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助殘志愿者”團隊LOGO、昵稱、口號等作品征集啟事。從此,這些熱心幫助殘疾人融入社會的志愿者們有了統一的標志、口號和昵稱。
上海助殘志愿者LOGO整體輪廓為上海英文首字母“S”形狀,以紅色漸變為基本色調,以白鴿、飄帶、手型為基本構成,突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此外,“上海助殘志愿者”也有了一個可愛的昵稱--—“小石榴”
據悉,上海市殘聯向社會公開征集“上海助殘志愿者”服務標識,共收到LOGO、宣傳口號、昵稱等作品700余件。經過初選、專家評審、網絡展示、綜合評判等多個環節,歷經了3個月才正式對外發布。
今年,市殘聯系統推薦的10名志愿者、5個志愿服務組織,經市文明委主任會議通過,獲得了2018-2019年度“上海市優秀志愿者”“上海市志愿服務優秀組織者”“上海市志愿服務先進集體”“上海市優秀志愿服務品牌項目”稱號。
城市規劃師參與助殘傾聽不能忽略的聲音
上海助殘志愿者王森會后在自己的朋友圈寫下“新的起點,新的征程”。王森所在的是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師志愿者服務團隊,從事助殘活動已有6年。
在王森的團隊中,志愿者大多是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城市規劃師?!八麄冏鳛橹驹刚叩纳矸?,可以讓殘疾人朋友更好地認識到上海這座城市的規劃,甚至可以讓他們親身參與到城市規劃之中。”
從參觀游覽上海城市規劃,到討論上海無障礙設施的建設。王森的團隊每年組織不少于4次的活動,每次的規模也有幾十到上百人。他告訴記者,殘疾人可能是一個微小的群體,但是他們的意見對于城市規劃和建設是不能忽視的聲音。
實際上,王森也是一位殘疾人,深知肢體殘疾帶來的不便?!爸挥兴麄兺ㄟ^自己的能力或者借助科技的力量,與大家在同等環境下生存,參與平等的競爭,才能真正融入社會。”王森希望,通過志愿服務的途徑,與殘疾人朋友們建立起溝通的橋梁,真正幫助到殘疾人群體。
全家參與助殘志愿者活動希望更多志愿者加入
每一個周末,在浦東輔讀學校的操場上,都有一群孩子在進行軟式曲棍球的比賽。這其中有輔讀學校的“特殊”孩子,也有普通的孩子,一場場“融合”活動讓他們之間的距離更加親近。這些活動背后的推動者,正是作為教練的泮秀芬。
“一開始他們叫我阿姨?!便惴一貞浧饎偤瓦@些孩子們在一塊時,彼此之間還有些生疏?!坝幸淮魏倩貋?,他們一看到我就拼命擁抱我?!蹦且豢蹋惴业男幕?,更加堅定了從事助殘志愿者工作的決心。
泮秀芬是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的老師,已經從事了4年多特奧融合軟式曲棍球活動志愿者工作,還有1年多夢工坊咖吧志愿者活動的經驗?!盎顒訋Ыo特殊孩子變化是非常明顯的?!辈粌H明顯提高孩子們的運動能力,也鍛煉特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昂⒆觽兌嗔艘巹t意識,也更加自信,對于融入社會的適應能力明顯提高?!?/span>
作為“上海市優秀志愿者”,泮秀芬的家人也十分支持她的工作,可以說是全家都投入到了助殘志愿者的工作中?!拔覀兌际且粯拥膫€體,只是特殊領域不同。”她告訴記者,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投入助殘志愿者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