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揭曉大全 > 設計類揭曉
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徽、院訓網絡票選啟動
信息發布:征集碼頭網    點擊次數:8087    更新時間:2024-04-21
  為進一步加強學院文化建設,提升辦學影響力,不斷增強全院師生和廣大校友的認同感、凝聚力和歸屬感,有力推進學院高質量發展,歷史文化學院于2024年1月20日—3月10日面向社會公開征集院徽院訓。
  征集期間,學院共收到院徽投稿44份,院訓投稿184份。學院組成評審小組對投稿作品進行初步評選,共選出院徽作品7個、院訓作品5個進入網絡投票階段。投票時間為2024年4月18日—4月21日(截止至當日24:00)。學院將根據網絡投票結果,綜合學院意見確定最終結果。
  院徽
  01
  創意說明:
  院徽由“古代竹簡”、“現代書卷”、甲骨文“史”字、建院年份“1952”以及中英文的學院名稱相結合,中文名稱的字體與校名所用字體保持一致,完美詮釋了學院始終堅持初心,堅定信念,持之以恒地傳承與發揚優良學術傳統的風貌?!叭澲窈啞毕笳鲗W院三個專業齊頭并進,其外形又與考古學的重要工具“鏟”同構。“現代書本”寓意學院與時俱進的教學科研精神以及對歷史文化的現代解讀與傳播。從竹簡到書本代表著從古代到現代,探索歷史的脈絡;甲骨文“史”字突破書本的上下邊緣,寓含著歷史研究還應連通內外。
  02
  創意說明:
  院徽核心圖形采用篆體“史”為創作基點,巧妙地幻化為“木鐸”造型,并融合數字“1902”、“同心圓”元素,直觀而精準傳達出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題特征及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
  篆體“史”,體現了學科特色,彰顯了歷史、考古文化內涵。
  “木鐸”,作為教師及教育事業的象征,代表傳道授業、教化育人的使命。既體現了河北師大“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育內涵,又蘊含著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力量的蘊藏,凸顯了歷史文化學院特色,賦予了學院深厚的歷史文化和人文底蘊。
  03
  創意說明:
  院徽采用“河北師大?;铡痹蜑榛驹煨停诖嘶A上融合“?;赵亍薄ⅰ爸窈啞?、篆體“史”、“文”等元素綜合創意而成,以直觀而簡練的視覺語言精準傳達出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題特征及文化內涵?!爸窈啞毕笳髦鴼v史文化的傳承和力量的蘊藏,凸顯了歷史文化學院特色,且賦予了學院深厚的歷史文化和人文底蘊。篆體“史”字,表達了歷史之意;字形中暗含藝術化的“文”字,巧妙地彰顯了“歷史文化”之內涵。院徽以深紅為主題色,彰顯莊嚴鄭重,既表達了對歷史文化的尊崇,更符合學院的辦學理念和宗旨,符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突顯貫徹新時代教育方針的決心與信心。
  04
  創意說明:
  “史”字作為院徽的主體,不僅代表了歷史文化學院的研究領域,更寓意著學院對歷史的深入探索與不懈追求。字體設計古樸典雅,線條流暢,既彰顯了歷史的厚重感,又體現了學院深厚的學術底蘊。
  院徽中的線條如同飄逸的紐帶,它象征著學院師生之間的緊密聯系與團結協作。紐帶飄逸而富有動感,寓意著學院師生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不斷探索、前進,共同書寫著學院的光輝篇章。
  logo總體像一枚印章,不僅彰顯了學院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也表達了學院師生在學術研究上的嚴謹與專注。
  05
  創意說明:
  院徽以“史”字、木鼎、人形等元素巧妙融合。鼎代表質量,寓意學院狠抓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水平的教育理念。鼎有鼎立,鼎盛、鼎新之意,有團結之意,表示師生鼎力同心、同心同德、鼎盛發展。整體還呈現出兩個人形,寓意團結、智慧、力量的凝結,象征師生同心同德、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阵w整體采用圓形,周圍中英文字環繞,體現辦學的和諧與團結的氛圍,象征全體教職工攜手共贏、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logopic
  06
  創意說明:
  標志以“歷史”的漢字“史”的篆體形式演變而來,融入漢字“史、書本、穗、鼎”等元素,詮釋了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文化與精神,集中反映學院學科特色、精神風貌、辦學理念。“穗”元素的應用,體現莘莘學子,桃李天下,收獲知識,和諧友善的理念。彰顯了學院誠信辦學,精細管理,嚴謹教學,優質服務的特色。
  標志將“史、書本、鼎”的元素完美結合,充分體現了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與品牌文化內涵。秉承了河北師范大學“懷天下求真知”的校訓精神,充分體現歷史文化學院的辦學歷史、辦學理念、學科特色和發展目標,彰顯學院師生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
  07
  創意說明:
  院徽中間是一本攤開的竹簡,竹簡中間是以小篆中的“史”字為主特征,竹簡下面是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成立的年份,外面有兩個圓圈,分別做了粗細變化,使其更加有層次感。
  院訓
  01
  明史崇文,求是致遠。
  創意說明:
  明史崇文:緊扣歷史文化中心進行創意,展現了廣大師生立足專業、深耕勤研、孜孜不倦的精神。
  求是致遠:“求”追求、探究;“是”,真也。(《說文》)引申為真諦、規律、本質。“求是”在這里,既指探究自然、社會和人本身運動(活動)的奧秘、規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與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髓相契合。
  致遠:通過學習,展現了學院樹立發展大視野,面向國家需求和科學前沿,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研究,服務新時代國家發展新戰略,讓學院的發展更美好,增加廣大師生獻身歷史文化事業的信心和決心,表達了大眾對學校發展的美好祝福。用語簡練、重點突出、內涵豐富、響亮易記。
  02
  鑒古知今,博學篤行。
  創意說明:
  “鑒古”意味著學習和研究歷史,深入理解和領會古人的智慧與經驗。歷史是一面鏡子,通過它我們可以觀察到社會發展的脈絡,理解不同時代的變遷,以及人類文明的演進。
  “知今”則是通過深入的歷史研究,來理解和分析現實社會。歷史與現實是緊密相連的,歷史經驗可以為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當前的挑戰和機遇。
  “博學”意味著廣泛學習,汲取各種知識。在歷史文化學院,學生不僅要學習歷史學的專業知識,還要廣泛涉獵其他相關領域,形成寬厚的知識基礎。
  “篤行”則強調實踐和行動的重要性。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積累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為社會做出貢獻。
  03
  厚德尚文,鑒古知今。
  創意說明:
  厚德尚文:厚德,源于《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要求師生以高尚的道德立身,并承載天下重任,崇尚道德、重視品德修養。尚文,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學脈綿長,積淀了優良的治學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進一步加強學院文化建設,提升辦學影響力,不斷增強全院師生和廣大校友的認同感、凝聚力和歸屬感,有力推進學院高質量發展。
  鑒古知今:以過去、歷史為鏡鑒,可以了解現在并預知未來。也說“鑒往知來”、“知古鑒今”?!拌b”本指鏡子,引申為借鑒、參照,審察、考察。所謂“鑒古”、“鑒往”、“知古”主要指總結歷史上朝代、國家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
  04
  知史明義,治史求真。
  創意說明:
  “知”即知道、了解;“史”指的是客觀存在的歷史(前后同義);“明”即闡釋、解釋;“義”為事物的基本義理或情況。第一句話的意思是:了解客觀歷史發展的基本軌跡、脈絡和情況,進而在尊重客觀歷史的基礎上適當發揮人的作用對于以往矛盾運動著的歷史因果進行合理的解讀與闡釋。這是開展歷史研究的基本要求和第一境界。
  “治”即探究;“求”即求索;“真”是指真理或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第二句話是第一句話的遞進與升華,也是開展歷史研究的第二境界。其意為(在達到“知史明義”境界的基礎上)在歷史研究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歷史研究指導思想、原則與方法,致力于探究和掌握歷史矛盾運動與動態發展的客觀規律,用以為當代服務。
  05
  師古化新,經世致用。
  創意說明:
  師古化新,是一種學習、借鑒古人經驗和智慧的態度和方法。它的意思是在學習古人的思想和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當代的社會背景和發展需要,將古人的智慧與現代的理念相結合,使之更符合當代的實際情況,產生新的價值。核心在于將古代智慧進行現代化的轉化,既不是簡單地重復古人的觀點和理念,也不是僅僅拋棄古人的智慧而追求時尚和新潮。而是要在繼承和發揚古代文化的基礎上,創新和發展現代文化,實現古代文化與現代社會的有機結合。

  經世致用,“經世”,出自《莊子》“春秋經世先王之志”,指胸懷天下的抱負,要志存高遠,經國濟民。“致用”,出自《周易》“精義入神,以致用也?!敝敢灾掠玫难孕校獙W以致用,知行合一。歷史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早在文明初曙、人類剛剛告別愚昧的時代即已誕生,她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而逐漸發展、完善、成熟,成為古今中外之顯學。歷史研究、學習,要有求真求實的精神,治史者當以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追求之目標,堅持實事求是、秉筆直書。歷史研究、學習,當存經世致用之心,治史者需心系國家、人民,密切關注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課題,致力于探尋歷史發展的規律,以求對社會發展有所裨益。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ESUBcNOA8nTJulYn_s0Aiw



威客碼頭 征集論壇
  • 論壇精華
  • 頂尖文案
  • 經典設計
  • 綜合薈萃
  • 資訊聚焦



征集推薦 進入征集大全
截止提醒 進入倒計時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