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原創動漫大賽”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動漫創作、創新和創業熱情,營造良好產業發展氛圍,推動四川動漫產學研融合,促進動漫產業發展與提升。大賽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下,由國家動漫游戲產業(四川)振興基地、四川省數字娛樂文化促進會牽頭主辦。
自2016年成功舉辦首屆大賽以來,迄今已連續開展7屆,期間也得到了中國動漫集團、中國動畫學會、四川音樂學院、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西南民族大學、四川傳媒學院、西華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學院、可可豆動畫、星空社、叫叫(成都書聲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和企業的大力支持,征集作品總數超過2萬件,得到業內外的高度認可。
川渝兩地是我國西部地區最具活力、最具潛力、最具開放性的區域,也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需要加強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培育新型產業和新型消費,提升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2023年,將圍繞“整合資源、溝通校企、立足原創、聚集人才、培育產業”的工作思路,聯合川渝兩地多所高校、行業相關社會組織和優秀動漫企業,組織的川渝原創動漫大賽,“四川原創動漫大賽”正式升級更名為:“川渝原創動漫大賽”。
本屆大賽將覆蓋整個川渝地區,從賽事規格、覆蓋范圍到賽事主題全面升級。
規格升級
本屆大賽同時獲得了四川、重慶兩地相關主管單位的支持,大賽規格升級!
覆蓋范圍升級
活動覆蓋整個川渝地區,面向全年齡段創作者,包括了高校組、專業組、AI組,并首次設立少兒組。少兒組與兒童數字內容平臺叫叫共同發起,面向幼兒和小學參賽者進行征稿,以古蜀文物形象與小雞叫叫形象為創作元素,結合成都大運會背景以運動為主題進行創作,以創意畫作助力成都大運傳播川渝文化,夯實川渝動漫原創基礎,積極為川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培養生力軍。
賽事主題升級
引入川渝兩地文化領域IP(三星堆、大足石刻等),通過動漫這種具有強烈表現力和傳播力的文化載體,推廣成渝地區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等,提升川渝地區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知名度,增進成渝地區與其他地區、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本屆大賽將川渝古蜀文明、時事熱點、傳統科幻巧妙融合,并開創性加入了AI創作賽道,推動內容創作進入人機共創時代;以新視角、新路徑、新風尚、成為川渝地區的推廣名片,提升川渝地區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知名度。
權威評審
嚴正
四川傳媒學院藝術設計與動畫學院副書記/副院長,中國室內裝飾協會中級室內設計師(在籍18年),中國設計師協會會員,國際設計師美術家協會會員(IDAA),四川省工業設計協會會員,郫都區美術家協會理事。
高中立
川音成都美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教授、藝術學碩士;中國動畫學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圖形圖象學會會員,中國數字藝術設計專家委員會專家會員,WACOM中國數字繪畫大賽專家評委,四川省教育廳動漫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國西部動漫文化節動漫組專家評委。
張娟
教授,成都大學影視與動畫學院副院長,國家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領軍人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四川省網絡視聽協會動漫專委會主任,四川省戲劇與影視教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電影家協會評論專委會副主任,四川省三八紅旗手。曾擔任全國大學生數字藝術作品大賽、四川金熊貓電視節、廈門金海豚國際動漫節、亞洲青年動漫大賽、四川原創動漫大賽等賽事的專業評委。
陳成
四川省新聞出版局網絡出版物審讀員,四川省新聞出版局網絡安全專家組成員,四川省文化執法局網絡文化市場巡查專家,成都數字文創產業聯盟數字游戲專委會主任,先后審讀、出版了280余款單機游戲、網絡游戲作品,發表論著《淺析互聯網游戲出版物內容審讀要點》、《數字游戲在國防軍事領域的應用探討》、《寓教于樂,數字游戲應用于青少年國防教育探討》。
馮戈
西華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漫畫研究會理事,美國亞洲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教師美術創作協會副會長。常年致力于繪畫創作與美術教育等工作。多年來創作了大量作品,獲得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與市場的歡迎。近十年來一直潛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動漫美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創作了《戰國風云》系列、《漫畫道德經》、《漫畫易經》、《戲劇系列》等作品,并獲得學界與市場的高度認可,并多次受邀出息國際高峰論壇與作品展出并被中國中央電視臺、日本NHK電視臺、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其中《漫畫易經》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收藏;《白鶴梁的傳說》被白鶴梁博物館收藏;《云陽興替》被云陽博物館收藏;《道》被韓國漫畫博物館收藏;《古城三道堰》被三道堰博物館收藏。
吳卓浩
人工智能與用戶體驗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阿派朗創造力樂園聯合創始人。畢業于清華大學與同濟大學,曾任創新工場AI工程院副總裁,Google、Airbnb中國設計負責人,輔導過數百個創業企業與成熟企業,其產品與服務被全球數以十億計的用戶使用。在中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網絡科技與智能媒體設計專業委員會擔任副主任,在中國紅星設計獎、DIA中國設計智造大獎、天鶴獎國際創新設計大賽、UXDA國際用戶體驗創新大賽、GAAC全球AI文創大賽、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2022冬奧會吉祥物設計大賽擔任評委。在工信部、文化部,以及清華、北大、央美、ArtCenter等40余所大學授課。
大賽平臺升級
基于自研的“羚宇·數字內容一站式服務平臺”,提供創作、知識產權保護、價值轉換一站式服務。通過活動,讓廣大參賽者了解到各種版權保護工具,深刻認識到版權保護的重要性,培養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的版權保護意識和習慣。參賽個人、團隊可通過“羚宇·數字內容一站式服務平臺”(www.metaysz.com)進行線上注冊和報名,同時通過平臺獲取創作素材,根據組別不同,創作者或創作團隊可以選擇創作動畫、插畫、漫畫三種形式。
參賽作品將通過初審、網絡投票、專家評審等進行綜合評審,并于11月進行公示及頒獎。
https://mp.weixin.qq.com/s/ke-r0qyU5Fx19VQYBaxz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