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花園——2020第三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節”設計競賽線上終評會
THE GARDEN OF MYSTERY:
Online Final Review of the Design Competition for the 3rd BFU International Garden-making Festival 2020
為激發園林學子的設計創作能力與實踐建造能力,弘揚工匠精神,北京林業大學于2020年1月啟動第三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節”,本屆花園建造節的主題為“秘境花園”。
2020年6月6日13:30—17:30,第三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節”設計競賽線上終評會順利舉行。在特殊時期,競賽組委會優化競賽評選流程,采用全程網絡互動直播的方式,展現終評會評審實況,為觀眾帶來精彩的視聽體驗。截至發稿,線上會議累計觀看瀏覽量近3.5萬,留言互動數千條。
本次終評會由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北京林業大學聯合主辦,《風景園林》雜志社組織搭建線上直播平臺。與會嘉賓有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秘書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賈建中,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教授李雄,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副系主任、教授朱育帆,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與技術研究所所長、教授宋曄皓,B.L.U.E.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師青山周平,浙江竹境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衛。
本次線上會議由李雄教授主持。會議開始,由賈建中秘書長致辭,他表示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致力于促進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北林國際花園建造節是學會近兩年來大力推進和支持的專業活動,為高校提供了學術交流平臺,激發了專業學子們動手能力和創作熱情,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并預祝本次線上終評會圓滿成功。
終評評委會嘉賓
會上,來自17個團隊的參賽代表分別用多媒體展現的方式對各自的竹構作品進行解讀,專家分別提出問題,參賽代表進行答辯。參賽者們利用動態畫面和音效結合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驚艷的展示為評委和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17位參賽代表
在評委點評環節,5位評委分別發言,對本次參賽者們高水平的展示表示肯定,并帶來了精彩的點評。
宋曄皓:本屆競賽對竹子本身的理解更加多樣化,同學們考慮了尺度問題和行為互動,同時對4 mX4 m場地的解讀也具有多元化。
青山周平:本次競賽是很有意思的,從中看到了竹子本身可以有不一樣的可能性。作品中既有傳統的又有現代元素的應用。
朱育帆:主要對參賽作品從競賽主題的理解以及整體藝術性的呈現等方面進行評價。整體來說,本次競賽達到了很好的水平,指導教師和參賽同學都有較豐富的經驗。
蔡衛:本屆競賽具有全新的沖擊力。對多個作品有較深的印象,它們在主題表現、空間變換、方案成熟性以及形態獨特性方面都有不錯的呈現。
李雄:通過競賽不同專業、背景的多位老師、同學共同合作,提高了學習、交流的能力。本次競賽作品具有創造性和創新性,體現了風景園林“后浪”的力量。
專家點評環節結束后,本屆花園節最終獲獎結果由本次線上終評會評委會主席李雄教授宣讀。
獲獎名單
作品展示
一等獎
Outstanding Award
別有洞天
A World All Its Own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設計理念是以賞石石癖的生成結合太湖石“瘦皺漏透”的經典審美范式,從其巖石生成節理上探尋自然最小曲面生成的美學共鳴以及經典審美的內在思考。利用參數化設計手段,標準單元模數,將數學中的Gyroid minimal surface作為設計原型精確“模擬”了太湖石的空間形態。然后以統一尺寸的構件為龍骨進行結構搭建,以自由編織的竹篾為覆面。將古典的賞石文化和現代的形式科學相融合,最終營造出“別有洞天”的秘境花園。
參賽者學校:北京林業大學
指導老師:段威,郝培堯
參賽者:楊薪煜,李雪,蔣紫瑩,何立飛,陳魯,李曾蓮,沈欣悅,唐豐蕓
森之秘語
The Whisper of Forest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樹洞是傾吐秘密地方,我們期望打造一個人和人,人和自然能互相傾聽心聲的基地。森林里的神秘樹洞在形態上以大樹為原型,形態渾圓堅實,營造古樸簡拙的神秘之感。局部開洞,將光影滲透到內部,人們可以在其中交流、休息、傾訴、冥想。
整體方案用單向的流線,將秘境找尋、樹洞傾訴、花園徜徉三個區串聯起來,形成探索變換的景觀序列,并用植物烘托達成:樹洞前茅草郁郁蕭蕭,野趣盎然;樹洞內,植物從底部攀緣進行內外空間滲透;樹洞后是生機勃勃的花境,營造一種從困頓中解脫而出的豁然之感。
參賽者學校:重慶大學
指導老師:夏暉,羅丹
參賽者:廖文靜,湯思琦,葉馨,高群,王沈麗,李弘力
莊生夢·迷蝶
In Dream with the Butterfly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設計靈感來源于《莊子·齊物論》中莊周夢蝶的典故,在游覽時物我兩相忘,空間回環而曲折,密徑通幽,芒草掩映,群芳環繞。
翩躚飄渺的蝴蝶造型與竹篾的編織生動結合,大大小小的圓圈構建成蝶翼的表皮紋理,光影斑駁中營造出空間的層次感。
在有限的空間中盡可能豐富視覺感受與空間形態,打破內外空間的分割對立,造型舒展起伏,無分彼此,亦夢亦真。“寄問言莊叟蝶,與爾得天真在”,在花園的秘境探索中尋找自己內心的秘境。
參賽者學校:北京林業大學
指導老師:鄭小東,張詩陽
參賽者:廖丹妍,楊藝文,鄭睿楠,譚鈴千,趙祎祺,吳媛玉
二等獎
Award of Excellence
織影
Weaving Shadow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本構筑物的主題為織影,其含義為以竹織影,織夢現實。我們的織影分為三步。首先通過平面的路徑編織,營造曲徑通幽之感,整個平面既像是一個迷宮,又像是一個游園,人們也許會在其中迷失,也許會尋找到自己的理想樂園;后通過立面編織,營造光影重重,若隱若現之感;最后通過空間的編織營造山重水復,柳暗花明之感。通過平面,立面及空間的共同的編織,最終構成了我們的竹徑花園,也構成了我們最終的理想!
參賽者學校:北京林業大學
指導老師:鄭小東
參賽者:辛昊儒,邱天琦,余孟韓,劉育君,胡坤寧,吳雅軒,倪凌姍,張啟瑞
迷笙
Bamboo Organ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我們創造了一個獨自一方天地的花園,一處朦朧而幽邃的秘境。我們編織了一張心靈之網,為你提供了一段尋找自我的旅程。馬克思·韋伯說,“人是生活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中的動物”。而我們每個人,時時刻刻都生活在這張編織之網中。這張網賦予我們人生意義,但也會給我們的心靈帶來束縛。進入這個寧靜純粹的秘境,我們將踏上探尋的旅程。我們將尋找自己內心的聲音,亦或是打開內心擁抱自然。那里,有很多的路,很多的目的地,那里離天空很近,離塵世很遠。我們在8個竹筒空間中瀠洄穿行,靜立,仰望,盤坐,沉思,在8個圓環組成的復雜變化中偶然發現風景,發現不曾察覺的心中那份隱秘。
參賽者學校:北京林業大學;清華大學
指導老師:鄭小東,段威
參賽者:高嘉陽,趙書涵,烏家寧,韋明潔,孫千翔,朱臨昕,馬迎雪,張佳藝
懸鏡
The Mystery of Wonderland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拱弧,以作門之象征,寓意通往秘境的通道,上下相應喻天境地境,仿佛此身此世與仙境朦朧。竹直而列與竹弧而錯形成對比,其間錯落鏡像,時、空交與一處,自成沙漏狀,靜默時間之流。界,若竹中秘境,飄渺相隔。秘境亦為心境,出世入世本無界,魚之樂怏然自得,框架相引,漸入佳境。邊無所界,故以竹編蒙之,取其虛無縹緲之境。席地而坐,俯仰天地,不知今夕何夕。
參賽者學校:山東建筑大學
指導老師:宋鳳
參賽者:苗行健,姚海嘯,孫姿旋,王煒,龐國航,陳昱陶,閆文豪,鄭翔中
莫比烏斯
Mobius Band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方案提取莫比烏斯環的原型進行扭曲和疊加,通過一個連續的面圍出兩個環形,營造了里、中、外三個空間。循環的網狀編織肌理在視覺和空間上無限延展,它將外部環境向內部引導,由外而內,自下而上,最終再次流轉回外部環境。逐漸向內,結構高低變化,編織表皮疏密變化,視線與自然光線交疊變幻,光與影相互纏綿,宛如相擁的雙臂,形成了柔和愜意的內部空間。目光徜徉其間,在灑下的天光中感悟真我。“秘境”便在這似透似露之間誕生了。
參賽者學校:北京建筑大學
指導老師:李夢一欣,張振威
參賽者:韓希元,賈雨薇,劉丹帥,陳肇暉,劉雨杉
簾幕卷
Picture Scroll of Bamboo Curtain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方案根據“珠簾幕卷”的理念展開設計,希望花竹相融,簾幕載卷。竹片交織形成竹簾,竹簾旋轉生成簾幕,簾幕疊加構成畫卷。以純粹的編織精神建造竹構,由簡入繁,亦實亦虛,境融竹中,形成了亦夢亦幻的“簾幕卷"秘境花園。
參賽者學校:天津大學
指導老師:王洪成,胡一可
參賽者:郭茹,張文正,鄧唐敏,顧陽,臧青茹,溫雯,楊婷婷,趙玥
一方·竹里
The Corner of Bamboo·The Cube of Horizon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唐代詩人王維的竹里館,所傳達出的超凡脫俗的意境,也是中國文人一直喜愛和追求的神秘氛圍。我們從最基礎的方形空間入手,用現代的景觀語言,表達古代的意境之美。用可參與的動態構件,營造豐富的內部空間體驗。用簡潔易行的構造方式,便于落地建造。凸顯了可變、可賞、可游、可坐,一同創造了多元的竹里空間,將竹深無人知,唯與竹聲伴的氛圍融入我們的秘境花園。
參賽者學校:華中科技大學
指導老師:蘇暢,戴菲
參賽者:孫培源,楊超,丁璐,裴子懿,趙廣旭,邱悅,王佳峰
三等獎
Honor Award
覓水影
Wander in the Ripple,Follow the Shadow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蒲草青青葦色新,陽光逐水水生金?!标柟馔高^搖曳的蘆葦稈,在水面上灑下了金色的微波。我撐起小小的漁船穿梭在叢叢蘆葦間,追著光,覓著水影,緩入神秘浪漫的葦叢深處。設計以“覓水影”為題,通過模擬水波的編織方式,再現了葦叢中水與光交融的場景。蜿蜒的路徑劃分出三處小花園,豐富的空間變化敘述著探尋秘境的四個階段,即窺、尋、思、品。
參賽者學校:北京林業大學
指導老師:王向榮
參賽者:張沚晴,劉琦,馬琳
太虛幻境
Illusory Land of Great Void
評委點評
請輸入
設計理念:“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荷衣欲動兮,聽環佩之鏗鏘”。方案受紅樓夢太虛幻境的啟發所成,結合仙女元素,融入山云形態,以花香與舞搭建整個秘密花園。
“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竹構通過兩種編織方式,將空間劃分為虛實相間的兩部分,游人穿梭其中,一如輾轉于虛幻現實之境,可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在爛漫花園中,已然墜入遐想。
參賽者學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指導老師:張新果,羅西子
參賽者:蒲寶婧,劉恒君,陳江為,龍科良,楊柳,洪陽,肖旐珺,王皓松
未知
The Unknown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秘境是多義的、秘境是變化的。秘境是永恒的未知,它因想象不同而不同。我們用純粹的形體賦以豐富的想象、用有序的組織催生無序的空間。當置身于構筑之中,便如同穿梭在一個個神秘的未知世界里,你可俯身把玩,可矗立觀望,甚至改變球體的位置,創造新的世界。它可以是森森叢莽,可以是浩浩汪洋,也可以是璨璨星河……穿梭其中,你永遠不知我為你留下了怎樣的世界。單體未知、組合未知、相遇未知,最終,便是秘境永恒的未知。
參賽者學校:華南理工大學
指導老師:謝純
參賽者:黃海琪,劉宇嘉,木云童,潘麒羽,何佩琪,徐琦,梁杰麟
隱亭
Invisible Pavilion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在這滿是鋼筋水泥的城市,我們或許從不孤獨,但總是獨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里。
現實是物質的客觀存在,但是人的精神可以掙脫現實的桎梏。我們以竹與草,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外搭起一座精神棲息地。用形式的簡單純粹和簡單重復表達對內心生活和社會秩序的渴望與追求。
在這一方天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但心靈可以到達,這即是生活的意義所在。希望來這里的每個人都有面對自我的勇氣,忘記紛繁,打破枷鎖,尋到內心的隱亭。
參賽者學校:北京林業大學
指導老師:鄭小東,段威
參賽者:王瀟然,楊柳,鄧牧云,張雅迪,薛婧,張涵林,WALA ALI SHOBIL
塵垣
Meditation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方案靈感來源于羚羊峽谷,通過兩個角度,三面墻的圍合,將風沙與沉思幻化為靜物,風化成瑰麗滄桑的秘境。結合現代生活的浮躁,表現人類想要遠離塵囂,追求平靜的情感。以竹為材,在色彩,編織方面形成天然,樸素的藝術特色,游人可通行于秘境,或靜坐于蒲團。表現現代人追求的安寧與善美,最終形成“塵垣”的設計方案。
參賽者學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指導老師:李志國
參賽者:徐藝峰,張樂其,溫靜怡,王逸涵,范世玉,楊可欣,丁梟,張茜
曲竹·取徑·趣山
Bent Bamboo·Mysterious Road·Rolling Hills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方案概念源于桃花源記中“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豁然開朗”的場景,提取出“探索+流動”作為契合主題秘境花園的空間。再從以意化境的山水畫中,抽取起伏的山巒作為竹構的形態。結合人的行為,最終生成竹構形態。在結構與材料的應用上,使用竹片加圓竹為骨架,竹片加竹篾為表皮。種植設計方面,整體取花青的藍綠色調,遠觀顯悠然,內部則點綴活潑的綠色?;ㄆ诩性?~9月,四季有景,各有風味。
參賽者學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指導老師:武毅
參賽者:趙虎宸,王垚,朱莉梅,許保平,羅伍春紫,李凱,李康華,馬櫻宸
覓羽
FIB(Feather in Bamboo)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作品借鑒了東方古典文學語境中的幻蝶的形態意向,借蝶變尋秘境,引發世人對秘境的遐思與向往;作品形態肌理結合竹片本身柔韌細長的形態特質,使用竹構編織手法來展現細羽的肌理。在其中花園是此在,秘境是彼在,蝶是載體,作品力求通過“尋覓”的手法,讓游人通過場所的穿梭和視角的轉換,在虛實空間變化中游走于秘境之間,溯源夢境,尋幽覓趣。
參賽者學校:上海交通大學
指導老師:陳霆,張洋
參賽者:崔自佳,陳宇鋼,楊清楓,張恩嘉,曹一丹,吳佳遠,湯穎慧,賴佳妮
細胞魔方
Magic Cell Cube
作品信息
請輸入
設計理念:秘境除肉眼可見的世界外,還有深藏于微觀世界的自然神秘。方案抽象化細胞的生長過程,并將其拆解為一個個魔方小塊空間,利用竹篾柔軟特性打造空間的縱深感與螺旋感,展現不同的生命變化;通過同類植物的色彩、高度變化象征生命的逐步成長過程。最后各部分相互組合形成一個內部變化莫測、外部整合統一的神秘空間——細胞魔方。
參賽者學校:華南農業大學
指導老師:李劍,李夢然
參賽者:張譯雯,黃冰怡,陳漫婷,饒貴珊,蘇法文,劉康,楊楠
本屆花園節自2020年1月發布方案征集以來,競賽組委會共收到101個國內外高校和單位的近2000名園林學子和設計師報名參與。5月5日,方案征集截止,組委會收到來自77個高校和機構的241份作品,共計1471人參與。組委會邀請11位風景園林行業的知名高校和設計機構的專家進行線上評審,5月23日,公布17組入圍作品名單,6月6日,組織5位評審專家和入圍團隊代表舉行線上終評會,最終確定獲獎名單。線上終評會全程直播,觀看人次近3.5萬,受到廣泛關注。
“北林國際花園建造節”是北京林業大學推進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培養風景園林行業培養實踐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也提供了國內外各大高校園林學子交流展示的平臺。本次線上終評會的舉辦為各位參賽者提供了多媒體的展示形式,欣喜地看到各小組高水平的匯報成果,欣賞竹構作品搭建的詩意棲居生活的美好圖景。希望北林國際花園建造節未來可以繼續為傳承傳統文化與堅定文化自信提供新靈感和新思路。同時,力爭將本次競賽的作品落在中華大地上。
組織機構
Organization
主辦單位: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北京林業大學
承辦單位: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浙江竹境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園林》雜志社、北京《風景園林》雜志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中國建筑學會園林景觀分會、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北京世園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回看直播
本次會議支持回看,歡迎回顧會議精彩瞬間!
地址:https://wx.vzan.com/live/tvchat-705914762?v=0.797546499462493
北林國際花園建造節組委會
2020年6月
BFU International Garden-making Festival Organizing Committee
June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