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節年為首,四季春為先。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承載了中華民族對生活的熱愛和最美好的寄望,也是中國社會禮儀秩序的生動呈現,豐富多彩的春節活動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2006年5月20日,春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4年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在這個被全世界認同的首個“非遺中國年”里,讓我們分享每一個值得記錄的時刻吧。 征稿范圍: PART 011、春節的習俗。春節從臘八“吃粥”到正月十五“鬧元宵”,開展新春賀歲、除舊布新、張燈結彩、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掃塵、辦年貨、掛燈籠、貼年紅(門神、春聯、年畫、窗花、福字等)、年夜飯、守歲、壓歲錢、放煙花爆竹、拜年、開年飯、舞獅舞龍、接財神、逛廟會、賞花燈、春節傳統美食等。 PART 02 2、家庭團圓。在中國文化中,家庭團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被視為一種幸福和吉祥的象征。春節期間,家庭團圓更是成為了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習俗之一。人們歡聚一堂,共同享受親情,分享生活點滴,共度美好時光。PART 033、民間歌舞、體育競技活動。春節期間,各地會舉辦各種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歌舞活動以及體育競技活動,以歡慶佳節。如秧歌、拔河、舞獅舞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