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動錦江-成都城市生活藝術季”征集活動入圍作品方案公布

發布時間:2021-12-15      閱讀量:13584次     
  成都,一個延續不斷的城市,在古今交疊中,沉淀出地道蜀味,形成成都獨有的城市風貌,使它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2021年9月24日,成都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錦江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攜手MANA全球新媒體藝術平臺開啟“律動錦江——成都城市生活藝術季”藝術作品全球征集活動。召集全球藝術家和創作者,融合蜀都文化,發揚城市精神,用藝術裝點錦江,為這座城市帶來新的生命力。
  圖片
  在科技藝術助力下,豐富錦江公園和“夜游錦江”品牌內涵,可持續地運營錦江夜游,打造成都城市生活藝術作品的燦爛前線,構建一個世界水準的文化地標和城市文化標識體系,讓藝術在城市中落地生根。
  圖片
  來成都,做藝術生活體驗家
  歷經31天征集,共收到來自全球32個國家及地區的創作者投遞的作品方案377件。全球創作者團隊占比依次為中國、匈牙利、意大利、法國、俄羅斯……其中中國地區(含港澳臺)征集作品占比39%,其他國家及地區征集作品占比61%。
  圖片
  圖片
  創作者中不乏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及團隊,他們為成都錦江沿岸各場景打造,貢獻了各自的靈感、創意,其中包括何多苓、顏磊、Jason Bruges Studio(英國)、王郁洋、Vendel&de Wolf(荷蘭)、Joan Giner(法國)、張周捷、徐戈、張方禹等。
  圖片
  征集到的作品方案主要分為8大類別,包括燈光裝置、投影影像、生成藝術、虛擬現實、音畫交互、雕塑裝置、人工智能和視聽演出。
  國內外的創作團隊積極運用新技術、新媒體構建自己的藝術語言,結合成都在地文化,讓生態、美食、音樂等成都元素通過藝術作品進行再次傳遞,煥發新面貌,從藝術作品切入,展現“蜀都味、國際范”。
  本次征集活動,聘請了國內著名高校的學術帶頭人、國際知名新媒體藝術家、著名策展人、燈光藝術家、橋梁專家、文化專家等9人組成了專家顧問團,評委會從【場景適配】、【在地關聯】、【節能環?!俊ⅰ竟娪押谩克膫€維度出發,對投遞的作品方案進行多輪評審、經過反復推敲論證,推選出34件作品方案進入入圍名單。
  圖片
  即日起,登陸活動官方征集通道
  留下你的聲音和寶貴意見
  讓我們共同見證
  錦江律動
  敬請期待
  競賽官網
  https://www.manamana.net/match/JINJIANG/home
  入圍方案名單
  版權聲明:以下作品受版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未經相關權利人同意,均不得在任何平臺被直接或間接轉發、使用、出于發布或使用目的的改寫或再發行,或被用于其他任何商業目的。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圖片
  萬福橋閘壩入圍方案
  《燈影劇場-看花燈》
  麥稞文化創意
  圖片圖片
  圖片
  概念設計圖
  創作團隊介紹:麥稞,整合國內外跨界資源的文化IP制造者,集策劃、建筑、設計、藝術等領域的復合型創作團隊,與華僑城、萬科、融創等眾多文旅開發商長期合作,具有極強的創造性及落地能力。
  作品方案介紹:燈光裝置作品,結合成都十二月市中的花市文化,選取了其中與成都文化息息相關的四種花木,將其分別對應了一個人文故事。
  《錦江詩畫》奇妙能力實驗室
  圖片
  圖片
  效果示意圖
  創作團隊介紹:奇妙能力實驗室是一個擁有多元背景的國際化團隊,創始人曾榮獲2020年度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參與200+大型體驗項目的開發落地,諸如:芒果TV《密室大逃脫第3季》、創新工場、淘寶造物節、阿里巴巴云棲大會、中國網絡文學大會、澳網公開賽官方VR體驗等。2020年,推出原創IP品牌——果然奇妙博物館,開創全新的新媒體互動觀展體驗。作品方案介紹:參考《成都竹技詞·詠麻婆豆腐》——“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保瑢⒃娭兴鰣鼍巴ㄟ^繪畫的方式在閘壩兩壁呈現,同時在VR設備中模擬游船行進過程,進行視覺效果變換,讓游人仿佛回到了詩歌所述場景中。
  《釣?!?/span>
  何多苓
  圖片
  圖片
  概念設計圖
  藝術家介紹: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畫家的代表,“傷痕美術”代表人物?,F居成都,任成都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導師。曾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銅獎,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第22屆蒙特卡洛國際藝術大獎賽摩納哥政府獎。作品曾入選1982年巴黎春季沙龍,以及1986年在日本舉辦的亞洲美展。何多苓作品為中國美術館、福岡美術館等海內外藝術機構和收藏家收藏。
  作品方案介紹:兔子的可愛形象廣受公眾歡迎,為當代藝術、公共藝術、潮流玩具廣泛使用。藝術家設計的兔子用球體、圓柱體作為統一符合,組合成各種肢體語言的兔子放置在不同場合,和年輕人、兒童有很好的互動。
  萬福橋閘壩的兔子一個寓意“連年有余”的祝福,另一個取意莊子“仿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的中國文化,希望能給萬福橋增添歡樂祥和的氣氛。
  二號橋閘壩入圍方案
  《梅花燈》
  多巴胺藝術科技
  圖片
  圖片
  效果示意圖
  創作團隊介紹:多巴胺藝術科技,擁有一支藝術、科學、設計、工程、商業等復合型專業團隊。致力于打造跨界互動娛樂體驗,將藝術與設計實驗植入商業化實踐中,并通過科技藝術手段在場所空間中找尋自然再造、文化商業的平衡。主理人許毅博任教于魯迅美術學院,17年在紐約舉辦“自愈功能”個展,后作品于葡萄牙里斯本,韓國光州等國際項目展出,曾參加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等大型展覽。
  作品方案介紹:燈光裝置作品,以成都月市竹枝詞文化作為設計概念的構思,同時呼應成都已經在做的月市生活文化。作品在整體造型上以花冠、花蕊、花枝、花語來呼應整體“花市”周邊文化。
  《蓉尋蓉現》
  四川師范大學鄭軼老師團隊
  圖片
  效果示意圖
  創作團隊介紹:鄭軼,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二級美術師,吉首大學創業導師,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光電研究所動畫工程師,可視化計算與虛擬現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工程師,就職于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從事三維動畫教學研究工作,四川大學訪問學者。曾就職于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擔任三維動畫虛擬仿真工作,三維工程師,多次擔任三維項目藝術設計總監。
  作品方案介紹:游客乘船經過閘壩,通過手機AR掃描兩側閘壁上的窗戶,觀看一段段成都故事,展現成都豐富的文化及景點——川劇、茶館、蜀繡等。
  九眼橋閘壩入圍方案
  《在你和天空之間的虹》
  張方禹
  圖片
  圖片
  概念設計圖
  藝術家介紹:張方禹,光之藝術家,專注于各種發光媒材的質地與溫度感知,應用光的媒材形塑結構,涉及空間與聲音之間的關系,是臺灣當代VJ文化興起的重要推手。作品《奧斯陸的雨林》入選臺北數位藝術獎(2008),音像交互作品《六月球兒》亦入選2020高雄獎,作品《白靄林》獲2020光子國際藝術大賽沉浸光影單項獎。代表作有《Sketch GDPN》、《光形成的結構》、《浸漬的()線》。
  作品方案介紹:這是一座沉浸式“聲音感官劇場”,彩虹來自于光,象征著希望。藝術家運用鐳射光束構筑一道七彩的橋梁,連接環境與人的心靈。
  《聲音博物》
  What’s Media Lab&張方禹
  圖片
  概念設計圖
  創作團隊介紹:What’s Media Lab是由藝術家、研究者、導演、創意編程師、圖像工作者組成的藝術創作團隊,長期進行對新媒體藝術的研究,對所設計的新媒體項目的軟、硬件系統進行開發實踐與探索,旨在創建一個全新的藝術、設計與商業互動整合模式。曾與瑞安地產、保利地產等建立合作。
  藝術家介紹:張方禹,光之藝術家,專注于各種發光媒材的質地與溫度感知,應用光的媒材形塑結構,涉及空間與聲音之間的關系,是臺灣當代VJ文化興起的重要推手。作品《奧斯陸的雨林》入選臺北數位藝術獎(2008),音像交互作品《六月球兒》亦入選2020高雄獎,作品《白靄林》獲2020光子國際藝術大賽沉浸光影單項獎。代表作有《Sketch GDPN》、《光形成的結構》、《浸漬的()線》。
  作品方案介紹:以“成都音樂博物長廊”為創作概念,提取成都地區出土的代表性器樂,將歷史的律動以浮雕的形式于閘壩內壁呈現。同時還原這些古老樂器的聲音,并結合成都代表性聲音片段(如清音、街頭的熙攘聲),將聲音切片,再重組成新的聲音片段。
  圖片
  萬福橋入圍方案
  《萬福來朝》
  工喜ART-TECH LAB
  圖片
  圖片
  概念設計圖
  創作團隊介紹:團隊由藝術家、設計師、機械工程師以及軟件工程師組成。致力于把光影美學、城市文化與大眾生活娛樂通過雕塑裝置藝術結合在一起,提升城市的文化辨識度與魅力。基于多年的國際化設計與建造經驗,整合多方資源開創的全新互動裝置藝術品牌,其研究領域涵蓋公共藝術、互動裝置、光影藝術工程、動態雕塑等。
  作品方案介紹:當年萬福橋是一座“長五丈,寬丈余”的石墩木橋,橋上有木欄畫廊覆蓋,兩端有亭的廊橋。作品希望以現代的手法重現舊時古廊橋造型的風采。當夜晚降臨白色簡潔的雕塑通過燈光變幻渲染出“萬福來朝”安康吉祥的光彩。
  《祈福》
  張林
  圖片
  圖片
  效果示意圖
  藝術家介紹:張林熱衷于研究空間交互在建造環境的實踐,畢業于倫敦大學學院巴特萊特建筑學院互動建筑實驗室,并取得榮譽碩士學位,他的研究作品廣泛在國際上展出包括kintica art Fair 2014,并發表于各類設計雜志及網站包括WIRED雜志以及華盛頓郵報。2020年獲理想家年度新銳設計師獎。
  作品方案介紹:這是一件燈光裝置作品,參觀者可以通過手機閃光燈來點亮橋上的孔明燈,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打造一座屬于成都的許愿橋。
  北門大橋入圍方案
  《行水府河》
  Signalα
  圖片
  圖片
  圖片
  概念設計圖
  創作團隊介紹:Signalα于2017年成立于上海,工作室一直致力于研究新材料、電子技術與空間裝置的結合。團隊由建筑師、工業設計師、媒介設計師組成,其合作伙伴也包括展覽策展人、室內設計、服裝設計以及房地產商,旨在根據不同的公共空間來探索用戶和裝置以及空間的交互關系,相信隨著開源環境以及技術的發展,建筑的空間環境會變得更加具有感知性以及互動性。
  作品方案介紹:古時,北門大橋有著十分繁榮的水運業,來自四面八方的各路客商一年四季在此奔忙。碼頭有柴草碼頭、煤炭碼頭、百貨碼頭、鹽碼頭、磚瓦碼頭、石灰碼頭等專業分工。本作品希望將這種多樣的貿易轉化為豐富的色彩。行水于此,一層意為流動的府河,另一層意義為人們通過橋梁與水與兩岸建立起來的豐富行為活動。
  《光之橋》
  Joan Giner(法國)
  圖片
  圖片
  概念設計圖
  藝術家介紹:Joan是法國視覺藝術家,其作品特點善于“用光說話”。他創作的數字裝置混合了雕塑、視頻投影、聲音等多種媒介,基于敘事美學和對現實的數字化解讀,利用技術與虛擬工具探索新的敘事方式,混合傳統與數字技術,試圖打開學科之間的對話。
  作品方案介紹:藝術家希望今日的橋梁也能在嶄新的城市中如同心臟一般,繽紛而躍動?!肮庵畼颉钡臒艄怙@示光譜全范圍,同時,可從互聯網獲取天氣信息、交通信息、空氣質量等數據信息進行投射。
  新華橋入圍方案
  《洞悉之境》
  徐戈
  圖片
  圖片
  效果示意圖
  藝術家介紹:徐戈,任教于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公共空間藝術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雕塑學會會員,浙江省雕塑學會理事。2006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2008年于意大利羅馬美術學院雕塑系研修,2009年于南京東南大學建筑系研修,2010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公共空間藝術系。
  作品方案介紹:作品靈感來源于荷與露這兩種傳統意向。橋底空間光線較暗,雕塑氤氳變幻的燈光與橋體本身的肌理相呼應,烘托出一種獨特的神秘感。當游船進入橋洞,緩慢呼吸的燈光會變得急促,顏色的變幻也隨之變得激烈,令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平行的奇幻空間。
  《漣漪》
  immersive-me(英國)
  圖片
  效果示意圖
  創作團隊介紹:英國倫敦的創意工作室,專注展開藝術、科技、時尚、科技的新媒體跨界創作,與Nike、Timberland、LG、NOKIA等世界性品牌有密切合作,為其定制互動裝置和沉浸空間。其3D投影作品在紐約世貿中心、倫敦時尚周、歐洲知名國際音樂節Lost&Found,Hideout等國際性場所和活動現場均有呈現。
  作品方案介紹:橋是人與水的鏈接,這些菱形的燈光變化賦橋以動感,菱形的光影倒映在水中變得柔和,水的漣漪呈現在橋上便有了棱角,燈光與水影交相呼應。
  《鎏金犀獸》
  顏磊
  圖片
  效果示意圖
  藝術家介紹:當代藝術家,作品曾展于美國阿斯蓬美術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第四屆韓國光州雙年展、第25屆巴西圣保羅雙年展、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第50屆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等。2002年獲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最佳藝術家獎。
  作品方案介紹:藝術家奉行“藝術即是簡單”,通過鎏金工藝在保留新華橋神獸形態的情況下,賦予它新的生命方式。
  武成門橋入圍方案
  《Tangram》
  Angelo Bonello(意大利)
  圖片
  效果示意圖
  藝術家介紹:藝術家、舞臺機械制作人。在全世界40多個國家(巴塞羅那、倫敦、北京、里約熱內盧等)引導了150多個項目落地。自2014年,其成為意大利達人秀、美國之聲等多個知名電視節目的藝術總監。
  作品方案介紹:藝術家采用“七巧板”的組合形式模擬出中國十二生肖圖案。
  《數字武成門》
  張周捷
  圖片
  圖片
  圖片
  概念設計圖
  藝術家介紹:計算機生成設計領域的先鋒實踐者。獨立設計師、數字藝術家?,F任同濟大學上海國際設計創新學院副教授與工業設計碩士生導師。曾榮獲Maison&Object亞洲新銳設計師,選入美國著名商業雜志快公司“2014中國商業年度最具創意100人,2021福布斯中國最具商業價值智能設計師榜單TOP10。
  作品方案介紹:以橋為載體實現了新舊面貌的“跨越”,具象化了武成門橋與數字世界的重疊,重新注解了城市里的數字自然。該方案細節形式統一,計算機生成的形態靈活,延展范圍可自由變化。
  東風橋入圍方案
  《Blossom》
  Jason Bruges Studio(英國)
  圖片
  圖片
  概念設計圖
  創作團隊介紹:Jason Bruges專長于創造集建筑、藝術、技術等多領域于一體的混合空間。2002年其創立了Jason Bruges工作室,參與了多國政府相關項目及私人定制項目。2012年為于上海的“GREAT英國”全球推廣活動啟動制作了數碼藝術裝置《Digital Double》;2015年在英國標志性建筑碎片大廈上打造了歐洲最高的燈光藝術裝置《The Shard》;2021年受邀為東京奧運會制作了機器人動態雕塑作品《The Constant Gardeners》。
  作品方案介紹: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東風象征著春天和希望。通過互動程序,營造出風一吹,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生機盎然的景象。
  《躍動》
  RHO(中國/希臘)
  圖片
  效果示意圖
  創作團隊介紹:RHO是由新媒體藝術專家、照明公司和空間設計公司合作建立的跨領域團隊。在聲音、互動藝術、視覺設計等領域,與世界各地藝術家的合作中,RHO履行著在空間、照明、媒體互動三方創造流暢體驗的使命。
  作品方案介紹:創作團隊把成都文化地域中的文化元素以米字格的方式融入到藝術裝置之中,從而成為一種人與成都文化以及和橋產生交流的符號。
  東門大橋入圍方案
  《成都表情歡樂頌》
  61Creative
  圖片
  圖片
  效果示意圖
  創作團隊介紹:專注于探索藝術與設計,新媒體與材料,公共空間與人文景觀,公共藝術與社區服務之間的更多可能性。并進行相關領域的策劃,實踐、教學與研究。同時在商業合作領域提供品牌的藝術與設計咨詢工作。
  作品方案介紹:東門大橋上的房子窗口是成都人的窗口,在這里可與來往行人互動,以川劇變臉為靈感,用一種簡筆畫的方式時不時的出現不同表情來與觀眾互動。也展現成都人都市的生活與心情。
  《The Silk Moon》
  Jason Bruges Studio(英國)
  圖片
  效果示意圖
  圖片
  圖片
  圖片
  概念設計圖
  創作團隊介紹:Jason Bruges專長于創造集建筑、藝術、技術等多領域于一體的混合空間。2002年其創立了Jason Bruges工作室,參與了多國政府相關項目及私人定制項目。2012年為于上海的“GREAT英國”全球推廣活動啟動制作了數碼藝術裝置《Digital Double》;2015年在英國標志性建筑碎片大廈上打造了歐洲最高的燈光藝術裝置《The Shard》;2021年受邀為東京奧運會制作了機器人動態雕塑作品《The Constant Gardeners》。
  作品方案介紹:裝置是一個大型的編織表面月亮雕塑,靈感來自四川的絲綢、刺繡文化。裝置被點亮,從新月變成滿月,其效果變化將根據真實月亮所影響的水位數據。
  圖片
  五丁橋-萬福橋入圍方案
  《生命之源》
  ONGA Artful Light(泰國)
  圖片
  效果示意圖
  圖片
  概念設計圖
  創作團隊介紹:擁有15年的燈光設計經驗的泰國著名藝術團隊。其作品自2017年起,曾連續多年展于悉尼燈光音樂節、阿姆斯特丹燈光節,其中《向日葵》《Visible dynamic》分別獲得2017年、2018年悉尼燈光節最受歡迎燈光裝置獎項。
  作品方案介紹:水是生命的起源,作品模擬水滴掉下的時候,反射出周圍五彩的燈光,給世界帶來的色彩。創作團隊希望通過水滴形態,提高人們對水資源,對自然保護的意識。
  《喔,此刻真好!》
  劉毅
  圖片
  效果示意圖
  藝術家介紹: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負責人、副教授。上海創意設計工作者協會理事。IPA國際公共藝術協會研究員。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產品設計學院外聘專家、現代產業導師。集美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客座教授。曾任2010 NOTCH北歐中國藝術節顧問、2013上海藝術設計展邀請展“上海再設計”負責人、2015新天地“Lumiéres China光影中國”燈光藝術節策展人、2017上海市學生設計藝術大賽評委、2018日本npo S-AIR駐留受邀藝術家。
  作品方案介紹:以一個巨人的形象,在成都錦江的景觀中舒適斜躺,悠閑,愉悅,慢節奏的美好時光此刻停留,顯露成都人的自信與飽滿。
  萬福橋-星輝橋入圍方案
  《成都平衡》
  劉洋
  圖片
  圖片效果示意圖
  圖片
  概念設計圖
  藝術家介紹:知名燈光藝術家、燈光設計師。悉尼燈光節參展藝術家(獲評2019最受歡迎裝置作品)、北京2008奧運會獎牌“金鑲玉”主創設計師、原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燈光所設計總監、全球照明設計最高獎IALD國際照明設計師協會獎卓越獎獲得者。曾參與北京奧運、APEC等重要盛事燈光設計規劃。
  作品方案介紹:這是一件裝置作品,以傳統竹編文化為媒介,通過搖晃不倒的熊貓產生心理干預,同時讓公眾對自然生態關注和反思,思考城市與發展的平衡,人類與自然的平衡。
  《The Voice of nature》
  Thijs Biersteker(荷蘭)
  圖片
  圖片
  效果示意圖
  藝術家介紹:荷蘭生態藝術家,創作了關于當今世界上最緊迫問題的互動意識裝置。Biersteker任職于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曾獲得數字藝術流明獎、Ars Electronica之星獎和新技術藝術獎提名,是TED演講者。其作品展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FR)、今日藝術博物館(CN)、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NL)、都柏林科學館(IE)、SXSW(美國)、科威特科學中心展出(KW)。他的研究被《新科學家》、《金融時報》和探索頻道進行專題報道。
  作品方案介紹:藝術家開發了一種計算數據驅動的系統可以估算氣候變化對當地自然的實時影響,生成可視化年輪。每天的交通擁堵導致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夏季干旱都會植物產生影響。樹木通過隱藏在樹皮后面的年輪來記錄它所經歷的生活。圓環的厚度和形狀揭示了整個樹木生命中的環境變化。藝術家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喚醒公眾對自然環保的重視。
  星輝橋-北門大橋入圍方案
  《光之羽》
  王郁洋
  圖片
  效果示意圖
  藝術家介紹:新媒體藝術家,現任教于中央美院實驗藝術學院。他以幽默的、虛構奇觀的方式來探究和表述人的身體、經驗及認知之間的關系。作品曾展于意大利Palazzo Strozzi博物館、北京尤侖斯當代藝術中心等。
  作品方案介紹:將作品“光,像羽毛一樣從空中飄落”這句帶有幻想與詩意的話作為計算機算法定義并編寫,之后進行運算生成。計算機生成的第一個模型將被以實際尺寸制造并陳列在空間中,并且繼續完成其他可能性的運算與演示。這里計算機的算法運算是使用物理學知識盡可能真實的模擬物理空間中的重力與引力以及羽毛的物理特征,待完成羽毛飄落的物理事實后,將其替換成燈管并完成羽毛飄落的運動。這個作品是根據空間的不同給定將重新設定與計算,每個空間具有運算的唯一性。
  《漢賦之光》
  Signalα
  圖片
  圖片
  效果示意圖
  創作團隊介紹:Signalα于2017年成立于上海,工作室一直致力于研究新材料、電子技術與空間裝置的結合。團隊由建筑師、工業設計師、媒介設計師組成,其合作伙伴也包括展覽策展人、室內設計、服裝設計以及房地產商,旨在根據不同的公共空間來探索用戶和裝置以及空間的交互關系,相信隨著開源環境以及技術的發展,建筑的空間環境會變得更加具有感知性以及互動性。
  作品方案介紹:夜晚讓燈光擊穿一個個亞克力,而在燈光所及之處,亞克力上的文字也隨時亮起,在夜晚的時候好似一場燈光與漢賦之間的演繹。
  北門大橋-太升橋入圍方案
  《莫比烏斯環5.0》
  張周捷
  圖片
  概念設計圖
  藝術家介紹:計算機生成設計領域的先鋒實踐者。獨立設計師、數字藝術家?,F任同濟大學上海國際設計創新學院副教授與工業設計碩士生導師。曾榮獲Maison&Object亞洲新銳設計師,選入美國著名商業雜志快公司“2014中國商業年度最具創意100人,2021福布斯中國最具商業價值智能設計師榜單TOP10。
  作品方案介紹:張周捷通過計算機語言塑造了錦江邊一抹如水波靈動的數字裝置“莫比烏斯環”。這件數字裝置的作品結構和外形完全由計算機的算法生成,這樣先鋒超前的設計語言所呈現的錦江之美,正好與律動錦江“蜀都味、國際范的都市濱水公園”的規劃異曲同工。燈光效果也能滿足特殊節日在氛圍營造上的需要。這件數字裝置其材料為鏡面不銹鋼,由數以千計的三角面構成,每一面片材所折射的水波和光影都不盡相同,與錦江沿岸景色互相呼應,由此使得觀者對錦江魅力與城市文化產生新的視覺體驗。
  《Fluxit》
  Vendel&de Wolf(荷蘭)
  圖片
  方案效果示意圖
  創作團隊介紹:荷蘭燈光藝術團隊,由荷蘭藝術家Paul Vendel和Sandra de Wolf創立。二人在Rietveld學院相識,合作25年來,利用作品展現不同地區國家的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他們將自己的工作稱為“不斷增長的結構”,揭示了現有問題的美。曾受邀參展阿姆斯特丹燈光節、阿姆斯特丹公共藝術節,與荷蘭政府有著密切的合作。
  作品方案介紹:用不同的流星LED燈管和竹棒制成的流淌的數字之火,邀請人們聚集。藝術家將自己的工作稱為“不斷增長的結構”,每一件作品都會根據現場情況進行造型上的調整,與在地環境融為一體。
  北門碼頭入圍方案
  《錦樂》
  DNT Design
  圖片
  圖片
  效果示意圖
  創作團隊介紹:長期致力于多媒體視覺藝術,主題創意,3Dmapping創意設計,并依托前沿技術手段制作多維跨界整合及其應用,在北京、青島、沈陽、揚州、武漢分別設有分支機構。2019年作為首個受邀參與全球電視制作標桿——歐歌賽舞臺視覺設計創作的中國團隊。其制作的項目包括江蘇衛視、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的“跨年之夜”與2019年“微博之夜”、“抖音奇妙夜”。
  作品方案介紹:交互裝置作品,概念來源于《禮記·樂記》所說“樂者,天地之和也”樂為天地間的美妙聲音,也可以用音樂激起人們相同的共鳴情緒。交互裝置放置在北門碼頭一側,對岸設置交互點位。整件作品用燈光制作出笙、古箏、琵琶和箜篌的造型,對岸交互點位設置成編鐘造型(參考四川省博物館館藏),公眾可以通過敲擊編鐘,使得整件作品發出燈光和聲響,實現編鐘與笙、古箏、琵琶和箜篌共奏。
  《蜀言蜀語》
  上海與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More
  圖片
  概念設計圖
  創作團隊介紹:&More是一家新媒體藝術團隊,專注于舞臺視覺設計、沉浸式體驗和裝置藝術,為客戶提供從概念到落地的創意視覺與互動體驗解決方案,為合作伙伴帶來超高附加值。
  作品方案介紹:裝置作品,視覺風格圍繞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詩詞歌賦”與書法藝術展開,整體使用“書本”造型,并將獨具特色的“成都方言”通過文字的方式,于市民日常生活的場景里展現,成為游客了解成都在地文化的載體,以生動的方式與成都市民互動,寓教于樂。
  圖片
  活水閣入圍方案
  《流·轉》
  NILLab
  圖片
  概念設計圖
  創作團隊介紹:NILLab媒藝思是一個跨領域、跨學科的新媒體藝術工作室,致力于探索不同人文主題的創造性藝術表達,將文化要素與科技互動融合,將藝術理念與空間貫通,力求成為有意思且富于審美情趣的新媒體藝術創作團隊。
  作品方案介紹:橫跨水面的光影投射出的是屬于個人內容的圖案,圖案則結合蜀錦紋樣。通過交互裝置采集觀眾信息,由算法生成屬于觀眾的不斷變化的光影圖案,投射到活水閣的水輪和樓體,光影運動仿佛流水驅動水輪旋轉。
  成華公園驛站入圍方案
  無
  翠風苑入圍方案
  《蓉城的橋》
  田淵
  圖片
  圖片
  圖片
  概念設計圖
  創作團隊介紹:多媒體藝術家,編寫了sint.js引擎,專注于創意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曾就職于電通、奧美、華陽聯眾等多家4A代理機構,服務于大眾、奔馳、雷克薩斯、intel、華為、三星、聯想、佳能、京東、騰訊等多家客戶。其作品曾獲得第七屆虎嘯獎金獎、2016年美國艾奇獎金獎,并在北京、上海多個公共空間和商業藝術空間展出。
  作品方案介紹:算法生成影像作品,借助AI和互動技術還原出這段映射在錦江上的城市記憶。通過收集?量錦江的橋岸圖像,借助GAN對抗神經絡技術訓練成記憶影像,結合圖形圖像和數學算法,在3D引擎構造了實時渲染的容器空間,將記憶影像藝術化、可互動地呈現出來。
  望江樓公園入圍方案
  無
  文殊親水平臺入圍方案
  無
  圖片
  光影長廊&東門碼頭入圍方案
  《時間像素》
  SKG+
  圖片
  圖片
  效果示意圖
  圖片
  概念設計圖
  創作團隊介紹:專注于數字創意和視覺藝術服務,業務涵蓋沉浸式藝術體驗、新媒體藝術、3D Mapping、大型演繹、交互藝術、廣告等領域,7次奪得國際燈光節比賽大獎。如:2020年中國深圳國際光影藝術季金獎,2019年俄羅斯莫斯科燈光節設計大賽金獎,2018年德國柏林燈光節設計大賽銀獎,2017年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iMapp Mapping投影比賽金獎等。
  作品方案介紹:創作團隊選擇用立方體作為基本單位,設計打造了六個代表四川不同特色文化的世界。立方體結構簡單而且穩固,體積感強,更加擅長做一些組合拼接,表現力豐富,且可以直觀的體現“城市”這個概念。
  《成都時間》
  Raven Kwok
  圖片
  圖片
  效果示意圖
  藝術家介紹:Raven Kwok(郭銳文)是一個視覺藝術家,動畫師兼創意型程序員。他的藝術創作和學術研究領域集中于探索計算機程序算法在視覺美學表達上的可能性。畢業于倫斯勒理工學院電子藝術專業(RPI iEAR)并獲得藝術碩士學位。他的作品在全球各個媒體藝術與電影節展覽展映,其中包括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巴西國際電子語言藝術節,維也納獨立短片電影節,冰島點與線抽象電影藝術節,塞爾維亞共振媒體藝術節,荷蘭FIBER媒體藝術節等。
  作品方案介紹:這是一個結合計算機生成藝術與報時功能的藝術作品,時間表現為物質的運動與能量的傳遞,其基本單位為秒。在該生成系統中,藝術家設計的“秒粒子”融合了成都芙蓉花的元素。通過對每一個"秒粒子“大小與距離閾值的分配,使它們之間相互作用構成一個自組織系統,并以群集方式顯現出當前的分鐘與小時。
  活動聯合主辦方
  指導單位
  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主辦單位
  成都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承辦單位
  成都錦江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執行單位
  上海嗎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https://mp.weixin.qq.com/s/fcpNucVxLNwT-yyP5sbEcQ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