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系內師生凝聚力、自豪感,突出工作特色,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學研兩會開展了系徽、吉祥物征集活動。經廣大師生與社會團體積極投稿,指導老師、工作小組與學生群體評分,共評選出系徽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吉祥物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現公示如下。
系徽獲獎公示
一等獎公示
設計理念
系徽以環境的英文Environmental、科學的英文Science、工程的英文Engineering首寫字母“ESE”為設計主體。融入綠葉、地球、騰空飛躍的火箭、書頁元素?!癊”變形成綠葉,寓意生態環保,中國科大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關注生命、自然和人類。騰空飛躍的火箭取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赵?,軌跡劃出三道翻卷的書頁,體現中國科大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秉承科大人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勇于擔當國家使命,攀登科學高峰的壯志豪情。一代代青年學子在這里勤奮學習,汲取豐富的知識素養,為攀登科學高峰打下堅實的基礎。又如關愛的手,寓意友好、合作、交流、融合的專業特性。綠葉與騰空飛躍的火箭組合成“S”,懷抱地球,形似一幅天地畫卷,天地和諧,中間為水、氣,體現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具有學科交叉、理工交融的特色。一方面,致力于利用化學、物理、生物等技術手段,揭示元素在地球表層圈層包括水、土、氣、生物圈等的遷移轉化規律及其氣候、環境、生態和健康效應,從原理上為關鍵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方案和指導。另一方面,響應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面向國家環境保護的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富有特色的環境污染控制新理論和技術研究。
二等獎公示
設計理念
綠葉象征生命力、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綠色發展。水波紋代表水資源的重要性和水環境治理的研究領域。地球背景象征環境科學的全球化視野和對全球生態系統的關注。網格表示科技創新與科學研究的嚴謹性,體現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的交叉性和先進性。中間的交叉線條表明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在“科技—自然—社會”之間搭建橋梁,寓意學科的交叉與多元融合。
該系徽通過葉子、水波、地球等象征性元素,表達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在生態環境保護、全球化視野、學科交叉創新等方面的重要角色。配色方案的協調性強化了整體設計的現代感與科學性,為系徽賦予了鮮明的學術個性和深遠的文化內涵。
設計理念
【E】字母元素+【地球】元素+【雙箭頭】元素+【綠葉】元素體現環境科學與工程的學科特色,直觀明了易記易懂。
色彩為黃+綠色,代表著環境科學與工程科學特色。整體運用了動感的元素,相輔相成形成統一,整體簡約具有設計感。
三等獎公示
設計理念
由“青山”和“河流”組成,寓意環境;“青山”有金邊,寓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代表了中國科大環境學子勇攀高峰、保護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與志向。
整體顏色采用與中國科大?;胀瑯拥乃{色,文字為“中國科大環境科學與工程系”、“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USTC”。
設計理念
以“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首字母D/E/S/E為創意設計延伸,有機融合綠葉、地球、手型、圓形等為基本設計元素,通過抽象設計,形象、簡潔、大氣、明快凝練、概括凸顯了“中國科大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品牌的地域特色及主題文化內涵,標識積極向上,同心圓圓形設計、周圍中英文字環繞,體現和諧與團結的氛圍,標識充分體現“中國科大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攜手共贏、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設計理念
下面的USTC英文全稱:突出學校的標識,表明系所隸屬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時學校放在圓的下方,寓意基石,托住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發展,依托學校強大科研實力與學術資源的根基,借助于科大的平臺,環境系將蓬勃發展。
中間的標志:中間的球體寓意需要著眼于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需要從全球視野,看待環境問題。下面的綠色形狀代表一雙手,環境保護需要每個人的力量,環境系全體師生都將為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又形似樹葉,象征著植物生態系統,代表著對陸地生態環境的研究與保護。這些元素相互交織、融合,表明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所涉及的各個研究方向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環境研究體系,圍繞著學校的核心價值與使命不斷發展前進,致力于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環境。
顏色搭配:以藍色為主色調,象征水與天空,暗示著對大氣、水資源、土壤等環境要素的研究與治理,同時藍色也有深邃、科學、理性之意,契合環境科學研究的科學性與嚴謹性。綠色象征著生機、活力、環保與可持續,體現了系所致力于探索環境友好型技術、保護生態平衡、促進資源合理利用的使命。
吉祥物獲獎公示
一等獎公示
設計理念
原型是北極熊。2020年8月17日新華日報報道過,《自然氣候變化》雜志日前發布的研究帶來另一個可怕預警:如果人類不能阻止全球變暖,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茖W家呼吁,現在仍有一線希望,如果未來幾十年人們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北極熊下個世紀至少可以在部分地區生存下去。因此該設以北極熊為原型意在呼吁大家減碳。
北極星頭頂是一株新芽,代表新生的生命、不息的生命力以及環境專業與植物和綠色的聯系。北極星的圍巾正面是代表科大的藍色和代表環境系的綠色;反面是藍色的星空,代表沒有空氣污染,在夜晚的城市抬頭就可以看到的星空。
二等獎公示
設計理念
主體為“山”的造型,藍色綬帶代表“河流”,整體寓意環境;綠山有金邊,配有銀色勛章,寓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也寓意陽光普照欣欣向榮;頭上小紅花配飾、衣服上地球花紋,寓意保護環境,守護家園;取名科小青,寓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設計理念
頭部的葉子造型:綠色葉片象征自然、生命力和生態保護。多片葉子疊加呈現出豐富的生態層次,寓意環境科學領域的多學科交叉特點。身體裝甲:以綠色為主色調的機器人外形,代表環保科技與未來發展的融合。中央的系徽進一步強化了學科歸屬感。翅膀設計:翅膀結合了“葉脈”和“太陽能板”兩種元素,寓意綠色能源和清潔科技的發展。表達環境科學推動人類環保夢想“展翅高飛”。手臂和腿部:機械關節與植物元素的結合,象征自然與科技的和諧統一。腿部站立于泥土之上,強調環境學科的基礎性和實際應用場景。水滴:周圍漂浮的藍色水滴象征著珍貴的水資源,呼應水環境治理和資源保護。小樹苗:地面的小樹苗代表新生與希望,寓意環境保護從小做起,植根于實際。綠色:作為主體色,傳遞自然、環保、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信息。藍色:水滴和翅膀的藍色部分象征水資源、大氣以及清新科技感。藍色和綠色的搭配突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白色:作為輔助色,用于翅膀的輪廓和整體設計的細節處理,增加視覺清新感。
三等獎公示
設計理念
吉祥物融合機器人與綠葉元素。機器人形象代表科技力量,寓意著中國科大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憑借先進的科研技術探索創新。而綠葉則是大自然的象征,彰顯出環境學科的核心關注點--自然生態。綠葉的生機盎然與機器人的科技感相互交織,意味著在科技助力下,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致力于維護自然的綠色與活力,讓科技與環境和諧共生。機器人的靈動與綠葉的靈動相呼應,展示出學科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精神風貌,也體現出系里在培養人才和開展科研中,既注重嚴謹的科學素養,又強調對自然的熱愛與守護,二者結合共同為創造更美好的環境而不懈努力。
設計理念
以青山秀水為造型,融入工程元素。身穿學士服,手捧書籍,體現了中國科大環境科學與工程系IP主題。造型富有親和力,符合大眾審美,便于各年齡階層民眾接受和記憶。后期可制作表情包等后期延展,希望大家喜歡。
設計理念
以“地球”“科技”設計成為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吉祥物,結合“數字屏、耳麥”等科技、智能元素,充分體現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具有學科交叉、理工交融的特色。一方面,致力于利用化學、物理、生物等技術手段,揭示元素在地球表層圈層包括水、土、氣、生物圈等的遷移轉化規律及其氣候、環境、生態和健康效應,從原理上為關鍵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方案和指導。另一方面,響應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面向國家環境保護的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富有特色的環境污染控制新理論和技術研究。
感謝大家積極參與此次系徽和吉祥物評選活動,后續將有工作人員與獲獎作品作者取得聯系,安排獎品的發放事宜,請您保持關注并及時與工作人員溝通。再次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期待在未來的活動中與大家再次相聚!
作品展示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Uusz7DgFbiMFcgmnJrk2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