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2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主題聚焦“美麗中國,共建共治共享”,征文截稿時間為2024年4月10日,快來投稿吧!
2024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征文已經開始啦,快拉上你的寫作“搭子”一起踴躍投稿吧!
美麗中國
共建共治共享
壹
年會主題:
美麗中國,共建共治共享
“美麗中國”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總體目標之一,明確提出,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建設美麗中國,是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熱切期盼,也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集中體現。
2023年7月,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建設美麗中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各行各業和全社會共同參與、協同行動。共建是基礎,就是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智慧和優勢,激發全社會活力,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共治是關鍵,就是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共享是目標,就是要確保全體人民共同享有與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適應的美麗中國建設成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來,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但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人居環境品質不高,空間治理參與度不夠,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
這就要求規劃工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要求,探索有中國特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規劃理論、方法和實踐,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規劃體制,科學謀劃國土開發保護新格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推動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不斷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品質,建設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美麗家園。
貳
參考議題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決定圍繞年會主題公開征集論文。建議作者緊扣年會主題并特別關注下列議題:
1.以實現美麗中國為目標的國土空間發展及規劃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
2.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基礎的空間治理基礎理論和制度研究;
3.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的城鄉人居環境改善路徑和方法;
4.建設美麗中國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規劃標準、方法與技術研究;
5.生態文明理念導向下的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及規劃應對策略;
6.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空間規劃策略和方法研究;
7.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規劃理論、策略和方法研究;
8.服務于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能源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規劃研究;
9.應對人口變化新趨勢的規劃理念和方法創新;
10.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的研究;
11.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與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規劃策略研究;
12.以提升人居空間品質為目標的城市設計方法和策略;
13.以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為目標的社區規劃理論、方法和實踐探索;
14.詳細規劃體系建構和規劃方法研究;
15.共建共治共享的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鄉村規劃研究;
16.城市更新和場所營造的規劃策略與方法研究;
17.城鄉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發展與創新的規劃理論和方法研究;
18.基于共建共治共享原則的城鄉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的體系化建構與規劃策略;
19.應對氣候變化和災害風險的適應性規劃策略與方法研究;
20.適應老年人、婦女、兒童、殘障人士等特定群體需求的規劃策略和方法研究;
21.健康城市的規劃方策略和方法研究;
22.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城市等新技術在美麗中國規劃建設中的運用;
23.面向高質量發展的城市規劃、建設、治理一體化改革;
24.國土空間規劃和人居環境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體制機制建設研究;
25.公眾參與在規劃全過程的制度建設和方法研究;
26.中國城市規劃理論和歷史研究;
27.適應新時代需要的規劃學科及其知識體系發展研究。
叁
特別提醒
1.年會征文采用網上在線投稿方式,網址是:http://paper.planning.cn。
2.作者投稿時,務必根據自己論文的內容,準確選擇自己論文所屬的選題領域,以便論文評審,提高論文入選的可能性。
3.作者提供的電子文件中不得含有計算機病毒或其它惡意軟件,否則,會議主辦單位有權拒絕受理該作者的一切投稿及其他要求。
4.征文截稿時間:2024年4月10日。為避免截止日期前網絡堵塞,請作者盡早投稿。
5.論文征集截稿前可以進行論文及相關信息的修改,論文征集截稿后不得再對論文進行修改(包括論文內容、增減作者、作者信息等)。
6.文章中(包括腳注和尾注)切勿以任何形式出現或泄露作者個人信息,否則,組織方有權拒絕將論文送審。撰稿要求詳見“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學術論文撰稿須知”。
7.通訊地址:100037北京市三里河路九號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秘書處,咨詢電話:010-58323866。
肆
論文遴選
1.會議主辦單位將對所有應征文稿進行匿名評審,入選論文將作為會議交流論文,全文收錄在正式出版的《202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里。并將從中選擇部分緊扣上述選題、質量優良的論文在年會上宣讀,或在會議期間以墻報方式展示,學會將向參加論文宣讀、墻報展示的作者頒發證書。
2.論文集將發放給每位參加年會人員,并將收錄在主要學術論文數據庫中。
3.學會秘書處將于5月31日開始郵件通知作者稿件審閱結果(作者也可在投稿網站自行查詢錄用結果),論文作者將以優惠價格優先報名參加年會。
附件
202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學術論文撰稿須知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2024年1月2日
附件
202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學術論文撰稿須知
1著作權。作者投稿年會意味著作者認可以下有關著作權的規定:
1.1作者文責自負,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論文需符合出版要求,行文規范可參考新華社公布的禁用詞及規范用語;
1.2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以下簡稱“學會”)對所發年會論文享有中文專有出版權(包括海內外簡繁體版本印刷出版權和數字出版權)和網絡傳播權。
1.3作者向學會投稿期間不得事先或同時向其它出版物、會議或論文競賽投寄相同或相似內容的稿件,否則,一經發現,將取消該稿件收錄并記入誠信檔案。
1.4學會對來稿保留修改權,有特殊要求者請事先聲明。
1.5作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他人著作權,因作者侵權造成的任何糾紛由作者個人承擔。
1.6學會將對論文進行學術不端檢測,重復率超過規定標準的論文將不予收錄。
1.7各類基金資助項目、獲獎項目請在來稿時以腳注方式注明,并在圓括號內注明項目編號,如涉及作者個人信息的,請勿直接在文中標注,請通過郵件說明情況。
2稿件技術要求:
2.1論文需圍繞年會主題及參考議題。
2.2請作者務必根據論文內容準確選擇相應選題領域,以便論文評審,提高論文入選的可能性。
2.3學會秘書處不對論文本身進行編輯,請作者嚴格執行以下論文文字格式要求:
2.3.1全文字數控制在8000字以內(不包括參考文獻),通欄排版。
2.3.2頁面尺寸為A4,邊界設定:上下各25.4mm,左右各31.8mm。
2.3.3文章主標題字數不超過20字,三號宋體加粗,居中排版。
2.3.4空兩行為文章摘要和關鍵詞,小五號楷體,左齊,首行空兩格。摘要需概括文章的主要學術觀點,應包括研究的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法、創新點以及主要結論,避免空話、套話,300-500字;關鍵詞3-7個,要選擇最具有檢索意義的術語,首選《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城鄉規劃學名詞》和《建設漢語敘詞表》中使用的術語,詞義應盡可能與文章的具體范疇相對應,避免使用上位詞或下位詞,一般為名詞或詞組,不得以短句作為關鍵詞。
2.3.5空兩行為正文,五號宋體,左齊,首行空兩格,1.5倍行距。文稿采用層次標題形式,即1、1.1、1.1.1、1.1.1.1……,一級標題采用四號黑體,左齊;二級標題采用小四號宋體加粗;三級標題采用小四號楷體;四級標題同正文。
2.3.6正文后附注釋和參考文獻,“注釋”兩字和“參考文獻”四字居中排;注釋和參考文獻用小五號楷體,左齊,首行空兩格,1.5倍行距。
3其他事項:
3.1按照出版要求,論文中出現的地圖須符合《地圖管理條例》,并須要報相關部門審核,考慮審核周期的因素,請作者在論文中盡量避免使用帶有完整縣級以上行政界線的地圖。
3.2文章中(包括腳注和尾注)切勿以任何形式出現或泄露作者個人信息,否則,組織方有權拒絕將論文送審。作者信息將由組織方通過平臺統一提取,請作者投稿時認真填寫,如有多名作者,可在平臺直接增加作者信息,因投稿時未認真填寫作者信息而造成遺漏論文作者的,由投稿人負責。
3.3作者上傳稿件之后可在網站上直接查詢,截稿日之前均可自行修改替換,稿件上傳之后點擊修改上傳的稿件即可覆蓋原稿件,請勿重復上傳。截稿日后一律不能再對論文進行修改(包括論文內容、增減作者、作者信息等)。
3.4請作者盡早上傳論文,因網絡傳輸或其他技術原因導致截稿日無法上傳稿件,學會不承擔任何責任。
3.5 5月31日后作者可自行在投稿平臺查詢稿件錄用情況。
https://mp.weixin.qq.com/s/TyMwM8141jYox2TMMWIv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