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1屆巴塞羅那國際景觀雙年展國際景觀高校獎和羅莎·芭芭拉國際景觀獎公布入圍名單。全球共有9所院校的37個作品入圍國際景觀高校獎,其中只有華中科技大學景觀學系團隊來自亞太地區,獲獎的4個作品為《藍綠策略導向下的橡膠林到熱帶雨林的轉變》《打造自然力做功的循環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引起的大型山火》《生與火的平衡——基于彈性的可持續固碳生態系統重建》《核后復興:切爾諾貝利禁區旅游的災害性防御彈性景觀規劃》。全球共有11個項目入圍羅莎·芭芭拉國際景觀獎決賽,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原作設計工作室團隊作品上海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改造項目。
本屆巴塞羅那國際景觀雙年展主題為“氣候再變化”(Climate Change Again),本屆會議將于2021年9月以線上會議形式召開,發言與圓桌會議將集中討論氣候變化議題,并提出解決草案。組委會指出本屆主題的目標之一是從不同的立場(景觀、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等)對我們周邊環境問題的緩解途徑進行鑒別。
主辦方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建筑師協會(COAC)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UPC)
承辦方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建筑學院(ETSAB)
國際景觀雙年展辦公室
國際景觀高校獎
決賽入圍名單揭曉
(排名不分先后)
華中科技大學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入圍課程
課程名稱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Studio
課程主題
氣候變化下的修復與保護:森林,野火與人類之平衡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in a Changing Climate:Balance of Forests,Fire,and Human
主題概述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在逐漸凸顯,因此2020年度華中科技大學景觀學系研究生“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課程”重點關注如何緩解和適應氣候問題。課程以“恢復與保護”為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引申出4個設計項目,分別致力于探討“干旱”“野火”“空氣污染”和“森林砍伐”問題,從不同視角展現了對氣候變化的多樣理解。
第一個項目是以藍綠戰略為核心的森林恢復與抗旱工程;第二個項目建立了以自然力做功的生態系統,防止因氣候變化引起的嚴重森林火災;第三個項目修復大地疤痕,構建動態平衡的固碳生態系統;第四個項目基于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件的深刻影響,針對近期山火頻發而引起的核輻射擴散問題,建立靈活的山火防御機制。項目設計過程中,嘗試運用ArcGIS空間分析等多種方法和技術,基于科學結論得出規劃設計策略,為不同情況下處理野火和其他氣候問題提供一個可持續的范例。嘗試通過生態恢復,創造可持續發展模式,以及緩解氣候變化的影響,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入圍項目責任教師
韓依紋
暢
熊和平
菲
景奇
入圍項目1
藍綠策略導向下的橡膠林到熱帶雨林的轉變
Transition from Rubber Plantations to Tropical Forests with Green-Blue Strategies
王佳峰
指導教師:韓依紋戴菲蘇暢
參賽學生:王佳峰
項目簡介
(1)設計背景
橡膠樹為多年生熱帶雨林喬木樹種,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與鋼鐵、石油一樣,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和戰略性資源。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促進邊境地帶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橡膠樹被引種到我國西南等地。由于橡膠林的經濟效益很高,其種植面積增速驚人,但橡膠林的水土保持效益遠低于當地的天然森林,因為當地橡膠種植的一般過程是:砍伐燒盡原有森林—土壤挖深重翻—種幼苗—使用除草劑除去再次生長的植物,以保證橡膠樹生長。2008年第4期《中國國家地理》的封面文章以“誰來拯救亞洲的熱帶雨林——西雙版納綠色沙漠在蔓延”為題,表達了如今熱帶雨林所面臨的由于過度開發而帶來的植被砍伐、物種消失的困境。
(2)設計思路
中緬過渡區域的原住民為了追求橡膠樹的高經濟價值,將原有熱帶森林砍伐,而后種植橡膠樹。雨林的大面積砍伐致使土壤保水功能缺失,而種植具有“綠色沙漠”之稱的橡膠樹后,其強大的吸水能力,無疑加劇了該區的干旱問題。
我們的目標是有效緩解生態與經濟之間的矛盾,實現可持續、高效的發展。設計從橡膠樹生長所需的自然條件和水體開源的思路出發,通過查閱文獻和咨詢專家,確定了影響橡膠樹木生長和缺水的關鍵因子。通過GIS分析,在不適宜種植的地區砍伐橡膠樹,從而保證高效的經濟產出,而后使用先鋒恢復法和高度建種群法恢復森林。結合當地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雨旱分明、熱量充沛和蒸發強,設計采用間作制度,堤壩蓄水和霧滴收集裝置來緩解當地缺水問題。
(3)設計愿景
“以千萬種綠代替一種綠”:針對當地居民面臨的發展困境,通過設計研究,幫助他們緩解目前最為緊迫的問題——干旱缺水,同時不削減他們的經濟收入,力求保持生態和經濟的同步發展。優化后的土地利用格局利于調節地區微小氣候,解決缺水和森林破壞問題。設計可為其他面臨類似問題的地區提供一定的參考。
入圍項目2
打造自然力做功的循環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引起的大型山火
Building a Nature-Based System to Prevent Severe Forest Fire Induced by Climate Change
潘瑩紫
李靈杰
魯夢
指導老師:韓依紋熊和平萬敏
參賽學生:潘瑩紫李靈杰魯夢
項目簡介
(1)前期資料梳理
碳排放引起的氣候變化使得世界范圍內森林大火頻發,樹木燃燒后增加的碳排放加劇了氣候變化。位于中國西南部的城市西昌就是這種惡性循環的受害者之一。近10年來,西昌市共發生6起大面積森林火災,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火災面積超過1000公頃。這些山火被認為與西昌近30年來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包括氣溫升高、濕度降低等。更嚴重的是,山谷效應帶來的干熱風使火災更為劇烈且頻繁。因此以西昌市為例,闡述如何通過構建自然力做功的生態系統來緩解山火問題。
(2)設計思路與愿景
我們將采用3項核心策略來預防和減輕氣候變化引起的森林火災。首先,把現有的干熱風和空氣能轉換為可利用的能源,用于運營火災易發地點的雨水收集系統、噴霧器和監控器。在火災高發期,監控系統將發揮重要作用。其次,在原有的單一人工林下種植中藥材和其他草本植物來改善小氣候,增加空氣濕度,降低火災風險。再者,在山下過渡地帶養殖當地特色品種的西昌高山黑豬,高火險時期之前,按需驅趕豬類上山吃掉多余凋落物,其覓食道可臨時發展為救火員的救援道。綜合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考量,以期使該項目平災結合的方式可以作為干熱河谷城市處理山火問題的參考范本。
入圍項目3
生與火的平衡——基于彈性的可持續固碳生態系統重建
Balance of Life and Fire—Build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System Based on Resilience
孟詩棋
陳曦
張仕烜
鐘迪
侯玲玲
指導老師:韓依紋熊和平趙紀軍
參賽學生:孟詩棋陳曦張仕烜鐘迪侯玲玲
項目簡介
(1)設計背景
該設計聚焦于東南亞地區頻繁發生的大氣污染問題,尤其是該區嚴重的煙霾現象。此現象與一種叫作“燒芭”的傳統原住民生產方式緊密相關,即在種植園不斷擴展的情況下,農民通過焚燒熱帶雨林植被獲取更多的耕地來種植經濟作物,并將燃燒后的灰燼作為天然肥料,焚燒后的區域往往反復種植作物,直至成為廢地被遺棄。此生產過程是造成每年6–7月印尼森林火災的直接原因,并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使土壤由肥沃轉為貧瘠,留下斑駁的“地球之傷疤”。
(2)設計思路
本方案打造了一個可持續固碳的生態系統,旨在改變當地碳失衡的生態現狀。宏觀層面,通過敏感性分析構筑生態安全格局,后將此格局、當地生境類型和人類活動特點相結合,以此作為劃分依據,建立森林、農田和濕地3類生態固碳系統。中觀層面,每個系統以恢復生境和產業發展為策略,采用生態堆肥進行修復治理,并在恢復生境的基礎上推動生態農業、漁業和旅游業發展,進而解決居民生活收入問題。此外,為重點監測大氣中的碳濃度,在易發生自然火災的地帶設置監測設施,以預防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大氣污染。
(3)設計愿景
通過分析規劃、生境恢復、產業轉型、動態監測,有針對性地兼顧不同程度的碳排放情況,以期在未來實現生態與經濟二者間的動態平衡。
入圍項目4
核后復興:切爾諾貝利禁區旅游的災害性防御彈性景觀規劃
Revival in Postnuclear Era:A Defensive System For Dark Tourism in Chernobyl
劉亞哲
王沛澤
何夢瑤
袁曉依
指導老師:戴菲李景奇文晨蘇暢
參賽學生:劉亞哲王沛澤何夢瑤袁曉依
項目簡介
(1)設計背景
隨著氣候變暖,全球各地火災頻發,這對人居環境造成了嚴重威脅。2020年4月,一場發生在切爾諾貝利禁區附近的森林大火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除了對自然景觀的危害,火災更成為激發禁區內核輻射量激增的原因之一。隨著時間的更迭,在1986年的核輻射泄露事件之后,切爾諾貝利逐步發展為非官方的熱門旅游景點。2015年切爾諾貝利禁區的游覽權限向社會大眾開放,如今的切爾諾貝利正逐步向旅游觀光及生態保護方向發展。面對森林火災頻發的威脅,切爾諾貝利的發展應該何去何從?
1193–2020年,切爾諾貝利場地內人口數量發生極大的變化:在核爆炸發生前,人口隨著核電站的建設和發展而逐步增長,最多達15000人,而爆炸后的緊急撤離使場地在之后的30年間遭到廢棄,但仍舊有少數原住民及政府工作人員生活在禁區內。2019年HBO(美國有限電視網絡媒體公司)推出同名切爾諾貝利系列電視劇,使這片禁區在核爆炸之后再一次正式走入大眾視野,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關注。
(2)設計思路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火災防御為出發點、以禁區內旅游業帶動經濟振興的政策為契機,從旅游發展與彈性防御相協同的雙向視角,對禁區內洪澇與火災等災害因素的彈性防御機制進行規劃與設計,為風景園林應對自然災害創造更多可能性。從切爾諾貝利禁區II區(30km)、I區(10km)及核心工業使用區3個層面介入,從宏觀至微觀,為這個特殊場地的未來保障與復興做出積極設想。
(3)設計策略
宏觀層面,對場地內火災發生風險程度進行預估,針對每個區域內特有的地形地貌及可利用的自然資源,分別提出“防災體系與旅游資源協同的總體機制”“與景觀激活相結合的火災監測系統”“具有災害防御功能的景觀基礎設施”“彈性應對多災害發生的水文體系構建"等策略。
微觀層面,以回歸家園為主題,將鐵路景觀作為場地重要的精神記憶,在鐵路起點站附近種植向日葵,與周邊的村落、水系等形成兼具防災與游覽功能的線性景觀,起到空間凝聚的作用;以恢復前人類生態為主題,改造已經停運的冷卻池,將其逐步轉換成濕地景觀,未來將與鐵路西北側的泥炭地共同形成大的濕地公園,起到空間黏合的作用;以紀念工業文明為主題,通過普里皮亞季市(City of Pripyat)原來的肌理,在城市主要軸線道路上形成連續性景觀,起到空間聯系的作用。
其他入圍項目
米蘭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建設工程系
Politecnico of Milan,School of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阿姆斯特丹建筑學院
Amsterdam Academy of Architecture
漢諾威萊布尼茨學校
Leibniz Universit?t Hannover
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Catalunya
紐約城市學院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
悉尼科技大學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哈佛大學設計學院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更多項目詳情請瀏覽
https://landscape.coac.net/en/schools-list-and-finalists-2020
羅莎·芭芭拉國際景觀獎
決賽入圍名單揭曉
(排名不分先后)
原作設計工作室∕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
Original Design Studio/TJAD
Transformation of Yang Shupu Thermal Power Plant,Shanghai
Sebastian Monsalve Gomez
Juan david Hoyos taborda
麥德林河公園
Sebastian Monsalve Gomez
Juan david Hoyos taborda
Medellin river park
F|C景觀工作室
里貝里尼奧東方公園
F|C-Arquitectura Paisagista
Oriente Waterfront Park
PROAP景觀和設計工作室
SCHELDEKAAIEN SINT-ANDRIES EN ZUID(比利時安特衛普)
PROAP-Estudos e Projectos de Arquitectura Paisagista Lda
Schelde Quays in South Sint-Andries(Antwerp,Belgium)
IGC核心小組成員卡爾·斯坦尼茨(Carl Steinitz)和當前的140個大學團隊
國際地理信息設計平臺
Carl Steinitz for IGC core group and the current 140 university teams which are participants
The International Geodesign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ssociates,Inc.–Landscape Architect
布魯克林大橋公園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ssociates,Inc.–Landscape Architect
Brooklyn Bridge Park
LANDPROCESS
朱拉隆功大學百年紀念公園
LANDPROCESS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Centenary Park
EMF景觀工作室
赫羅納的海岸項目
EMF-Estudi MartíFranch
GIRONA'S SHORES
Grupo de Dise?o Urbano
墨西哥公園
Grupo de Dise?o Urbano
La Mexicana Park
Gustafson Porter+Bowman
瓦倫西亞中央公園
Gustafson Porter+Bowman
Central Park,Valencia
AEU
哥倫比亞麥德林市區熱帶和人工景觀
AEU
The tropics and the built landscape Urban Center of Medellin Colombia
更多項目詳情請瀏覽
https://landscape.coac.net/en/rosa-barba-list-and-finalists-2020
官方聯系方式
郵箱:biennaladm coac.net
地址:Street Arcs 1-3,4th Floor,08002 Barcelona/Catalunya/Espanya
每周六進行更新
(官網中文版面將近期完成全版面翻譯工作)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www.turenscape.com/academic/detail/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