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F鋒建筑節最佳大獎揭曉

發布時間:2020-12-19      閱讀量:9430次     

日本建筑大師磯崎新曾說: “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span>這里的“反建筑”指的即是“未建成”建筑。

“未建成”建筑設計方案往往面向未來,充滿著先鋒性和創新性,即使因為現實層面的諸多因素最終無法建成,但不可否認的是,“未建成”建筑方案中蘊含的精華與能量可能比建成建筑更多、更大。

作為行業內首個聚焦于挖掘優秀“未建成”建筑設計作品的國際獎項,IAF鋒建筑節在2020年征集到來自國內外共785套參評作品,并于10月31日正式公布了包含177套獲獎作品在內的優勝獎榜單。

12月3-6日,本年度的重磅收官禮—— 2020IAF鋒建筑節年度盛典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4號館隆重舉辦。經過評審委員會的線上線下綜合評審,居住類、工業類、公共類、綜合類四大類別的所有獲獎個人及單位,最終在五場“2020IAF鋒建筑節夢想發布會暨年度頒獎典禮”中被一一授予獎項榮譽!

△ 年度優勝獎頒獎儀式

同時, 年度最佳大獎也在五場年度頒獎典禮中首次揭曉!共10套優秀“未建成”作品最終摘得年度最佳的榮譽!在此衷心祝賀所有獲獎者們,你們對于建筑設計、城市更新、人文需求等的創新思考將啟發所有建筑設計從業者們!

△ 年度最佳大獎頒獎儀式

年度最佳大獎作品欣賞

居住類

獲獎作品:《巴別》

獲獎者:李可瀾/高遠

作品簡介:

項目位于蘇州老城區,現有場地及周邊均為高密度的板式住宅,擁擠且死板,居住品質低下,幾乎沒有公共活動空間。

建筑師從《圣經·舊約》對于理想生活的描寫出發,結合蘇州老城區居住性質的場地,立足于開放與共享,追求建筑本身向心性,強化建筑之間的聯系,促進地塊內外的交流。同時,也試圖在開放中尋求私密,滿足地塊內不同程度的隱私需求,也避免地塊內外過于直接赤裸的連通。

在動靜分區的基礎上隨機生成氣泡,并梳理氣泡之間的關系,按照統一的邏輯生成建筑、道路及綠化。建筑空間自由組織,中間退讓出舒展的公共空間,期望激發周邊社區活力。

獲獎作品:《Eco-Fantasia》

獲獎者:梁家維

作品簡介:

Eco-Fantasia在后疫情的語境下建立了一個木制預制化的生態花園社區,以綠色與高效應對未來與病毒共存的人類生活狀態。預制化模塊可根據不同場地拼合為不同規模的建筑類型,可作為摩天大樓、廣場以及適應性住房的基本類型,其中包含居住和生活等功能,以及可供應人類所需營養的膳食實驗室和養殖場,建筑 功能和生態建設共同組成一種以韌性城市作為背景的宜居環境。城市與社會中也許需要一種全球團結與協同的反映,這可能是一種曾經被叫做共產主義的新形勢。

獲獎作品:《花園上的“積木”院子》

獲獎者: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作品簡介:

我們心目中的未來社區,大抵是一個充滿人情味和煙火氣的大院子,在這里人們既能便捷生活、工作,又能擁抱大自然,在這里,人們一起工作、學習、玩耍、享受生活,回到社區就是回到了家。

項目名為花園上的“積木”院子,靈感來自于樂高積木模塊化開發理念。以一個基礎空間模塊3M*3M*3M作為最小顆粒模塊,利用顆粒數多少形成不同功能和大小的組件,不同組件之間進行組合,在大花園上搭建屬于我們自己的未來社區,打造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院子:聚合、開放、復合、可變、有人情味、生態可持續、獨具特色、生長、數字化科技。

工業類

獲獎作品:

《工業遺產與科技文明的握手:成都機車廠廠房改造設計》

獲獎者:

成都基準方中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城市更新事業部

作品簡介:

城市更新2.0時代,工業文明的遺產如何回歸,如何成為一種活態的城市發展驅動力?工業遺產改造已有博物館式、產業園式等成熟較早的模式,但常囿于廠區圍墻的藩籬。本方案探索的新模式,則是要打破圍墻、擁抱城市、混合功能、彌合新舊,將老廠區打造為一個超級MIX社區,一處無界的復合生活空間。

業態配置上,以“科技文明”三大IP(科技館、未來館、先鋒劇場)為驅動,以主題商業為紐帶,以公寓、辦公等日常持續類業態為支撐。改造手法上,秉承價值評估-保護分級-適應性改造的遺產再生理論:對遺產價值較高的建筑局部,本著最小干預與可逆性原則,妥善保存其工業特色與歷史風貌;對遺產價值較低的建筑局部,適度結合新元素,提升品質感和辨識度。

公共類

獲獎作品:《H2O》

獲獎者:疊術建筑設計咨詢(北京)有限公司

作品簡介:

關注農業和有機農業是中國發展的最新變化之一,河西村以其甜水小龍蝦產業而聞名于世,本項目旨在促進當地農業和小龍蝦養殖業發展。荷花在小龍蝦養殖環境中是重要的視覺元素,也是小龍蝦的主要營養來源。參觀基地后,設計者決定將新的體驗和教育中心設計盡可能靠近農耕點,甚至提出成為其中一部分。

獲獎作品:《茗香韶華》

獲獎者: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作品簡介:

一座位于海寧的茶館建筑,整體一層空間全部打開,讓茶館詩意的空間氛圍交織、相融。由徐志摩寫給小曼的愛眉小扎中,設計者截取了八月十八日這一篇章,而其中五個空白段落,設計者分別用五間茶室重新詮釋,填入徐志摩對親情、愛情、人生有所體悟的詩詞文章。

從不同角度觀望茶室,三個主要量體似乎獨立又互相交錯、穿插,因應基地的窄小破碎與不規則,設計者將第一層空間全部打開,前后兩個大斜坡入口以地景手法介入,在合緩、閑適的氛圍中,不知不覺游逛至淺下挖的中庭,模糊基地邊界與建筑物的關系。

獲獎作品:《廣東里湖文化中心》

獲獎者:思為國際建筑師事務所

作品簡介:

夢里云山故鄉水 – 在詩意與理性之間努力尋找屬于這片土地的劃時代建筑。本項目包括演藝劇院、圖書館、展覽館、青少年科技館四大功能區,致力于修復和重建人與自然的關系,項目以云山、故里為時空,水鄉、大地為人文載體,試圖建立柔軟、典雅、具時代氣息的新水鄉人文空間。

建筑以分散體塊構成院落式布局,屋頂內傾,四水歸堂,形成中央全天候共享花園,并使得室內空間自然延伸到以水鄉為生態肌理的戶外中央公園。方案拒絕透過以稀奇古怪的形體吸引眼球,設計回歸理性而不失恢弘。整體空間倡導開放、時尚、創新、親民的精神,反映南海里水的時代面貌與文化內涵,體現世界水平的前瞻性與獨創性,實現功能與文化底蘊極具內涵的完美結合。

綜合類

獲獎作品:《Multipolis》

獲獎者:梁家維

作品簡介:

項目以深圳白石洲村為藍本,試圖通過在科幻小說《烏有鄉》中上下城市的設定去闡述一種虛構的城市管理機制的可能性。在未來城市,深圳被分成了“上-下”兩個管理區域,“上”指深圳是以追隨經濟效益與建設生產的大都會,“下”指深圳是圍繞深圳城中村為基地而建設的、開放包容和多元為主導的城市空間。

本項目以城中村特有的物件與符號化的堆積與拼貼作為元素,提取了一系列對城中村建筑的干預,重新組織其空間序列并建立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圖像與構造之間說明了城中村與原生城市在中國快速城市化之間的歷史沖突與抵抗,也展示了基礎設施作為兩者間的調解作用,基礎設施包含不同的功能,同時也彌補了城中村在過渡為城市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教育和經濟等因素的鴻溝。

獲獎作品:寧波天空之環商業綜合體

獲獎者:孫樹瓅/丁之琪/鄭金日

作品簡介:

基地位于寧波市鄞州區宜家家居店東側地塊,緊鄰環城南路高架,位于一片剛建成的住宅片區內?,F實存在的苛刻用地條件極大地限制了建筑師一層商業的布局,因此不如以退為進,運用逆向思維。

建筑師從中國傳統殿堂建筑的須彌基座中得到設計啟發,直接將建筑墊高一層。這也為建筑師帶來了全新的商業思路,商業街區不再是兩條由人行道串聯起的店鋪軸,而是一個可以游玩、探險、夾雜著多種商業體驗的多層“游樂場”。屋頂也設置了大型環形跑道,仿佛鑲嵌在周邊高層住宅樓中的可被時時關注的舞臺。

建筑師期望融合社會開放空間的價值,吸引人流,反向帶動其商業屬性,從而成為一個24h不間斷的生活空間。

獲獎作品:《深圳世茂深港國際中心》

獲獎者:Woods Bagot伍茲貝格

作品簡介:

從探索城市環境為出發點,結合龍崗地區的地方傳統和項目特點,伍茲貝格力求將建筑設計融入龍崗的自然基地,寓“自然”于建筑?;吧健睘椤八?,項目用地四周的塔樓形成山峰;引“水”為“裙”,裙房商業結合景觀則形成流水之勢,這些組成部分在城市環境中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景觀。

塔樓基地彼此互聯,不僅提供文化、娛樂和購物休閑設施,還擁有地下停車場并可直通地上地下公共交通。所有塔樓下的裙房相互連接,三條地鐵線地下交匯,使項目成為龍崗區與深圳市中心之間的重要換乘樞紐。商業裙房設計打破了購物中心大盒子的思維定勢,將商業街和商業購物中心融合,通過室外步道、空中連廊等連接主要廣場和3D立體景觀,渾然一體。

最后,致謝2020IAF鋒建筑節評審委員會所有評審老師

感謝諸位對本年度所有參評作品的細心評審,對建筑師“未建成”設計夢想的關注和鼓勵,對IAF鋒建筑節一年來的傾力支持與助力。因有12位評審老師的參與,IAF鋒建筑節在2020年收獲頗多,也請期待2021年IAF鋒建筑節的全新升級!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www.gzdesignweek.com/intro/1494.html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