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觀樓位于“高原明珠”滇池北濱,是與黃鶴樓、岳陽樓及滕王閣齊名的我國四大名樓之一。清康熙年間,平西王吳三桂主持開挖一條叫做西門河的運糧河,即現在的大觀河。大觀河,東起篆塘,西至大觀樓轉入草海,一河蜿蜒,將大觀公園分為南北兩大部分。
民國年間,大觀河南岸,先后建起了一批中西合璧的私家花園別墅,其中保留至今的有民國十六年(1927年)庾恩錫興建的“庾莊”,以及魯道源同年興建的“魯園”。這也是目前大觀公園內僅存的兩座私家園林。
曾幾何時,極具民國范的大觀公園南園逐漸成為市民游客的拍照打卡地,“重九”品牌締造者庾恩錫與抗日名將魯道源的別墅,作為南園的顏值擔當,當之無愧成為昆明私家園林的傳承者與見證者。
南、北兩個園區因大觀河阻隔,很多市民,尤其是外地游客,對于南園的了解甚少。兩園多年來隔水相望卻無法互通,實為一件憾事。
2020年12月,為進一步厚植大觀樓文化底蘊,明晰全域旅游脈絡,大觀公園正式啟動實施大觀樓景區連片及水環境治理整體提升項目。作為大觀樓景區連片及水環境治理整體提升項目節點性工程,位于樓外樓片區、連通南北兩園區的跨大觀河一號橋于2021年底正式完工,橋面寬5.5米、長47米,為青磚石三孔拱橋,上刻昆明老八景。
一水中流,橋接兩岸,一舉改變了大觀南北兩園隔河相望,水上往來靠船,陸路出園繞行的尷尬局面,連通南北的橋梁不僅是景區靚麗風景,隨歲月流淌也將成為歷史的記錄者。
南園新建成的月季園,展示了來自中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百余個品種的月季花,青磚石門洞,流水潺潺。從楊春湖畔的月季園到柳岸鶯啼的百花地,從候鳥盤旋的五家堆到蕓蕓眾生的近華浦,從雕梁畫棟的大觀樓到尋芳深處的不系舟,自然與人文的融合,歷史與現代的交匯,“綠水青山”了然于胸。
跨大觀河一號橋征集名活動火熱進行中,參與方式如下。
一、投稿方式
從即日起2022年3月31日,大家可編輯“所取名字+寓意+投稿人姓名及電話”至郵箱dggyjyk@163.com進行投稿。
二、征名要求
1.推薦名字可以體現修建跨河大橋的意義,突出大觀樓的文化特色。
2.名字內容文明、規范、富有創意,同一投稿人推薦名字不超過三個。
3.在推薦名字后,附上簡要的名字創意解讀,同時留下投稿人的真實姓名及聯系方式等信息,涉及的個人信息將由大觀公園按照相關規定嚴格保密。
4.若投稿名字存在相同的情況,以投稿時間順序確定入圍投稿人,優先選擇前期投稿者。
三、獎項設置
初評、網絡投票、終評后,公園將公布新橋的名字。獲獎者將獲得大觀公園3年免費入園卡、榮譽證書以及價值千元的大觀樓文創產品大禮包1份。網絡投票排名前10的參賽者將各獲價值百元的大觀樓文創產品大禮包1份。
新橋已在2022年1月29日正式開放通行,大家不如去現場感受一下橋之美,為它取一個好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