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GBIDA金方杯國際創意設計大獎賽優秀作品賞析(學生組)五
作者:王韶雯、王東龍、張克政(河南工業大學)
作品:愈養于心,情同自然
設計說明:
可以肯定的是現在部分兒童醫院所處環境依舊醫院化,缺乏兒童趣味等內容;將森林與自然元素運用到兒童醫院室內改造設計中,將自然元素與現代藝術設計相融合,打造一個充滿趣味性,關注兒童患者就醫環境與兒童未來成長的設計方案,呈現一種具有人文關懷的現代兒童醫院設計氛圍,讓現代人更能清晰的了解現代兒童醫院的設計改造必要性,從而引導大家能夠關注到未來醫院的設計與發展是能夠改變的,通過改造是可以為患者就醫提供更好的發展性。將森林的自然元素引入到室內環境設計中,通過提取自然元素,將木質作為整個室內設計環境的大基調。通過改造大廳布局從而將空間功能布局確定下來,通過延展走廊,在大廳自然形成環形游廊,通過圍合進而形成一種聚攏型中庭的形式感,療愈性中庭概念油然而生。將景觀元素融入室內中庭空間,提升空間自然元素氛圍,木質材料的多次運用,更能夠讓兒童患者、陪護者、醫護人員感受到輕松自然的空間氛圍,為醫院空間提供一個良好的就醫與工作環境?,F代兒童醫院室內設計的改造必要性已迫在眉睫,不僅僅是對空間環境的調整,更是對醫院所屬者的一種重視,也是對兒童未來發展的重要影響。
作者:周宇星(澳門科技大學)
作品:糖廠——藝術中心
設計說明:
以建設城市歷史文脈為基礎,對具有歷史意義的工業建筑進行合理的保護、修復、更新,從新定位為城市功能的藝術空間,保存工業時期的集體記憶與時代的更新相遇,以全新的藝術空間“替代性”形式在現。
作者:王雨心(北京工業大學)
作品:住竹
設計說明:
當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快速高效的臨時性建筑應運而生,它們對于抗擊疫情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進入疫情常態化時期,社區內部的隔離驛站正是為那些外出人員在歸家之前進行短期的安全隔離所建。然而,隔離的驛站不該是冷冰冰的,它應該仍然給獨處的人一種家的溫暖;一種人與自然、外界接觸的親切感。在隔離期間與人密切接觸的便是建筑,所以設計從建筑本身出發:既方便安裝拆卸組合、同時又不是簡單粗糙的建筑;而“竹”這個綠色環保的材料特性既能滿足功能要求,又能有很大的造型發揮空間;以及竹膠合板也是國家林業部政策支持大力發展的人造板。在竹中居住,即在隔離期間的獨居不是與自然隔絕的;此外希望設計可以體現“內外交融”的思想:一方面在于竹結構可以在室內外延展而不受到墻體的限制,另一方面竹的編織結構在光的作用下對室內產生獨特的光影效果。因為選址位于北京前門大街胡同社區的一片景色優美的草坪上,在疫情結束后仍然可作為觀賞性的建筑,希望其可以有一定的紀念意義。
作者:張馨月、肖博文、王銘厚、秦燕雨(大連理工大學)
作品:以重生之名—大連市文萃軒小區更新計劃
設計說明: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為此,響應中共十九大的關注民生思想,關注身邊的民生生活、社會現狀等具體話題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和解讀,嘗試從環境設計的專業角度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用更為有效、有宜、有度的設計實踐與經驗來解決眾多民生問題中的一環。設計旨在為當下的老舊住宅小區尋求重生的新模式,激發社區活力,緩解滯后的社區與城市發展的矛盾,解決社群民生問題,讓他們更積極地與城市共生。運用設計智慧優化老舊住宅區景觀,進行功能與美觀相結合的重新改造,讓住戶共同創建“文化+參與式”的智慧社區。煥發老居民區的生機活力,讓文萃軒小區與城市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作者:于雅茹、張宗冬宋旸(東北師范大學)
作品:空間盒子--書店空間方案概念設計
設計說明:
采用木材與天然清水混凝土的有機結合,展現空間的多樣性,在空間中的變化及身體的活動,人、物體與空間的關系。混凝土和木材本身有一種天生的自然屬性,呈現出和人的某種親近的關系,被賦予情感傳遞建筑的時間,材料的本真性。
作者:陳揚(廣西藝術學院)
作品:亦漁
設計說明:
本案為新派粵菜餐飲空間設計方案,定位于北京市市區內?!靶隆痹谟趦蓚€層面,第一層新在于菜品在延續和傳承豐富而精美的傳統粵菜的同時,對于菜品的烹飪和擺盤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創新;第二層新則是對于空間的視覺上,在裝飾元素上盡可能簡練的同時,提煉廣府文化的傳統符號,取其精髓,融入新元素。這一思路并非摒棄傳統符號,眾所周知,廣府文化較于其他地區的文化而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開放性”,開放的同時吸納更多更新的事物,是廣府地區文化的一大特征。
本案標題為亦漁,取自佛山市順德區北滘碧江作為廣府文化較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賦鶴樓,則碧江金樓的亦漁遺塾。本案選取了廣府地區鑊耳封火山墻進行提煉,剔除掉在封建時期象征大戶人家的飛龍和鳥獸紋樣,保留了象征廣大百姓智慧的山墻造型。
鑊耳屋是廣府人構建的“詩意的棲居”,在一定程度上寄托著人們對豐裕生活以及圓滿安生的向往。
作者:梁智楠、莊子東、彭江鑫、伍雪寧(廣州華商學院)
作品:鱘·山海經
設計說明:
中國文化里,飲食包含著社會功能、情感活動、審美體驗等復雜而獨特的人文意蘊,也就是常說的“煙火氣”。因此一家餐廳的設計往往承載著相應的文化意識。
而北京,一座承載著中國百年繁華的都市,會同兼容并蓄的中華文化體系,恰是“欲望”的另一種演繹
山海經主題餐廳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尚家樓。在一個3層獨棟商業建筑的項目,位于北京市社區中心,周邊以市民居住小區為主,典型的社區型商業,項目西側臨街,有很好的展面。
作者:胡先鋒、李雷、陳錦文(韓山師范學院)
作品:浮光·樹影下的辦公
設計說明:
本案,意在創造出一個純粹的辦公生態花園空間,通過置入眾多水平與垂直的微小花園實現空間區域劃分,這些花園成為各個區域的自然界限,使得空間中各區域既相互滲透又保證了必要的私密性,同時也極大的豐富了空間體驗。
設計中更關注人和人,自然和空間的關系,一種氛圍,而非空間本身的實體感。更注重人們在空間有怎樣的體驗,能與自然對話,去模糊室內外的空間界限,將建筑室內與景觀合為一體?!吧鷳B花園式辦公理念”是與人性化辦公模式的探索,是辦公,自然與生活場景的融合。
空間分析:
一層辦公與“天井”相連,利用直穿頂部的中空將光自然的引入室內,陽光透過樹枝樹葉,光自然而純粹,細膩而豐富,安靜平和的散漫開來,營造良好的室內光影氛圍,給人安寧空靈寂靜的辦公環境。
自然與樹木還有極具透明感的材質構成洽談空間。通過天頂的開口,室內將層連通,樹木得以在室內自由生長,使空間更具時間的意蘊。抬頭仰望,不斷變化的天光與傾瀉而下的雨水,自有生趣。圍繞著生長樹木布置的空間,也更顯通透深邃。
琉璃光院將自然光與燈光交織成無形的絲帛。所有空間界面的自然過渡,讓每一次轉角都遇見自然雕琢的美好光景。所有場景、故事都像發生在一棵大樹之下,陽光透過樹枝樹葉,斑駁流動,徜徉其中,悠然自得。這是向自然致敬的一闕輕音。
作者:陳金柳、陳錦文、李澤鍇、胡先鋒(韓山師范學院)
作品:今·京宴
設計說明:
此案設計定位為中高檔中式餐廳,位于北京市某社區中心,為三層的獨棟商業建筑。該項目是在城市進化的情境下,關于中國傳統餐飲文化與地域文化感知的思考。本案以探索老北京的生活方式與中式用餐習慣為主要出發點,關注空間感受給予人的空間體驗感,通過“古”、“今”的時空對話打造一個具有傳統中式韻味與現代舒適的餐飲空間。
空間
“胡同一般距離鬧市很近,但沒有車水馬龍的喧鬧,可謂鬧中取靜。而且對于鄰里關系的融洽,胡同在其中發揮了有效的作用......”
在空間設計中,尊重并保留原建筑的構造與環境,結合傳統四合院與老北京胡同的空間形態。入口處,通過前廳過,連接室內外的關系,汀步、水景幕墻使食客慢下來,轉化愉悅用餐的方松心情。作為社區公園石凳為意向的等待區,緩解用餐高峰期時的等待。一層的空間動線以洄游動線為主,引入傳統四合院的“圍”與中式園林的“透”,將不同空間的視野打通,做得盡量通透而又私密,卡座區的國畫屏風隔而不實,不落地的玻璃盒與綠植結合作為端景,營造了既開敞又親密的尺度,頗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
二層空間主要以包間、宴會廳為主。過道以北京的胡同巷子為靈感,通過“胡同文化”喚起現代都市人對鄰里之間、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思考。包間作為私密空間,將其沿室內的西側布置,在擁有較好的展面的同時獲得較好的景觀位與采光。宴會廳的功能需求較多,因此需要私密性較高、滿足多人活動的開闊完整的空間環境。所以將其設置在建筑的東側,臨近梯廳、工作間......
三層保留原廚房的位置,包間沿著西側錯落有序地布置,過道折而不曲,
包間與包間之間的綠植景觀使其與過道的視線透而不漏,勾勒出有秩序的層次感,從而產生了視覺上的韻律與節奏。
材料&軟裝
關于材料,從四合院中提取了磚、石、瓦、木等典型材料,并融合各種自然材料竹編、窗紙、布藝等,通過新的建造方法組織它們。在軟裝設計中,不乏中式傳統家具的雅姿,結合玻璃、鏡面不銹鋼、花磚等現代材料對舊家具的修復和再造,老物件在新空間中傳達的不止是其本身,其目的是想傳達傳統和現代的共生與結合。
作者:徐樂然(合肥工業大學)
作品:城市締結
設計說明:
本項目位于滁州市南譙區清流河畔,是滁州市的母親河。通過對場地空間問題的思考,在設計中希望滿足生態修復的同時,將濱水地區最大程度活力化,還水于人民,復興河岸文化生活。因此提出了“城市締結”的主題。通過生態恢復、空間復興、文脈串聯三個方面將整個場地連接,通過水質修復、駁岸設計、生態涵養等改善生態本體,促進生態可持續性發展;構建生活舞臺、兒童樂園、療養花園等賦予場地不同的功能空間,慢行系統、親水平臺、自然課堂等節點提升公共空間體驗;通過文化節點的串聯,打造水城共生的河岸景觀。最終呈現以“生態活水”為基礎,以“文化興水”為連結,以“空間親水”為主導的多元濱河公園景觀。
作者:劉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作品:CHOCOLATE概念系列家具設計
設計說明:
人生處處是驚喜,生活處處是意外??赡茉诓唤浺忾g,看到意外之喜,觸到意外之喜,嘗到意外之喜
白巧克力,黑巧克力,夾心巧克力...當各種巧克力隨意散落、疊加、組合、重復、撕裂,融入口中...即賦予了我們各種不同的體驗..
定如家具的多樣性,我此次嘗試借助巧克力的形態來構建系列家具。它們靜靜地立于空間中,帶有溫度、富有質感,構成了不一樣的煙火,不一樣的驚喜狀態??臻g中自然地散發著它們獨有的氣質。不論是溫柔細膩的天然木紋,冷酷有型的金屬,優雅高貴的皮革,柔軟溫情的布藝,晶瑩別透的玻璃,古樸自然的竹藤...
GBIDA2022金方杯創意設計大賽即將開始,敬請關注
https://mp.weixin.qq.com/s/jn-fnzH36UKDhI_CeDUN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