SROM云上策展大賽嗎?一個月,第一屆大賽吸引了國內外120余所高校和20余座博物館及廣大設計師群體關注并參賽,產生了127個展覽方案,大賽氛圍緊張熱烈,激蕩人心,策展人們組隊、探討、熬夜、有歡呼聲、有失意聲。值此,“SROM”之名破開博物館圈,在數字世界與萬千大眾間相遇。今日,第二屆SROM大賽又將啟動,今年主題聚焦“海上絲綢之路”,這個盛夏,尋策展英雄,再相聚國絲。
SROM即“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Silk Road Online Museum, 以下簡稱SROM),一個由中國絲綢博物館發起、國內外40余家機構共同創建,集“數字藏品”“數字展覽”“數字知識”與“云上策展”四大功能于一體的共享平臺,在由國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1絲綢之路周”上首次發布。
第二屆SROM絲綢之路云上策展大賽由絲綢之路周學術委員會指導,中國絲綢博物館主辦,絲綢之路云上策展大賽組委會承辦,上海大學GLAM、廣州海事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漳州市博物館、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溫州博物館(排名不分先后)聯合協辦,群核科技(酷空間)、西頓工業集團(瑪雅照明)提供技術支持,博物館頭條、文博圈等單位提供媒體支持。
本屆大賽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現面向所有對策展有熱情的人員征集參賽作品。
報名通道
A文博類報名通道
B設計類報名通道
策展主題
海上絲綢之路
主題詮釋
1. 對“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形成新穎、個性的詮釋角度,體現時代精神;
2. 挖掘藏品文化價值,體現文化內涵,具有較高的思想性、知識性和原創性;
3.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內容設計要求1. 策展選題要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緊扣時代脈搏,講好海上絲路故事,具有學術研究基礎和文化含量;
2. 展品組織科學合理、層次清晰、重點突出,展示線索引人入勝,信息傳達有效性強;
3. 內容結構完整,邏輯清晰,各級文字編寫緊扣主題、準確嚴謹、生動有趣;
4. 可用中文/英文兩種語言分別或同時寫作。
形式設計要求
1. 形式設計與內容設計和諧統一,能準確表達展覽主題和思想內容;
2. 空間規劃合理,展線流暢,重點亮點突出;
3. 版面設計美觀,可讀性強;
4. 輔助性展品運用恰當,輔助文物闡釋,豐富展覽氛圍。
參賽范圍比賽分為文博類和設計類,以團隊投稿時所提交組別為標準(投稿時需注明)。
文博類:包括文博專業學生、博物館從業人員等。
設計類:包括設計專業學生、設計師、設計工作室、策展公司等。
提交材料
1.設計作品鏈接(酷空間方案鏈接);(必交項)
2.漫游數字展覽介紹視頻:參賽者作為數字展覽的解說員錄制導覽視頻;(必交項)
3.展覽文本,文本中注明作品署名:參賽團隊需標注作品的署名順序;(必交項)
4.展覽海報1張:海報需要包括SROM和絲綢之路周logo以及展覽名稱、設計團隊等基本信息。(海報不做評分項,僅作為宣傳物料,非必交項)
獎項設置
特等獎:兩類中選1名,10000元。
一等獎:文博類和設計類各1名/組,5000元。
二等獎:文博類和設計類各2名/組,3000元。
三等獎:文博類和設計類各3名/組,2000元。
以上所有獲獎選手,均獲四家專委會共同頒發的 “先鋒策展人”或“先鋒設計師”稱號認定證書,并可獲得策展實習機會。所有參賽選手都可免費獲得云策展工具的使用培訓。
前100名有效投稿選手可獲得一件絲綢之路主題文創產品。
SROM平臺操作平臺線上培訓
大賽組委會將對報名參賽成員進行SROM云上策展平臺基本操作培訓,培訓會擬線上進行,同時組委會將發布SROM平臺操作培訓視頻。
培訓時間:5月5日-6月1日
作品投稿方式通過線上投稿平臺
投稿截止時間
6月7日晚12點
任務要求
策展人或策展團隊使用SROM云策展平臺,可自由搭建數字展廳或使用平臺提供的海絲主題臨展館3D展廳,基于“海上絲綢之路”數字藏品庫或其他可利用的數字藏品組織展覽。策展人或策展團隊需遵循《博物館展覽內容設計規范》等相關規范,使用博物館展覽語言,進行展線設計、布置展臺、擺放展品及說明牌、配置燈光照明等,完成展覽內容與形式設計及環境渲染等展覽策劃的一系列流程,最終線上提交參賽作品。
選手將獲得以下素材:
1.海上絲綢之路專題素材庫
2.公共素材庫
3.海絲主題臨展館3D展廳,供選手選用
4.展品720°查看的工具(酷品秀)
任務一(必交項)
1.確定展覽主題,并撰寫展覽概況和主要特色介紹。
2.撰寫展覽文本
(1)名稱
展覽名稱應準確反映主題,簡潔凝練,高度概括,富有文化底蘊。
(2)前言
展覽前言應闡述展覽主題、重點內容和文化內涵等。
(3)內容結構
展覽內容結構,一般由部分、單元、展品組或展品等多層級構成,單元內又將展品以多層級分布。部分各有標題及部題說明,單元各有標題及單元說明。
(4)展品說明牌
展品說明牌一般包括展品名稱、年代、尺寸、來源、收藏單位等。
對較為特殊的展品,要作相應的說明。如書畫、碑帖、服飾等,要注明質地;不易識別的紋飾或文字要進行解釋;創作的展品要注明創作時間、作者等。
(5)譯文
譯文應根據實際需求而定,以英語為主。堅持文字精煉、內涵準確、用詞優美等原則。
(6)結束語
任務二(必交項)
選手根據賽題要求,結合展覽主題和大綱,使用給定的“設計工具”和“海上絲綢之路”專題素材庫及其他可利用的數字藏品,繪制展廳平面圖,自主設計展館空間。注意本環節方案的整體面積和展品數量,將影響最終評分。設計方案可以多個,比如多個100平設計方案,在任務三中合并使用。
任務三(附加任務,不做評分項,僅作為宣傳物料,非必交項)
選手基于已完成的數字云展館設計方案,實現最終的數字云展館VR漫游方案的制作。需要利用給定的“數字展覽設計工具”完成:
1.基于任務二的數字云展館設計方案,獲取3D展廳圖,并完成策展方案俯視圖、普通圖、全景圖、漫游視頻、模板視頻的渲染。
2.結合渲染成果,使用“數字展覽設計工具”進行VR漫游設計,結合自主設計的漫游動線,進行展品錨點設計,包括關聯視頻、音頻、展品720°查看、文本介紹等。注意本環節錨點素材可自主設計制作。
注意提交作品的鏈接為酷空間方案鏈接。
任務四(必交項)
漫游數字展覽介紹視頻:參賽者作為數字展覽的解說員錄制導覽視頻。(必交項)
版權、知識產權聲明
1.參賽者(包括個人或團隊,下同)確保對所參賽之設計作品和自行上傳使用的素材未侵犯他人合法權益;
2.參賽者確保在參賽前對所投稿之作品署名順序或知識產權歸屬等已達成一致意見;
3.參賽作品一經投稿,作品的知識產權歸參賽者所有,但大賽主辦方和技術支持方擁有大賽全部作品和根據參賽規則提交的周邊資料永久免費的使用權和傳播權,作品中所涉及的模型和素材仍歸版權方所有,任何一方不可進行其它商業用途。
項目評審
1.初評:
由評審委員會按照征集要求,篩選出符合要求的有效方案,進入復評。
2.復評:
參賽人(或團隊)的最終得分由線上大眾投票和線下評審委員會評分兩部分構成,線上大眾投票占比20%,評委會評分占比80%。
3.終評:
所有入圍終評選手需進行5分鐘的現場(或線上)設計陳述,由評審委員會現場打分評出最終獲獎個人/小組。
數字云展館作品決賽答辯階段
該階段總時長不超過 10分鐘,選手產品展示和陳述5分鐘,評委提問 5分鐘。選手對SROM絲綢之路云上策展作品進行功能演示和陳述,評委依據評分表對數字云展館作品的功能實現程度和效果進行評分。
4.終評及結果揭曉:6月下旬
大賽最終解釋權歸大賽主辦方所有。
?來源:中國絲綢博物館
https://mp.weixin.qq.com/s/-b_yUEdIQHbmRovqLbp_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