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第四屆海洋文化科技創新創意大賽獲獎結果出爐
發布時間:2022-12-31
閱讀量:12836次
文創大賽
12月19日,廈門大學第四屆海洋文化科技創新創意大賽圓滿落幕。大賽由廈門大學研究生院、海洋與地球學院主辦,海洋與地球學院研究生會承辦,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
2022
大賽回顧
本次大賽設置大學生賽道和中小學生賽道,在往年的概念設計組、海洋應用組和手工創作組的基礎上,增設了學習精神主題創作組,引導大中小學生通過文化科技創新的方式,學習宣傳,激發大中小學生文化科技創新創造活力,展現新時代青少年的良好風貌。
自比賽開展以來,累計收到來自校內18個學院、校外7個中小學的團隊(個人)參賽,參賽作品共計150件。
大學生賽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比賽,邀請了廈門大學美育與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教務處副處長樓紅英,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羅萍,海洋科技博物館管理教師張朝霞,文創美學產品設計師林栩蓉,校學生工作部(處)秘書胡凡及往屆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楊晨昱等師生擔任評委,來自各院的上百名學生線上觀看比賽。中小學賽道則以PPT、視頻或實物呈現等形式進行作品展示,邀請了海洋與地球學院黨委組織員侯佳君,團委副書記蔡笑霜、張露月,往屆海洋文化科技創新創意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楊晨昱等擔任評委,共同開展線上評審。
大賽最終在大學生賽道中評選出一等獎(藍鯨獎)4項,二等獎(海豚獎)4項,三等獎(企鵝獎)6項,還通過微信平臺發起投票,評選出了“最佳人氣獎”3項。在中小學生賽道評中選出一等獎(藍鯨獎)1項,二等獎(海豚獎)1項,三等獎(企鵝獎)1項。
廈門大學第四屆海洋文化科技創新創意大賽
一等獎(藍鯨獎)作品展示
快讓我們一睹為快吧!
大學生賽道
創意與創新學院-周逸奇《藍寶IP設計》
-概念設計作品
設計理念:為廈門大學海洋文化設計的創新IP吉祥物,寓意為“大海的寶貝”,將可愛少女作為海洋知識宣傳者的形象大力宣傳海洋文化,呼吁更多人加入到保護海洋的行列之中。
海洋與地球學院-楊平、徐博林《烷基化殼
聚糖-凹凸棒復合止血海綿的制備與應用》
-海洋應用作品
設計理念:通過海洋生物科技制作烷基化殼聚糖-凹凸棒復合止血海綿,提供了一種新型止血材料,希望能為急救醫學領域注入新鮮的血液。
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馬家清、黃盈悅《征程·
在路上》-學習“”精神主題創作作品
設計理念:萬里長城與“新征程”的主題相契合,山川造型選用了古畫《千里江山圖》的配色。作品通過畫面空間上的曲折變化加強“征途”的時間屬性,同時通過功能屬性的特點強化本身的時間性,當十二個月結束,月歷將成為一個完整的立體擺件作品。
海洋與地球學院-陳笑雨、何璐瑤、吳媛媛、
鄭婉茹、張溪行《深海藻語》-手工創作作品
設計理念:這是一個海洋特色擺件和硅藻風鈴的組合。擺件為微縮海底模型,其內放置了海洋生物模型等,底部增添了光座,并在表層塑造出波浪之貌,極具裝飾效果,可用作小夜燈;風鈴則是使用滴膠制作出主體后,再用UV膠刻畫手工做出硅藻形狀。二者組合增添了生活中的海洋文化氣息,起到加強海洋文化傳播的作用
中小學生賽道
廈門音樂學校-林子孟《海之家》
-概念設計作品
設計理念:這個Logo的名字叫做“海之家”,利用抽象的海洋生物元素組合成圖,呼吁我們共同去維護海洋世界。
廈門大學第四屆海洋文化科技創新創意大賽獲獎名單
大學生賽道
一等獎(藍鯨獎):
《藍寶IP設計》
創意與創新學院
周逸奇
《凹凸棒復合止血海綿
的制備與應用》
海洋與地球學院
楊平、徐博林
《征程·在路上》
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
馬家清、黃盈悅
《深海藻語》
海洋與地球學院
陳笑雨、何璐瑤、吳媛媛、鄭婉茹、張溪行
二等獎(海豚獎):
《生活中隱藏的‘殺’手——微塑料”科普微電影》
化學化工學院
句晨男、莊如筠
《Voice for the Ocean》
信息學院
張雨瀟、張朝、張帥
《永遠跟黨走》
藝術學院
黃若男
《ONE海洋》
創意與創新學院
陳孔艷、伍子辰
三等獎(企鵝獎):
《The red tide is coming》
海洋與地球學院
潘麗琴、賴庭羿
《海洋之淚》
藝術學院
黃若男
《守護海洋生態我們
結伴而行》
創意與創新學院
馬程程、何秋實、胡倡晗、王聞鐸
《致敬》
新聞傳播學院
文麗敏
《Colorful Ocean》
海洋與地球學院
賈夢楠、胡水木
《趕海實用手冊》
海洋與地球學院
唐松盈、韋雨彤、莊佳婷、陳敏芳
最佳人氣獎:
《夢幻海洋》
海洋與地球學院
陳曉萱、陳雨莎、陳心妍、陳錦云
中小學生賽道
一等獎(藍鯨獎):
《海之家》
廈門音樂學校
林子孟
二等獎(海豚獎):
《保護海洋生態》
翔安區第一實驗小學
吳濟帆
三等獎(企鵝獎):
《清水金沙》
廈門音樂學校
徐云峰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VK_lUfUf3GrNKLCZyEwD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