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源大全 > 設計資源大全 > 海報插畫
廣州"手印·銘記"活動面向全球征集
信息發布:征集碼頭網    點擊次數:9850    更新時間:2020-03-23   
  廣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17年前,“非典”肆虐,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一道生命的防線;
  17年后,“新冠”襲來,他們奔赴疫情最嚴重之地,換來山河無恙。
  每一段歷史都會成為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融入這座城市的根與魂。為英雄立傳,為城市立心,為未來立志,是每一代人的責任。
  2006年,廣州建成抗擊非典紀念主題雕塑園,記載2003年“非典”期間,白衣天使們奮力抗爭,留下了一個時代的縮影和歷史印記。
  2020年,當廣州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驟至,一聲號令,廣東醫護人員成為最早一批援鄂的“白衣戰士”,除夕星夜馳援湖北,不滅新冠誓不還!醫護人員們用一雙雙或年輕或滄桑或粗糙或細膩的雙手托舉生命、起死回生,每一雙手的背后都隱藏著一段動人心魄、蕩氣回腸的故事。在抗擊非典的不朽豐碑下,3月22日,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新聞辦公室、廣州市國家檔案館、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主辦,廣州日報承辦的“手印·銘記”大型活動即日起正式啟動。消息一出,便得到了廣州所有醫護人員們的積極響應,他們紛紛表示:“太驚喜了!”“點贊!”并表示,“我們一定會繼續堅守,直到戰‘疫’取得最后的勝利!”
  活動將收集廣東省馳援湖北2484名醫生護士,廣州地區英勇抗“疫”的醫生護士,全國、乃至全球抗“疫”英雄的手印,選取永久之地標,對發生在庚子年大家見證的這些驚天動地的壯舉作永久之紀念。同時,廣州也將面向全球公開征集抗“疫”手印作品展示創意。
  活動的主要內容分為四個部分。第一,收集手印。從3月22日起,將逐一收集廣東醫療隊所有馳援湖北前線的醫護人員的手印、收集廣州地區抗“疫”醫生護士的手印,同時,還將收集全國乃至全球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士的手印。因為這段戰“疫”史不僅僅是中國的戰“疫”史,更是全人類的戰“疫”史。在這里鄭重發布,我們已經收集了鐘南山院士的手印,作為1號手印。第二,建檔珍藏。收集到的所有手印和相關資料,都將珍藏在廣州市國家檔案館里。廣州市國家檔案館將開辟專區,永久珍藏這些資料。第三,建手印大道。收集手印環節結束后,將在廣州恰當的地方,打造一條“手印大道”,所有征集到的作品,都在這里展示。第四,面向社會征集雕塑展示方案。廣州期待“手印·銘記”活動能夠激發美術家的創作靈感,期待抗“疫”主題雕塑作品和未來的“手印大道”相映生輝。同時,主辦方將依托廣州市區融媒中心的新花城客戶端作為主平臺,以廣州日報官方微信、微博、客戶端以及抖音、今日頭條等第三方平臺為配套平臺,征集抗“疫”手印作品展示創意,并對征集來的創意進行網絡投票。
  全民參與創意同此心
  “建議命名為逆行者大道,或英雄大道。”“建議展示在地鐵站,這些英雄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薄鞍咽钟ㄔ诓┪镳^,寓意無數抗疫英雄扛起的屏障,保護著后方的我們!肯定會非常震撼人心,為后世銘記下這段歷史。”
  “手印·銘記”大型活動作品展示創意征集啟事發布不久,無數創意設想便立刻涌進廣州日報APP、新花城APP和微信、微博等評論和后臺。此時此刻,人們心中有萬般謝意和敬意難以言表,因此活動向全社會發出“征集令”,無論是專精雕塑繪畫的藝術家,抑或是從事農業園林、規劃建設的專家,還是希望向醫者仁心致敬的普通人,不限地域、年齡、專業、職業,不限是個人,或是團體,都可以在4月22日前投稿給主辦方平臺。
  凝固英雄記錄永世傳
  “手印·銘記”大型活動收集到的手印,以及手印主人的相關資料,將被廣州市國家檔案館專門設置的專區永久收藏,發揮存憑、留史、資政、育人的作用?;顒臃竭€將在廣州恰當的地方,融入活動征集到的展示創意方案,打造一條“手印大道”。一方面,向人們生動展示抗疫英雄們不計報酬、不畏生死,用雙手托起生命的希望;另一方面,為城市留下記憶,凝固這一段戰“疫”史詩。
  為什么用手印作為載體?
  因為手印是搶救生命的載體,手印是歷史記錄的載體,手印是最能打動人的載體??梢允荌CU醫生寬大的手印,在生命垂危時,用醫術和仁心擋住死神;可以是護士小巧的手印,在夜以繼日的看護中,用愛燃亮病患的希望;可以是醫院后勤人員滄桑的手印,既是后盾也是一線,不間斷運送醫療廢物,保護人們的安全。
  為什么要向全球征集?
  當下,全球疫情已蔓延到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段戰“疫”史,不僅僅是中國的戰“疫”史,更是全人類的戰“疫”史。所以,我們不僅收集國內,還將收集全球為抗疫做出杰出貢獻人士的手印。這些手印的主人,或正奮斗在世界抗疫前線,傳遞中國政府戰“疫”經驗,為人類瞭望風險;或奮戰在實驗室,日夜攻關探尋突圍之道;或彼此支援物資,在疫情下患難與共、守望相助。
  “1號手印”——鐘南山的手印
  3月22日上午,廣州第50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在廣州雕塑公園非典紀念園舉行。由廣州日報承辦的“手印·銘記”大型活動宣布正式啟動,“1號手印”——鐘南山院士的一雙手印在現場展示之后,迅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并在網上熱傳。
  這對印在金色印泥上的手印,掌印深陷,有如鐵掌擊砂,力道十足;掌紋清晰,有如蒼松勁枝,風骨遒勁。網友評價,這才是真正的國手!
  鐘南山01號手印。
  這對手印,是3月18日那天在鐘南山的辦公室采集的。那一天,中國內地首次實現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湖北除武漢以外連續14日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那一天,距離他連夜趕赴武漢剛剛兩個月;那一天,是他兩個月來參加的第六場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他一個人回答了15個記者的提問。
  剛剛走出發布會場的他,略顯疲憊,但問明記者來意之后,他立刻欣然應允,慷慨獻出他的一雙手印。
  這位為武漢流過淚、為李文亮動過情的84歲老人認為,這種紀念方式非常有意義。因為所有在抗疫前線用生命守護生命的醫護人員,都值得這樣的禮遇。他那天說:“我搞了60年的醫療,在中國,醫護人員從來都是白衣天使,沒有變過?!?/span>
  他先將左手放在印泥上,再用右手覆蓋其上,用力按壓,按出左手手印。然后,再換一盒印泥,按出右手手印。他的動作緩慢,神情鄭重,整個過程充滿儀式感。
  鐘南山正制作手印。
  其實,早在看到鐘南山的手印之前,就已經有很多人認識鐘南山的手。
  這是一雙跟死神搶奪生命的手。17年前抗擊非典時,他的一聲“把重癥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為多少重癥患者重新打開生命之門。后來他說,“我讓所有的重癥病人都轉到我這里來,是經過了一段實踐以后才有信心的,要是我完全沒有依據,沒有任何把握,我是根本不會這樣做的”。
  這是一雙拿著手電筒檢查過無數非典患者口腔的手,而這也成了他之所以能有把握確認對非典患者的診斷,他之所以有足夠的底氣堅持自己的觀點的原因。他說:“非典是一種很特別的感染,不是一種普通的肺部感染。”后來,非典患者的咽喉部沒有紅腫,成了醫療界確診非典的一條“金標準”。
  這是一雙會為患者捂熱聽診器、會抱患者上病床的手。看過鐘南山查房的人都知道,他為患者查體時,他都會先用手捂熱聽診器,然后,再彎下腰來,一只手扶著患者,一只手為患者聽診。他說,肺病患者經不起器械的冰涼。他的很多同事和學生都見過他親自把患者抱上病床。
  這是一雙在去武漢的高鐵餐車上仍然在寫疫情研判的手。那天下午,他和助手帶著行李去參加了廣東省衛健委的疫情討論會,然后直接坐車飛馳去廣州火車南站。他對他的助手說:“國家需要我們去,我們必須今晚就去!”
  這雙手,值得被銘記。
  記錄歷史傳承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閉思成表示,“手印·銘記”活動太有意義了,按下手印,留下這段難忘的記憶,是一句“不破疫病誓不還”的口號;是醫護人員們無悔的逆行和數千個家庭、親屬的支持;是50多天的日夜堅守;也是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800名職工7×24小時在線的后援與保障;是暨南大學全體教職工與全球暨南人超過379萬元物資與捐款的援助,更是14億中國人共同的努力和決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黨委副書記沈怡表示,疫情當前,作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歷史記錄人,廣州日報記者不畏艱險,深入基層,遠赴前線,生動呈現了疫情面前全國人民守望相助、眾志成城的精神風貌,其職業精神讓人感動。此次“手印·銘記”大型活動,通過一雙雙永不磨滅的手印讓更多人知道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的故事,讓他們的付出和犧牲不被忘懷,是記錄歷史,也是對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的傳承。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陳德表示,白衣天使臨危受命、迎難而上,用生命守護生命,筑起了疫情防治的堅固防線。無論是在武漢還是在廣州,疫情防控最危急的時刻,廣醫三院的柔濟醫者用無畏堅守、盡責擔當譜寫出生命的贊歌,詮釋了醫學的神圣使命。戰“疫”勝利在望,“手印·銘記”活動,記錄下一雙雙托起生命的手,致敬醫者,永存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必勝信念,更將激勵醫者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情銘于心再不用靠眼神來確認彼此
  在這場戰“疫”中,醫護人員們每天都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戴著N95口罩和護目鏡,“只知道你們是為了誰,卻不知道你是誰”,馳援武漢漢口醫院的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控制辦公室主任陳祖輝表示,“除了防護服上寫的名字外,我們每天都靠眼神確認彼此。我們的這雙手,經過無數次消毒,卻不曾相握;我們的這身袍,每天無數次穿脫,大家卻不曾相擁。現在這個活動太好了,印摁于手,情銘于心。等疫情結束了,我們一定要好好看看我們戰友的‘手’!”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隊隊長、麻醉科主任醫師王昊表示,非常榮幸能參加這次活動,實在太激動了!雖然我們在武漢的抗疫工作結束了,但醫護人員的工作并沒有完全結束?,F在國際的疫情形勢還非常復雜,廣東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休整之后我們會繼續戰斗,直到全球疫情結束。
  馳援漢口醫院的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隊員們在防護服上簽名留念。
  此生有幸和歸來的隊員們一同參與
  得知“手印·銘記”活動,剛從武漢戰“疫”一線回到廣東的廣東省人民醫院協和二區護師陳麗芳直呼:“太驚喜了!”她迫不及待地將消息分享給一起集中休整的21名小伙伴,大家異口同聲地表示要“支持到底!”她們是最早馳援武漢的廣東戰士,當時疫情形勢還不明朗,接管的漢口醫院病區條件最苦、重癥患者最多,大家埋頭苦干足足兩個月,等來了病區“清零”,恢復正常醫療秩序的一天?!盎仡^看看,我們每一個人,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創造歷史!”陳麗芳說。
  陳麗芳
  珠江醫院NICU護師鄭爽歡是除夕馳援武漢首批醫療隊中的一員。自21日休整準備回程以來,她在朋友圈上感受到了來自廣州家鄉“歡迎回家”的濃濃情誼。“此生有幸,榮登廣州塔!”這是她看到廣州日報發起的“你的名字,我們的榮光”活動中,自己和隊友們的名字登上了廣州地標以后發出的朋友圈。
  “平安回來,我們做到了?!编嵥瑲g自豪地說,受邀參與“手印·銘記”活動時,她表示要通知隊友們一起去?!白鳛橐幻t護人員,支援武漢責無旁貸,醫院大后方、廣州家鄉人從物質到精神的全力支持也讓自己和伙伴們在前線大受鼓舞。感謝廣州日報用這么好的創意來為醫護人員鼓勁,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廣州人對醫護人員的支持!”
  深受鼓舞將繼續堅守直到最后勝利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院方表示,作為廣州市新冠肺炎病例的定點收治醫院,除了負責治療工作,還要擔任“代理媽媽”,照顧無陪護小患者隔離治療期間的日常生活護理。院方選派的三名醫護人員目前仍堅守在前方指揮部。同時,該院還將廣東兒科抗疫經驗發表到世界頂級醫學雜志,由世衛組織同步在國際上匯報分享。“在這場戰‘疫’中,我們的醫護人員選擇了逆行,選擇了沖鋒陷陣,無懼犧牲。為眾人抱薪者,必為人民所銘記!”
  得知“手印·銘記”活動啟動,醫護人員們都表示,這形式很具創意性及儀式感,讓他們深受鼓舞,“我們會繼續堅守,直到戰‘疫’取得最后的勝利。”
  得知自己的手印能被永久保存,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馳援湖北醫療隊的隊員們很是驚喜。隊員陳靈感慨道:“感謝武漢人民,沒有他們的努力和隱忍,就沒有今天的大好形勢?!标爢T鄒燕敦說:“在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時刻,作為一位醫者是職責所在?!标爢T蔡良超心情激動:“報名出征時沒想過什么回報,但隨著疫情好轉,黨和國家給了我們醫護人員太多的鼓勵和贊頌,這讓我非常感動。”
  活動征集抗“疫”手印作品
  展示創意等你參與
  征集內容抗“疫”手印作品展示創意征集對象不限地域、年齡、專業、職業,個人和團體活動流程
  1.征集
  3月22日-4月22日,應征者通過網絡提交。
  2.初評
  4月23日-24日,主辦方初評組將選出10幅作品進入網絡投票。
  3.網絡投票
  4月25日-5月1日,對初選入圍的10幅作品進行網絡投票,票數最多的前5名進入終評。
  4.終評
  組織專家評委對公眾投票數最多的前6幅作品進行最終評審,評選產生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主辦方將為征集活動設置豐厚獎金。
  參與方式
  1.3月22日-4月22日,應征者通過網絡提交,將創意設計圖、設計說明和應征者信息(包括作者姓名、聯系方式及地址)制作成PDF格式,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shouyin2020 126.com,標題標注為:“手印·銘記”展示創意征集活動應征作品。
  2.來稿作品必須為原創作品,且此前未在國家正式出版物發表,并對作品擁有獨立、完整的著作權。若發現涉嫌抄襲或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將取消資格。發生侵犯他人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等行為,及由此產生的一切法律糾紛由應征者自行承擔。
  3.本次活動免費參與,所有應征作品均不退稿。凡入選和獲獎的作品,其知識產權歸主辦方所有,主辦方享有對作品進行任何形式的使用、開發、修改、授權、許可或保護等,應征者需放棄任何權利主張。
  4.來稿作品版權歸活動主辦方所有,活動主辦方有權對征集作品公開發表、結集出版、播出推送、展覽展示等。(廣州文明網綜合廣州日報)

威客碼頭 征集論壇
  • 論壇精華
  • 頂尖文案
  • 經典設計
  • 綜合薈萃
  • 資訊聚焦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