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由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1年第三屆武漢創意設計大賽作品征集活動正式啟動。作為世界“設計之都”武漢的主要設計活動之一,武漢創意設計大賽旨在以“城市更新”為主題脈絡,立足武漢設計之都建設的獨特定位和產業優勢,吸引國內外頂尖設計機構,在武漢聯合開展世界級的城市設計競賽,營造良好的創意設計氛圍,用創意設計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打造宜居、韌性、智能的超大城市,讓市民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助力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的實現。
關于大賽
2021年第三屆武漢創意設計大賽以“創意綻放城市之美”為主題,邀約全球范圍專業設計機構、新銳設計師、在校大學生和廣大創意設計愛好者,圍繞老舊小區改造、歷史街區和建筑保護、生態空間和基礎設施的創新設計,展開創想,助力建設美麗家園。歷時3個月,包括征集、評選、公示、頒獎等多個環節,邀請國內外專家評審,最終評選出金、銀、銅、優秀獎及年度大師金獎作品。
經過近一周的盲審初評,備受關注的2021年第三屆武漢市創意設計大賽初選結果于10月16日出爐。來自武漢設計行業不同領域的五位專家評委對近500件參賽作品進行線下評分后,70件優秀作品脫穎而出,進入復賽。隨著入圍70強產生,本屆創意設計大賽網絡投票通道也正式開通,新一輪角逐隨即展開。
投票時間:
10月22日22:00-10月29日24:00
投票規則:
今起至2021年10月29日為網絡復賽投票時間,每人每天在所有作品中可分別投送三票(不可重復投票),10月30日前產生最終票數。
其后,將進入專家大咖的終極評審階段,大賽將根據專家評委打分,并結合網絡大眾投票成績,最后評出金、銀、銅、優秀獎及年度大師金獎作品,并將在2021年11月12日舉辦的2021年武漢設計日閉幕活動中隆重頒獎。
投票方式:
點擊長江網官網或登陸長江網小程序搜索“武漢創意設計大賽”文末二維碼掃碼投票。
作品展示:
1、自在屋外
此次設計主要是以功能需求為驅動,為萬松街武展社區92號院居民提供公共空間設計,設計最核心的是需求,即是溝通、娛樂、活動、社區服務,政策宣講等這些功能。
2、武漢江漢經濟開發區改造設計
基于現代主義設計思維與時代主題觀念下的湖北省武漢市江漢經濟開發區街道改造設計研究。
3、融匯-重構城市“邊角料”空間
本次項目的設計采用了成群的海島與曲折的海岸線作為設計的元素。設計以充滿趣味變化豐富的圓形和曲線作為點陣衍生出各種多功能空間,圓形要素的設計系統地實現了景觀的靈活性,而且融合了繽紛色彩塑膠地面和豐富的色彩坐凳,使空間更有趣味性,同時在空間有限的場地中打造出開合有致、空間多樣的體驗性場所。
4、漫·漫
西安世界博覽園主題園景觀設計。整個西安市東郊浐灞生態區的西安世博園的設計地塊外形為流暢的曲線形態,形成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原有的水域形成了自由生態的濱水景觀帶,古人曰“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生態之美似乎就在于此,本設計的目的在于重現古典園林意境與文化,以促進我國城市景觀設計的發展。
5、歸園田居-鄂中
此次設計以生態公園為主題,結合生態、環保、可持續性、人文的城市綠色空間等理念,引入九省通衢文化為概念進行平面圖設計,以長江為圖示,來構成整個場地的形式感?!伴L江”中的條形花壇來比喻商船的來來往往為武漢的經濟帶來蓬勃發展,將其設計成城市生態公園,將人文觀與自然觀相結合,打造出符合當代價值觀的生態環境。
6、生命之境
本設計為武漢某屋頂花園的改造設計,設計中遵循可持續的設計理念,將屋頂花園劃分為三個空間范圍:活動空間、休憩空間、休閑空間,空間中通過花盆架、置物階梯、綠籬、掛墻式架、攀爬架、柜子的方式把原本屋主雜亂擺放的盆景進行了美化規整,完成了屋主的夙愿。
7、余物再新
本次項目位于武漢薈聚12號門入口旁,設計范圍為6*12*3M的小型展示空間為滿足場地的基本功能,本次設計基于“塑鋼”的主題,將傳統廢舊材料與當代新興材料結合,期望為未來小型展示空間提供新的思路。設計前期將空間劃分為三個功能分區,以滿足制作、交易、休閑娛樂等需求。通過合理的布局,將各個小體塊的功能體現出來,同時也預留足夠的過道,為空間提供完整的流線系統。腳手架作為基本元素在空間中靈活運用。
8、Mix漢
通過運用武漢荊楚及歌舞劇元素,依托周邊具有歷史感的文化遺址,使現實夢境化,使夢境詩章化,制造出具有中國古典氣質的文化街區。
9、甘邊民宿
高矮不一的紋理隔墻給人一種奇妙的視覺體驗,仿佛它們是從地面破土而出后經歷了漫長的風化侵蝕逐漸成型的。該項目旨在體現西北當地特色的建筑群,營造新的特色客房,以構成一個完整的甘邊民宿綜合體。
10、共和國鋼鐵遺跡的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
本案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鋼有限廠區,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設計圍繞一號高爐發展歷史,將場地劃分為五個主題區域,形成“兩片雙核多流線”的規劃結構,用具象化的手法再現其歷史發展進程,展示生產勞動的情景,塑造工業振興符號性遺產,將前人的鋼鐵意志和紅色精神珍存傳播,激勵后人不忘鋼鐵報國初心。
11、尋跡漢陽韻,知味玫瑰街
玫瑰街的城市更新設計以“尋跡漢陽韻,知味玫瑰街”為設計愿景,將漢陽市井生活文化和漢味美食文化進行提煉和呈現,將承載著那個時代特征、烙上兒時記憶的老物件如同“新瓶裝舊酒”般呈現,讓人們在這里尋找到時間長河中流逝的那段時光,從而實現城市更新下的文化傳承。
12、生·聲·慢
“生”即生產,生活,與鄉村“三生空間”密不可分。
“聲”即聲音,歌聲,采茶聲,通過聲音的表現方式與時令進行擬合,我們得到不同時節,不同氣候更適宜老年人的鄉村活動與動態。
“慢”即慢養生,慢休閑,慢居住...通過設計一條慢行步道環線,串聯起鄉村各個景觀節點,沿線布置景觀,讓游人體驗到鄉村慢生活的愜意與舒適。
13、時記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原有近代的工業分布格局被打破。環境衰敗、活力缺失、土地污染等等問題隨之暴露,本設計從城市公共空間“棕地治理”為切入點,將原有的城市工業體以景觀空間敘事的角度進行梳理,在解決歷史性的“傷疤”的同時,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打造新的城市活力增長點。
14、城市之光
四美塘工業遺址改造利用規劃設計。“城市之光“是使我們設計的理念,希望通過設計照亮這片為城市貢獻百年時光的鐵銹地帶。對此我們提出“傳承、構建、貫通”的遞進式設計策略,將塵封的遺址打造成一個既延續城市文化記憶又面向未來發展,可持續的城市活力show帶。
15、共享廚房,共享家
老舊小區缺什么?缺的是與時俱進的基礎設施和與人交往的溫暖場所。作為典型的老舊社區,安景苑非常適合作為更新改造的試點。此次改造設計有3個基建改造和4個主要服務于老年人的設計亮點。主要著眼于“共享廚房”。通過設置不同活動強度的設計節點,幫助老人互相取暖、相互陪伴以及個人鍛煉。
16、巷由新生
江漢區民意街道友誼路維善里小區黨建文化公共空間改造。此項目不僅是為了解決老社區的現狀問題,還應該達到提升市容市貌、美化環境的目的,為社區打造溫馨的公共場所。
17、圓融·連接多元生態社區
水,為萬物之本原,諸生之宗室。孕育出魚梁洲獨特的自然生態景觀與歷史文明。我們提取生態元素--“圓融”與漢水元素--“連接”,在不同維度與尺度上,將未來科技的血液與根植于魚梁洲文化的靈魂融合,達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新境界。
18、造山
有神山作為精神圖騰,借助荊楚文化深厚的底蘊,a-ta為東山創造了一款“小山神”IP形象。以樓體、樓體聯合、牌樓和院墻等為單元,整體擬態一個或數個角色形象,適度圍合,以產生某種情境狀態。
19、漢口歷史文化風貌街區整治與保護工程
項目的首要目標是讓這組老舊破敗的工業遺產建筑重拾往日光彩,另一個目標則是對其進行改造,以適應多功能文化創意園區的新身份。修繕中,盡可能采用了當地的材料和傳統工藝;同時通過保護原有工業元素,恢復了原始的場所精神。在新構件的設計過程中,注重了工業質感的延續以及新舊材料之間的對照。在新中庭頂棚的設計中,特色的三角形構形與周邊歷史街區中典型的坡屋頂景觀相呼應。
20、曲岸綠居
“曲”是方案中架空平臺的造型形態,體現藝術感,“岸”是指留住人流,讓匆匆而過的使用者有了停留和活動的空間,體現人文關懷,“綠居”是指提升原有建筑本體的立面觀感和居民居住質量,同時考慮到節能和生態設計,增加基礎設施,體現綠色和智慧理念。
21、微樂“圓”
通過針灸式介入的手法,針對小區中主要4個活動場地來做設計更新,以求這4個場地能相互作用,最終形成一個活力圈,從而激發整個社區的生機和活力。
22、武漢創意天地景觀概念設計
園區將由美術館、實驗劇場、創意體驗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創意市集、藝術家工作室、動漫生產車間、藝術交流中心、露天雕塑博物館等幾大部分組成。打造為一個以藝術原創為軸心,以研發、設計和創意為多軸驅動,從而形成推動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倡導美學生活的多元價值空間。
23、漢口大陸坊歷史建筑改造設計
本項目通過專業的設計視角,結合慢思維的基本理念,以漢口大陸坊為例,對歷史建筑文脈的存續進行規劃設計,實現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存,新舊建筑的肌理交融,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結合等。
24、黃石畫廊
設計以一個"畫廊"的概念,飄落在規劃水體北岸,曲線的形態呼應了外部的柔軟水岸,以導向入口的金屬墻體分隔內外。在中心部位抬高的區域暗示了黃石的多山地形,并形成面對湖面的開放空間。逐級下沉式的臺階,圍合了一個開敞的中心,暗示了一個可以平等交流、正式或非正式集會的場所。中心下沉區域臨時展示祈年殿微縮木模型。
25、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該口袋公園位于漢口的特色街道,它融情于鬧市,沉淀了歷史。占該設計從歷史建筑元素和紋樣中抽取設計理念,賦予場地歷史文化底蘊。對道路路重新劃分,增加通達性。對重要的節點設置交互座椅,景觀瀑布,結合雨水花園設計理念。增加場地的互動性與開放性和雨季蓄水能力。設置瀑布下沉廣場、節氣廣場、清歡讀書亭,增加停留性趣味性。
26、聲音聚變場
利用聲景觀與互動裝置兩個維度的結合實現場地空間多維綠色,可持續利用,使人們在空間體驗時共享城市,共建城市。而互動裝置藝術與聲景觀的互嵌,使這兩種形式的發展更具有多元性,同時也為聲景觀的創新性發展帶來新的研究視角和切入點。
27、武漢市解放大道與解放公園路十字路口
公共景觀設計及海綿城市設計
位于武漢市江岸區漢口西北隅,本設計中的公園公域強調一個綠色和簡單的空間,供年輕人和老年人在共享的后院體驗大自然的樂趣和想象力。
28、七號圈
“七號圈”作為武漢全新的水文地標,是一種全新形式的復合功能水位尺。汛期來臨時,水位的上漲會淹沒下部的樓梯,梯段上的刻度記錄水位信息。此時的“七號圈”像是滾滾長江中的一枚救生圈,在打破自然平衡之后,人們所能做的只有抱緊救生圈隨著江水沉浮。當大水退去,人們重新登上“七號圈”眺望平靜的江面與遠處的城市天際線,再次思考城市與環境的相處方式。江水的一漲一退,“七號圈”的身份發生著變化,成為人們了解城市水文情況的一把尺。
29、城市針灸
里分文化本身作為武漢特殊文化載體,承載著本土居民的歷史記憶。永康里作為里分的經典代表,本設計通過深入社區實地調研,總結永康里現狀問題,制定“城市針灸”更新設計策略;提出空間改造、功能植入、風貌修復三種設計手法;擬定“打造武漢里份新名片,提升居民文化自豪感”為設計目標。
30、此岸·彼岸-陽新路口袋公園設計
公園以此岸彼岸為名,寓意在現代的此岸中重拾歷史“彼岸”的碎片,以喚醒人們對歷史的記憶。方案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為設計主題,提取漢陽樹、知音文化融入景觀設計節點中,同時激活周邊日常生活與功能,將場所打造為一個適合各類人群的社區花園。
31、鋼鐵朋克
靈感來源于這片設計師生活了二十年的土地,武鋼工廠地區因為國內鋼鐵產能過剩的原因需要進行改革,而民生問題是一切的根本,關心工人們的非工作時間安排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了項目的選地調研階段,通過手工紙質模型的方式做出了模型的初步雛形,用數字建模的方式做了細節的改進。
32、漢口江灘閘口改造設計
漢口江灘閘口景觀改造工程位于武漢市江岸區,是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建設示范項目,共涉及江漢門至飛機門12處閘口。閘口景觀改造保留現狀閘口車行及人行出入口功能不變,在提升城市防洪功能的同時,挖掘城市主要軸線及漢口原租界區歷史文化特色,按照“一閘一品”的標準,將閘口打造成為“城市文化窗口、江灘形象門戶”的文化景觀。
33、多變盒子
怎么樣的公園能讓大眾樂與參與?怎么樣才能讓公園發揮活力,成為大家修養放松的場所?在炎熱和雨天等氣候條件下,怎么樣才能讓公園也積極發揮作用,使人樂于參與其中?怎么樣才能讓一個公園成為不同年齡段的歡樂場,而不僅僅是只是一片綠色。針對以上問題的思考,該設計提出“盒子公園”的概念,結合不同功能的人群需求,在綠色森林中植入不同功能的“盒子”共享空間,滿足不同年齡段的使用需求。
34、融fusion
本設計景觀改造的構思出發點——既不能采用置換式的大手術,也不能采用磨皮式的美容術,我們采用的是保留親切感的距離感:讓來到這個創業園區的人感覺到仿佛回到自己的小時候,細看之下卻是置于當代科技的環境之中,這種對比產生的距離,以及因此延續的園區文脈,能給目前轟轟烈烈的城市更新提供一種新的方式。
35、光影花園
通過以線串珠的手法,路徑引入,增補設施,結合線性的底凳和景墻等設施,設計了較多的小場地和廊架等停留空間。整個公園因其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和位于主干道的城市展示界面,整體的色彩明亮,其中利用現狀廢棄電線桿打造的七星柱陣成為場地內的最大亮點和地標。
36、江洄·留境
江洄·留境。“江”指代長江,“洄“”意指水流回旋,“留境”一詞是希望該公園能成為游客停留駐足、不愿離去的互動場所。長江水波扭轉,蜿蜒綿長,水波與漣漪的形態成為了此次設計的靈感來源。公園中大多采用規律性的圓狀構筑與鋪裝,游客在漫步休憩的過程中,能受到指引性的游覽暗示,與公園環境產生良好的互動關系。
37、城北水景廊·向往田園夢
本方案以綜合生態系統服務為目標,將人的活動浸入自然和充滿鄉愁的田園,是面向未來的生產性農業景觀表達,打造可玩可體驗的游戲世界。以“城市更新+EOD模式”為導向,是有效實現低碳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目標的方式之一。
38、織夢·新生
項目設計在了文昌里與坤厚里沿街的城市一角,目的是在給居民創造新的公共活動空間,通知采用彩色的構筑物節點表皮給孩童們編織一個五光十色的夢境,豐富孩童們的童年記憶,保留住坤厚里的傳統文化記憶,同時也成為古街區改造和新城市空間設計融合的一個交織點,象征著這個一元路街區再次新生,呼應了其名字中萬象更新之意,故該項目取名為“織夢·新生”。
39、VOICE OF THE CITY
本裝置通過互動的形式給人們一個了解到吸聲材質與其對城市噪音減弱程度的機會。該裝配式裝置可運用在城市中不同的場景里,有不同的組合方式,除去互動體驗功能外,還附有雨水收集的功能,更加突出其綠色環保性。同時該裝置借用了武漢文化中楚紋樣的裝飾元素以及楚瓷器的外形元素,使其更富有武漢文化色彩。
40、等高線雕塑《壕》
通過將三維立體圖像拆解為二維平面圖形,再將二維平面圖形重組為三維立體圖像的轉化過程,填補了具象與抽象之間模糊地帶的空白,從而引發人們的思考和猜測,讓人在似是而非的過程中不斷觀察思索;巧妙地通過中東裝扮與常人一般對“土豪”的認知融合點,將“壕”這個字符號化、圖像化,利用人們可辨識的形象,與中東裝扮產生融合形成一種移花接木的效果。
41、矩形魔方
矩陣藝術裝置設計是從數字化影像中獲取的靈感。作品適合傳達變化的信息和變化的形狀,適用于公共空間和戶外廣場的藝術裝置。可以將矩陣裝置與交互信息傳播、交互游戲制作相融合,進行更進一步的深入體驗設計,成為更具趣味性與體驗感的藝術裝置。
42、東湖上的“移動涼亭”
設想在東湖湖面上建一座移動觀測站,用以監測東湖的水質、含魚量;同時它兼有游覽參觀的功能,游客可以乘坐這個移動涼亭欣賞東湖美景,投喂湖中魚群。魚骨狀的屋頂象征著因環境污染死亡的魚,提醒民眾藍藻水華的危害,保護東湖環境。
43、“十年危樓”蝶變“設計之都客廳”
本次修繕以價值研究與評估為核心開展綜合設計,在遵循《文物保護法》和國際共識的文物古跡保護準則的基礎上,開展多輪次多層次的建筑考古,貫徹“最小干預”原則,采用“整舊如故”的方法精細化修復,突出“老城新生”的主題。
44、重生之環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我們試圖建造一座紀念性建筑,將哈特島與紐約市的邊界連接起來,并將其命名為“重生之環”。我們希望以“Recompose”的方式重新定義處理遺體的過程,首先將遺體放入一個封閉的膠囊裝容器中進行降解30天,降解完成后再溶于土壤中。最終親屬將自主選擇是將遺體永久保存于紀念塔頂部的花園中孕育新的植物以完成重生,或是自己選擇一盆植物通過無人機運回家中,實現與親人某種程度上的重聚。
45、西配樓美術館擴建改造設計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方案將利用u型教學樓的中空界面場域進行擴建3號展廳,小型藝術館建筑連接西配樓一層展廳。在u型教學樓中空地域中有著豐富的成年植被,對于保護利用現有植物景觀和即將安放的小建筑以及人造景觀三者之間的形式處理、力量和特征引發懟中空場地建筑組織潛力,尋求建筑與景觀環境之間的最佳關系,有序而合理的順序和對各部分的理性安排。
46、平時“胭脂”疫時“心”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武漢,因經歷過最嚴重的疫情,也戰勝了最嚴重的疫情而被稱為英雄的城市,對于疫情,沒有城市比武漢的體會更加深刻。社區在防疫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認識到未來的社區中心必將不再單一局限,而是集“防疫、社交、娛樂、閱讀、文化沙龍、咖啡、休閑、創意、生活”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在武漢,后疫情時代的建設設計最應體現出對疫情的思考。
47、惠滋巷高層老舊小區改造
項目位于江漢區,東臨民族路,北靠長堤街,周邊交通便捷,商業氛圍濃厚。通過老舊社區改造,保障居民健康生活現代社區的基本功能需求;通過景觀改造,打造綠色多彩的生活環境。形成現代化的社區。
48、新顏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在本次設計中,利用住房具有網格系統的特點,土地垂直建造,單元水平延伸,結構向建筑內或外折疊擴展,形成模塊居住單元和空間六百。設計給予建筑最大的可變性和靈活性,以舊貌換新顏,建筑常態下和重大危機時呈現兩種狀態。
49、柳州市民服務中心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本設計從柳州“三江四合”的城市形態中獲得靈感,提煉出一個既可統籌管理又可對外的分合空間。建筑東西北三面形成規整的城市邊界,充分呼應周邊環境和既有建筑,斜向貫穿建筑的景觀通廊,將龍湖與周邊山體的自然景觀引入至中心庭院,營造出“敞懷納接,湖山相迎”的城市大客廳氛圍。
50、湖北省中醫院武東院區建設項目(一期)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湖北省中醫院武東院區項目選址鄂州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該區域西鄰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東接華容及鄂州主城區,是武漢與鄂州打造城市一體化戰略的地理中心。
51、環球貿易中心項目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武漢是“百湖之市”,以水為脈。設計以“水滴”為概念,形成武漢獨有的水花。起源于水滴下落,滴落形成下沉庭院,形成雙“首層”設計;第一波漣漪形成商業裙房,濺起形成標志性塔樓;泛起漣漪擴散影響周邊。
52、柳東新區文化廣場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本工程方案設計以“蝶·舞”作為設計構思,展現百花齊放,蝶舞翩翩的建筑造型。提取文藝普惠,民智為計的指導思想,在整體規劃上統籌考慮,采用橢圓變體作為建筑基本形態,組成一組柔美輕盈的建筑群體,與北側行政中心方形轉折的外部造型形成方圓對應,相映成趣;建筑中軸通過壯觀大氣的拱廊相連,形成通而不透、軸線延續的規劃格局。
53、柳州站站房擴建工程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柳州站構思取意“山水龍城工業興,八方通達盡開懷”。設計采用渾然大氣的八角形坡屋頂組合,屋脊八方匯聚,凸顯輪廓線條。四根立柱雄壯巍峨,工業特征明顯,將屋頂重量清晰地傳遞到地面,體現結構的真實,立柱展開的矩形門框迎向八方賓客。
54、溪流上的咖啡屋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咖啡小屋絕佳鄰水的地理位置,潺潺的水流聲,鶯鶯的鳥鳴聲,為詩和遠方譜寫一首旅行協奏曲,坐在房子里的人也成為場所的一部分。
55、橋匣拾憶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我們想嘗試去開啟那個承載橋梁記憶的匣子,將這份記憶收藏起來,澆筑到長江大橋的橋下空間,去構筑一座武漢橋梁博物館。形似集裝箱的“長方形盒子”表達了我們對于武漢碼頭文化的致敬,利用對內部空間的分割留住專屬于武漢橋梁的時間尺度,修筑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無形之橋。
56、生物質能發電摩天樓
生質能源(biomass energy)是一種重要的再生能源,與風能、太陽能、地熱等一樣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性。本項目作為一個森林中的巨構系統,通過將傳統發電站的重新設計,整體結構將火災產生的熱量轉化為電能并凈化充滿灰燼的空氣,我們稱之為“生物質能發電摩天樓”。
57、去舊·重塑·新生
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傳統的批發型農貿市場已經逐步被更加細分化、品牌化的超市所替代。在農貿市場未來的更新策略之中,我們是否能能將此類市場轉變為一個集收納冷藏且具有更加公平的貿易機會的場所,同時也給附近老人提供一個交流的場地將是這個概念性設計的主要議論點。
58、仙山小學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小學生的想象力無窮盡,建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靈活豐富的多樣空間,不再是單一的教學空間,不再是固定的活動平臺,這里是一個融合了生活場景的微型社會,是植入豐富功能板塊的趣味天地,是承載了現代教學理念的共享資源。
59、福建省上杭縣客家緣文化中心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上杭客家緣文化中心位于上杭縣城南部龍翔新城,南靠石壁寨山,北臨龍翔大道,地處城市中軸線——上杭大道最南端,由客家族譜博物館、文化中心、圖書館、展覽館、檔案館、客家緣酒店及文化廣場等建筑群組成?,F成為集公共文化、參觀展覽、文藝演出、文化交流、會議培訓為一體的城市文化公園、旅游休閑中心、客家文化交流基地。
60、橫琴國際金融中心大廈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項目的理念以蛟龍出海為主題,外形仿佛由裙樓扭轉成四棟挺拔的塔樓融合為一體,流暢的建筑造型將商業、會展、辦公和公寓完美串聯,塔樓上部的商務公寓呈風車型布局,充分發掘項目地段的景觀優勢。
61、江夏市民之家
江夏作為歷史重鎮,歷經朝代更替,形成交融、多元、沉穩的文化性格。以“鼎盛江夏”為設計理念,建筑取形方鼎,取意鼎盛繁榮。形式語言適度夸張,空間形態靈活有機,彰顯新一代政務中心中正大氣、開合自由的多元化形象。透明化辦公窗口,開放的綠地廣場,促進政民溝通,體現與民共處的精神。
62、廬山西海精品酒店項目
基于優美的“山?!弊匀画h境,如何最大化利用和融入其中,并保持建筑與環境的情景交融?;讵M長的岸線,高低起伏的地勢,“依山就勢”的將建筑置于其中,讓建筑與自然對話,以臻和而不同的共存之境。
63、世界軍體會摔跤場館改造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本次設計以高效、集約、功能、可持續四原則為基礎,進行項目改造。即高效:全專業設計—精密統籌;功能:流線重組—科學有序;集約:立面改造設計—模塊化統一;可持續:可持續設計—提供賽后改造可能性。
64、招商局蘄春產業促進中心
設計著力于打造一個共享空間,不僅營造了內部交流庭院,且在室內功能上每層平面中進行大空間靈活隔斷處理,且層與層之間也打造了上下連通的空間,使整個建筑功能融合為一。
65、循水營景,宜人樂居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本設計以武漢市典型老舊社區——芳卉園小區為例,在“海綿目標+現狀問題”雙導向下,基于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通過微更新海綿改造技術手段,營造美麗宜人的社區景觀,并同時增強社區海綿彈性,對老舊社區海綿改造具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66、生態漁洲·海綿棲居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設計理念,以生態保護為設計策略,系統化分級調節為輔助,融合江欣苑社區歷史記憶。采用低影響開發,通過分散、小規模的源頭控制,達到對暴雨產生的徑流和污染的控制,通過原位收集、自然凈化、就近利用及回補地下水等手段,使小區水文系統盡量接近于自然水文循環,構建獨具特色、低成本、易實施的海綿化新社區。
67、沉浸式海綿科普AR交互社區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本次海綿改造致力于將“海綿城市”、“AR科技”、“科普基地”三合一,打造全新“沉浸式”海綿科普AR交互社區。同時尊重原生景觀要素,結合花卉芳草的文化內涵,以景觀廣場為中心選擇,周邊宅間隙地做海綿景觀,由里向外散開,營造“仰蔭嘉木俯芳卉,棟宇鱗萃合家歡”的海綿社區,豐富小區景觀層次,為居民的生活增添詩意。
68、ONE DAY全時成長兒童樂園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和家長迫切希望在盡量保持幼兒園原有建設的基礎上為幼兒提供一種體驗式與沉浸式的教育可能,讓幼兒在與自然、與環境,與老師和同學的互動中學習,創造一個“全天候的兒童樂園”。
69、江欣苑智慧田園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在四新地區海綿試點的契機之下,海綿建設成為了本次改造的一個重點;再者,老舊小區的改造當中,社區功能的完善與宜居社區的創建也不可或缺。我國正處于社區智慧化的大趨勢之下,因此本次改造的設計目標為:功能完善、海綿典范、宜居社區、智慧社區。
70、夢樂園幼兒園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家的空間,互動共享。云海星河,孩童樂園。本設計活潑輕松,有特色,創意。擁有動靜分區,滿足多種不同年齡段孩童需求,互動性強,參與度高的,擁有多種空間形式空間給他們探索和無限想象的機會,是去冒險的象征。每個空間都可以有不同的寓意,每個場所都可以有不同的功能。
2021武漢創意設計大賽,誰終將贏得榮耀?
期待您的投票。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news.cjn.cn/sywh/202110/t3865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