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視覺傳達

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2020屆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

發布時間:2020-06-10      閱讀量:34479次     

  THE SHAPE OF EMOTION
  作者:徐穎
  指導老師:羅穎方興
  設計說明:
  《THE SHAPE OF EMOTION》將每一個社會公民受到部分壓抑以致變形了的個體情感進行了重新梳理,運用視聽交互手段嘗試擴展情感表達的常規路徑,為觀者呈現出基于數字媒體藝術的新體驗。本裝置設計作品通過動作捕捉技術獲取人物的情緒,或悲、或喜、或慮的情緒元素轉換成不同的特效進行可視化呈現。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FEEL YOUR EARS
  作者:韓藝偉
  指導老師:張完碩方興
  設計說明:
  隨著世界范圍內的城市化與現代化進程加速,日益加劇的噪音問題讓現代人的聽覺系統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與傷害,聽力衰竭問題將日漸成為造成人類社會的普遍性問題。本作品用燈光顏色、振動幅度以及聲音可視化(視覺與觸覺的方式)傳達噪音(聽覺)的威懾,讓參與者在與裝置互動的體驗中能夠受到警醒并關注自身的聽力健康,進而提升社會公眾的聲態意識。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千面敦煌
  作者:李穎
  指導老師:羅穎方興
  設計說明:
  《千面敦煌》嘗試采用數字影像創意對傳統敦煌文化進行思考、解構與重構。本作品使用3Dmapping技術打破時間、空間等現實條件的壁壘,力圖消解虛幻和的感知界限,調和文化瑰寶“弘揚”和“保護”間的矛盾,修補現代化進程中新媒體技術與傳統藝術傳承之間的斷層,進而開啟敦煌藝術的數字化穿越之旅。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水墨
  作者:龔咪
  指導老師:吳旭敏方興
  設計說明:
  世間萬物都是由無數個小小的塵埃構成。人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也終將會化為塵埃。本作品嘗試制作動態水墨背景圖,結合使用kinect和processing技術,制作由人體控制的兩種人體影像。一種為純黑人影,體現出我們在大自然中是真實存在著的狀態;另一種為粒子構成的人影,粒子互動的飄散效果象征每一個人終將飄散于自然之中,歸于塵土。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馬尾繡
  作者:梁昱菡
  指導老師:袁曉芳方興
  設計說明:
  《馬尾繡》以水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尾繡為設計來源,秉持“娛教”理念,通過游戲化的方式啟發與促進青少年兒童主動利用數字媒體技術手段傳承、發展華夏文明寶貴的優秀文化遺產,賦予其新的生命力。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光溯
  作者:徐靖
  指導老師:徐進波方興
  設計說明:
  《光溯》的設計理念是“用光影追溯記憶”。本作品以視錯覺為理論指導,以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文化為設計素材,打造形、色、體、聲等多元素融合的沉浸式建筑投影作品,實現了投影與建筑、與觀眾的交互式對話,給觀眾帶來多感官融合的視聽體驗與美學感受。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口紅信息可視化設計
  作者:李一純
  指導老師:粟丹倪方興
  設計說明:
  口紅已經成為當代女性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是時尚女性的符號象征。此作品嘗試對于口紅作為主題展開設計研究,通過多元角度的數據可視化形式進行相對完整和立體的口紅信息架構展示與表達。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景觀之下
  作者:江雪純
  指導老師:鄭楊碩方興
  設計說明:
  在互聯網媒體上,商品信息的傳播在時、空維度呈現病毒式裂變狀態,消費者成為信息接收者、傳播者、制造者?!毒坝^之下》對現象級產品進行形態結構、錯位擺放,側面投放實時爬取的微博用戶發布的相關圖像信息,隨著觀看視角的改變,裝置狀態在商品本體與商品景觀中變換,引起觀者對自身消費行為的思考。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病毒科技風界面迭代設計
  作者:戴凱鵬
  指導老師:袁曉芳方興
  設計說明:
  《病毒科技風界面迭代設計》對手游《戰雙帕彌什》的界面進行了形式重構與優化,采用電子病毒、高科技線條、警告燈等概念元素呈現強烈的視覺效果,混合動態的界面效果展示。本界面設計嘗試營造科技發達卻危機四伏的游戲氛圍,增強玩家在游戲中的視覺體驗與沉浸感,幫助玩家理解游戲背后的故事情節。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四行金革譜》《FOUR KINDS OF GOLD LEATHER SPECTRUE》
  作者:孫昕悅
  指導老師:王軍
  設計說明:
  基于減字譜等古譜造字法則,使用文字解構與重組方法與形式進行打擊文字譜的文字實驗。以古譜造字法則為基,經文字音、形、意的解構與重組,突破文字所表的傳統語言限定,進行從傳統語言信息到到樂音信息到意義轉換,使試驗后的“偽文字”在具陌生與荒誕的形態與傳統文字視覺審美的同時兼具信息傳達實用性功能。一層面是對漢字本質與意義的討論與思考,另一層面是做為跨學科設計、逃離“貼符號”設計方法、藝術共性研究理論的初步試探。
  為了更直觀體現作品內容以及作品實用性,作者使用processing以及Max/MSP、LogicPro宿主軟件進行了原理視覺展示程序和MIDI信號轉換下的樂音及符號的自動化輸出程序。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絲路之旅”桌游設計《Cultural board game design》
  作者:繆曉雨
  指導老師:方衛
  設計說明:
  絲綢之路是一段神秘瑰麗的旅程,這是一款以漢代古絲綢之路相關傳統藝術文化為主題的棋盤類文創桌游,采用大量具有絲路特色的插畫設計和地域文化設計,充滿地域特色的卡牌設計,傳承絲路千年傳奇,穿越時光歲月,重返千年前絲綢之路上的神秘故事。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家暴色》基于公益藝術展覽的品牌建構
  作者:王瑞
  指導老師:宋新娟童彥婷
  設計說明:
  項目關注反家暴宣傳教育活動中的設計環節,通過考量觀展流程、裝置交互及品牌符號,嘗試提高觀展的體驗流暢性和視覺一致性,引導觀眾反思自我與他人、觀者與作品的關系,批判傳統“別家事不關己”思想、探索使潛在暴力者向善的方法。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切片土司目擊了一切《Toast book》
  作者:夏寅之
  指導老師:高勝寒
  設計說明:
  本書包括文字與多格漫畫兩部分,敘述了一袋切片吐司目擊一件件犯罪事件,最后在墓地迎來“死亡”的故事。整體采用藍色系,以“三明治”作為設計概念,通過對封面、封底與內頁的組合安排,結合綜合材料來表現。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天門糖塑視覺形象及其周邊設計
  作者:龔軒
  指導老師:任賽賽
  設計說明:
  本作品以天門糖塑為例,將天門糖塑中視覺形象作為借鑒對象,研究天門糖塑中裝飾元素性質,突出強調天門糖塑視覺形象特點,從天門糖塑圖案中提取它們的獨特元素,用探究出來的元素圖案將天門糖塑進行視覺形象重構,形成新的藝術形象并進行衍生設計。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檸檬哀歌品牌設計《Lemon elegy brand design》
  作者:周婷
  指導老師:熊文飛
  設計說明:
  死亡幾乎是所有社交的禁忌。當死亡來臨時,個體只是死亡,而留下的親朋要用剩下的生命消化這個事實。此次設計的重點是針對喪親者的哀傷輔導,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對親屬的安慰。載體選用主題手帳及相關用品。經過調查研究,喪親者在這一階段很可能想談論死者,又找不到人去傾訴,這時候手帳就是最好的“聆聽者”,并且將按照哀傷修通過程,提供具體的知識和建議,其目的是認識和接受自己的悲傷。本次畢設的設計理念是:提醒大家反思自我,敢于直面死亡,重視死亡,以達到熱愛和尊重生命,并對未來生活懷抱希望。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禨peak for Woman》
  作者:張蕊涵
  指導老師:方衛
  設計說明:
  站在女性的視角,對PUA進行科普,揭示“不良PUA”的真正本質。指出這一社會問題并未受到真正關注,而它對于女性的傷害實際上是難以估量的。女性作為被看、被客體化的一方則永失話語權。
  作品希望能夠為女性發聲,指出不良PUA的本質在于抬高男性、貶低女性,通過物化女性、精神控制等手法實現自身的性目的。警醒社會對這一扭曲價值觀的持續重視和抵制。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神諭·嚓瑪》《Oracle·Shaman》
  作者:楊曉彤
  指導老師:沈蕾
  設計說明:
  此系列插畫以我國原始宗教薩滿教的神話傳說為內容,對其宗教文化進行了視覺提煉,著重研究薩滿教中獨特的宗教性和民族性。選取了3個不同民族的薩滿傳說進行插畫創作,舍棄色彩以黑白繪制,更為凸顯薩滿教的神秘性及宗教性。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怪奇診所《stranger clinic》
  作者:毋怡瑤
  指導老師:熊文飛
  設計說明:
  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的情況下,人們對醫療類話題保持持續關注。在談及醫患關系的問題時,人們多以患者視角為前提,很少想象醫療工作者的生存狀態。從品牌設計的角度入手,針對大眾對醫療工作者生存現狀的錯誤認知這一社會問題,構建“怪奇診所”品牌。以被傷害的醫生為模擬客戶群體,用夸大神藥對其病癥進行治療,通過對掛號、就診、收費、藥物、住院等幾個場景的物料設計應用與表現,搭建完整的非商業應用性質的品牌,為醫療工作者發聲,引導參與者思考其中的含義,激起人們對醫療工作者不合理的生存狀態的探究興趣,增進對醫療工作者的理解,進而推動醫患關系的改善。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祈運”青年
  作者:李娜
  指導老師:何方
  設計說明:
  古人通過求符紙,以此來保佑自己心想事成,但傳統的符紙顏色形式單一,不在能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同時,相對于去寺院求符,現代年輕人更依賴于網上轉發圖形文字的形式進行祈運。以青年的形象結合神獸做一系列和轉運祈福相關的設計,將網絡上流行的青年愿望進行圖形的設計,并將其運用到“轉運符”中,滿足大家心愿祈運,日常“迷信”的需求,同時以搞笑的插畫故事告訴大家應滿足現狀,放棄“白日夢”。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請欣賞動畫系的同學給大家帶來的視頻展示~
  動畫短片《通》
  作者:任柏錦、薛可欣、董雨泓
  指導老師:朱明健
  設計說明:
  講述了武漢楊姓一家三代人:楊安、楊春、楊建橋與橋的故事,故事時間線從1911年到2020年,從國力衰弱局勢動蕩無法修橋,橋修一座炸一座到可以在其他國家幫助下修橋,再到國家可以不靠外援獨立建橋最后不僅能夠在自己國家修橋還能幫助其他國家修橋。通過同一事情在不同年代發生的不同故事來暗示祖國發展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動畫短片《批量制造》
  作者:陳璐、郭夢瀅、謝靜敏
  指導老師:朱明健、程雯慧
  設計說明:
  本片《批量制造》講的是關于當代學生教育問題,片子將學校比作工廠,里面的學生都是工廠流水線出來的產品,個性鮮明的學生通過機器修整批量制造出來,由外形到思想都進行了統一。在老師填鴨式地刻板教育以及大環境的教條規則之下,徹底喪失了學生自身的個性和喜好。雖然最后呈現的只是一個夢境,但夢境外學生繼續依照夢境內規矩行事的舉動更加讓人細思極恐。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動畫短片《淘淘樂淘淘》
  作者:羅皓天、易嬛、張羽菁
  指導老師:周艷、張葦
  設計說明:
  動畫短片《淘淘樂淘淘》歷時五個月完成設計和制作,講述了小男孩淘淘由于崇拜孫悟空,渴望斬妖除魔,幻想成為英雄,與小蟲子、街坊鄰居以及媽媽之間發生的一系列趣事,詼諧滑稽。希望能帶領觀眾感受童真,回顧兒時的記憶。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動畫短片《無機假期》
  作者:黎泳彤、袁璐、任曉斐
  指導老師:張葦
  設計說明:
  二維動畫短片《無機假期》,內容表現一個沉迷于電子游戲機的小男孩,由于一個偶發事件,發現了真實世界的有趣和自然田園的美好。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動畫短片《我和我弟》
  作者:劉淼、李志翠
  指導老師:張葦、周艷
  設計說明:
  短片講述了一對出生在北京的姐弟倆的故事,起初姐姐對于這個十分調皮的弟弟并不是十分喜歡,直到一次姐姐誤以為弟弟走丟,十分擔心和害怕,才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是愛弟弟的,弟弟也有十分可愛的一面。整部短片由師生團隊歷時四個月完成。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游戲《NOWHERE》美術設計
  作者:鐘芷玲
  指導老師:易樂平
  設計說明:
  羅生門守門人失蹤,無盡的黑暗之魂飄蕩在冥河上空。往生的靈魂被腐蝕,黑暗和痛苦被反噬到現實生活。陰陽秩序混亂。負責掌管羅生門的靈魂看守處處長失蹤,各分處的干部們被神下罰咒,必須解決羅生門事件,并且把失蹤的處長找回。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動畫短片《棲息地》
  作者:梁點雪、郭怡夫、張雪瑩
  指導老師:易樂平
  設計說明:
  失去家園的病毒們來到F星云,但是被星云排斥,繼而星云自動升溫,產生一系列的自然災害試圖消滅病毒。主角A接到任務前往F星云調查升溫的原因,途中因意外結識弱小的病毒B。兩人共同踏上了調查之旅,最終揭開變化原因。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動畫短片《火箭人》
  作者:黃天池、夏宇輝、閆藝檬
  指導老師:周錦琳
  設計說明:
  《火箭人》是一個以人偶定格拍攝為主,輔助二維、三維場景相結合的實驗性動畫短片。本片講述了一個男孩由內心封閉、孤獨抑郁但是又幻想著外面的世界,到后來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積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一個心理與行動上發生變化的故事。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溺水救援應急系統
  作者:胡澤深
  指導老師:湯軍
  設計說明:在溺水事故迅速增長的背景下,結合我國公共水域溺水救援應急設備建設及投入不足的情況,將普通溺水救援與專業溺水救援相結合,在確保溺水救援安全性的情況下,構建一套雙向的公共水域溺水救援應急保障系統。
  森林消防員保護裝備
  作者:王振鵬
  指導老師:湯軍
  設計說明: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國森林火災造成了多達49名撲火人員的犧牲,而事故的發生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風向突變。PHOENIX以此為背景而誕生,希望可以在危險時刻保護森林消防員的安全,為他們提供生命堡壘。
  Photons連續血糖監測系統
  作者:陳吉豪
  指導老師:黃雪飛
  設計說明:Photons連續血糖監測系統包含家庭醫療終端、光譜分析儀、無針胰島注射器以及運動數據手環。設備橫跨患者對病情檢測,監控,治療的全過程,整套醫療系統的協同工作將真正意義上實現糖尿病患者倚靠移動醫療技術的自我健康管理。
  基于嬰兒車出行需求的改良設計
  作者:李家力
  指導老師:黃群
  設計說明:以實物研究為基礎,增強嬰兒車在公交車關鍵機動過程中以及勻速前進狀態下的穩定性,利用3個小型液壓缸控制輪胎轉角,使嬰兒車輪胎能轉變為“外八”或90°平躺。改進小太陽童車的折疊方式設計一款具有實際性、前瞻性的嬰兒車。
  “小太陽童車”模塊化設計
  作者:譚媛
  指導老師:黃群
  設計說明:本設計產品基于模塊化的概念,在符合人機工程學原理和國家安全標準的前提下,對嬰兒車進行模塊劃分以及折疊方式和外觀上的創新,以滿足家長和嬰幼兒對嬰兒車功能和個性化上的需求。
  適用于家庭出行的便攜式兒童坐便器設計研究
  作者:宋子璇
  指導老師:李翔
  設計說明:通過用戶行程的模擬分析,在基于人機工程學和力學原理的基礎上,設計一款讓1-6歲的兒童在家庭自駕出行時,能夠方便且安全地解決尿急這一生理需求的便攜式坐便器產品,從而有效地改善傳統的外出如廁方式,同時幫助兒童養成良好健康的如廁習慣,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基于AR技術的棒球裁判監控頭盔設計研究
  作者:李萌
  指導老師:許昌
  便攜陶瓷茶具設計
  作者:蔡一蝶
  指導老師:葉雙貴
  設計說明:隨著創新設計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茶具有了新的需求。通過分析茶具在中國幾千年來的發展及其發展的原因,將人們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和傳統茶具的平靜放松結合,在確保便攜性和飲茶流程趣味性的情況下,設計一套便攜式陶瓷茶具。
  區域性文旅風格的中型特色郵輪設計《The Honor》
  作者:王妍
  指導老師:李卓
  設計說明:著眼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設計語言在現有中型郵輪平臺的具體應用,研究中國特色文化體驗在郵輪上的有機結合,設計一款扎根本土、能體現中國特色的高辨識度文化體驗主題郵輪;推動沿海港口區域性經濟協同快速發展;為中國游客提供更加經典、精彩、熨帖的服務體驗,且為中國文化的世界化傳播提供一個綻放光芒的國際舞臺。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江灘景觀游船設計《pleasure-boat design》
  作者:倪磊
  指導老師:鄭剛強
  設計說明:本設計是針對江灘景觀游船的設計,旨在設計出一艘能讓大部分游客滿意的全新游船。本次的設計擁有三層大甲板,同時大面積開窗,這樣的設計能夠使游客無論在艙內還是艙外都擁有最佳的觀景視野。并且在設計過程中結合了可再生理念以及各地區文化特色,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游客的需求。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城市探索”城市通勤車設計《Young Space》
  作者:葛翔
  指導老師:李卓
  設計說明:未來的生活中,年輕需要的不僅是一個從a到b的工具,也期盼擁有一個更具有娛樂性的汽車使用環境,此次項目目的在于設計一款半開放式的交通工具,在車輛停下時將室內外打通,形成一個舒適的戶外沙發,供車主進行室外活動與娛樂。在造型上使用了產品感較強的設計語言,營造出電氣化時代的汽車內飾氛圍。作者在此次項目中首次嘗試使用blender輔助設計,在草圖階段完成后直接進入3D階段進行結構推敲,從而獲得了對三維空間結構更加深刻的理解。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蔚來競速幾何《NIO RACING GEOMETRY》
  作者:李安南
  指導老師:李卓
  設計說明:每個男孩心中都有一個超跑夢。不久的將來,蔚來品牌將推出下一代城市電動超跑,夸張的特征加上富有動感的型面將蔚來品牌科技、運動的屬性體現的淋漓盡致。在外飾方面運用幾何圖形進行主題發散,內飾中大膽運用黑白綠金作為其主要顏色搭配,給蔚來年輕的用戶提供暢快的駕駛體驗。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基于城市地鐵的快遞物流服務系統研究與概念設計
  作者:李偉楠
  指導老師:呂杰鋒
  設計說明:
  中國城市快遞物流存在著能源、人力資源過度消耗,集約程度低下,不能滿足用戶便捷需求的突出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提出地鐵物流系統概念,利用夜間停運的地鐵軌道,設計地鐵軌道貨運列車、物流裝備。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紙質廢品回收再生打印設備《JOINCYCLE》
  作者:應靜佩
  指導老師:姚善良
  設計說明:我國廢紙回收體系十分散亂,廢紙混雜小批量運輸,導致我國廢紙回收率低下,二次污染嚴重,不足以滿足居民對便利高效清潔回收紙質資源的要求。本方案提出紙質廢品回收再生共享打印設備設計概念,利用城市共享設備為載體,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高效,清潔的廢紙再生服務。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景區多功能水面作業機器人《the Shark Cleaner》
  作者:方雅婷
  指導老師:孫帙
  設計說明:2020新冠肺炎突如其來,對旅游業經濟方面造成較大打擊,景區只有通過服務升級才能在沖擊下獲得新生。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到過“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作奮斗目標”。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以及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需要靠提升景區服務質量來實現,景區標準化、高品質規范化服務將極大的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綜述景區升級迫在眉睫。出于景區升級的考慮,提出景區智能水面作業機器人的設計理念。利用智能科技打造智慧景區,在營造潔凈水體環境提升游客體驗的同時保障游客生命財產安全,實現智慧景區服務升級。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針對城市內澇的漏電檢測設備研究與概念設計
  作者:汪怡婧
  指導老師:呂杰鋒
  設計說明:
  部分地區暴雨后常出現城市內澇現象,內澇觸電事故頻繁發生。工作人員需攜帶設備涉水檢測,處于高度的觸電危險下;行人無法肉眼探測水中電流,涉水時也很容易觸電。本次設計將水中測電的過程無人化,使漏電排查工作更安全;將水中的觸電危險可視化,增加對行人的警示,降低觸電事故發生率。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成都三道堰休閑度假旅游區建筑設計研究
  作者:李昌錦
  指導老師:易西多
  設計說明:
  建筑場地是由部分坡地和部分平地組成的不規則邊界復雜地形,約1200m2,周邊建筑為普遍在1~3層的低矮手工藝特色小鎮,近處有一處帶水系景觀。在這樣一個復雜場地中需要為手工藝小鎮提供展覽和劇場兩項主要功能,難點一在于對于高差和邊界的處理,難點二在于形成的綜合體其體量應與小鎮的其他建筑相平衡。
  宣恩彭家寨民俗博物館設計方案
  作者:李嫣然
  指導老師:王艷
  設計說明:
  本民俗博物館位于宣恩縣彭家寨,該地依山傍水,在建筑屋頂設計上,利用折線造型賦予建筑起伏感,和當地起伏的山形相呼應,使建筑融與山巒之間,與當地自然環境和諧共生。
  由于博物館為土家族民俗博物館,在入口門廳處,借鑒土家吊腳樓起翹的檐角設計,用現代化的設計線條應用在博物館設計中,使傳統建筑元素得到新的發展,更利于其發現傳承。
  宜昌市三峽游客中心建筑改造及濱江景觀設計
  作者:林倩穎
  指導老師:劉杰成
  設計說明:
  本設計方案通過對宜昌三峽游客中心的建筑改造以及周邊景觀再設計,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環境的同時,展現出宜昌本地三峽的地域文化特色,使得城市沿江景觀與自然和諧,提升城市面貌,嘗試從三峽自然景觀中提取元素,并適當運用到建筑形態等方面,即利用三峽群峰峻嶺間的“石”的形態,意圖將建筑做成幾個石塊隨意的堆積在一起的感覺。
  邵東新鳳生態農莊體驗館規劃設計
  作者:徐依曼
  指導老師:肖劍鋒
  設計說明:
  “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
  合理開發原有水塘景觀,庭院內設置雨水花園,可遠觀塘中水面遼闊,可俯瞰庭院池中靜水秀美,大小水景對比,小中見大,微縮天地汪洋于須臾之間。
  時光是埋藏記憶的寶藏也是故事開始的溫床,交錯縱橫的廊架構筑比擬時光、命運交錯發展之感,伴隨著其上的綠植隨四季年份的變化生長,使建筑物充滿生命力,景觀永遠在變化,每一瞬間的景觀都是唯一,寓意珍惜當下,期望未來。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交投華園夢華書院以及上河雅集交流會所設計
  作者:楊悅王紫薇
  指導老師:王剛
  設計說明:
  針對武漢實地小區交投華園中部分項目----夢華書院以及上河雅集交流會所實行的改造項目,旨在從中探索興起的“新宋式”美學風格。夢華書院以簡約為調,從宋雅之詞中獲取靈感,在室內空間打造詩意場景,同時化用典型的宋式元素,創作情景互應的沉浸式體驗。上河雅集交流會所意在讓人領略雅俗共賞的宋朝文化,在山水空間中獲得情感紐帶的聯系,感悟碎片式的前朝記憶,尋回城市的寧和之美。
  自然主題公園景觀方案設計
  作者:鄭焱、夏楚然
  指導老師:張琴
  設計說明:
  結合自然地形與地域文化設計具有生態功能和人文意境的公園景觀節點。根據豐富的地形和自然資源,通過巧妙的景觀空間、組織形式和結構設計,形成一種高效和具有視覺美感的空間。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漢陽龜北路廢棄廠房室內改造設計研究
  作者:滿恒宇
  指導老師:雷鑫
  設計說明:
  課題針對工業遺產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具有的互動關系展開探究,探尋工業遺產空間改造的可能性。設計改造武漢龜北路廢棄廠房室內空間,保留廠房原有特有元素的同時,將五感獨特的創新思維轉化為最精辟的設計方法,以五感設計的手法對其加以創造性地修復、再利用,營造漢味文化創意浸入式新型空間體驗。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山”“水”
  作者:巫岳峰
  指導老師:潘長學
  設計說明:
  所謂郵輪內裝設計是基于一般性內裝設計所進行的,針對郵輪所處的海上環境、功能配套、視覺審美、用戶體驗等進行的一系列內部裝飾設計。本方案提出了以“山”、“水”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構成的餐廳內裝設計組合,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點而又不失現代感,希望對國內郵輪內裝設計有拋磚引玉的效果。
  鳥歸林《Birds Return to the Woods》
  作者:徐明陽
  指導老師:胡以萍
  設計說明:
  在浮躁的城市中,充斥著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快餐式的文化消費,缺乏可以凈化心靈,安穩內心的棲息之地。由于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實體書店受到了網絡書店的打擊,將實體書店逐漸轉型發展為集消費娛樂購物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商業空間這就是一種創新。以自然為主題,選取大自然中的四個場景主打造四個具有功能性的情境性空間。第一個空間為入口空間,以水景為原型打造水間。三門交匯的的空間做下沉式處理,打造池塘景象,種上荷花,擺上水石,人們踏石而過,感受沉浸式的體驗。第二個空間為書籍陳列區域,以林景為原型,打造林間。以懸掛的書籍為主要的展陳方式,打造樹林的的景象,中間點綴鳥型燈具,呼應鳥歸林這一主題,以及選用材質多為木材等自然材料,突出自然主題。第三個空間為餐飲空間,以花景為原型打造花間,利用花海和鳥鳴,打造鳥語花香的自由空間,鳥籠型的餐椅餐凳是其亮點之一。第四個空間為閱讀空間,以山景為原型打造山間。使用木塊圍合形成的高度錯落,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閱讀行為,比一般樓梯略高的臺階可帶來攀爬的感覺,打造可攀可坐可躺的自在空間。
  智能·多媒體·交互《Intelligent-Multimedia-Interaction》
  作者:許浩宇
  指導老師:謝華
  設計說明:
  設計選址在武漢市漢陽區長江之畔的楊泗港貨運碼頭?,F狀雖以廢棄,但其結構完整,建筑質量較好,具有較高的保留價值。為加強對碼頭的保護,同時滿足周邊的功能需求,將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交互技術,打造現代化的展示游覽碼頭,實現“智能化的交互多媒體”展示設計。用展示設計理念,運用多媒體交互技術,為游覽者帶來全新的立體的多元化的游覽體驗。
  家具賣場“NORMART”
  作者:肖智強
  指導老師:陳建新
  設計說明:
  重新平衡空間的商業性質和人文精神,做到兩者并重,讓被壓抑的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理念和精神通過空間的形態、自然的材質、光影表達出來。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致力于打造富有人情味、安靜的、親切的、回歸自然的斯堪的納維亞風格展示語境。
  民宿空間設計Home Stay Space Design
  作者:邱語嫣
  指導老師:陳建新
  設計說明:
  本方案結合當前共享經濟模式下民宿旅游方式的植入和發展,以漢口吉慶街某一地段為例,探索適應武漢當代共享生活模式,探索符合武漢里份建筑現狀、漢派風情民俗、漢派飲食文化等的共享民俗的空間特征研究。
  “重慶森林”茶社Chungking Forest Teahouse
  作者:柯僑僑
  指導老師:陳建新
  設計說明:
  電影蒙太奇通過剪輯、拼貼手法將每組鏡頭打破、重構,從而衍生出意境不同的故事情節。在電影藝術中起到劃時代的作用。在茶社設計過程中首先從整體空間的設計上開始構思,蒙太奇美學中的拼接、剪輯等特征對空間各方面的表現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具體表現在利用獨特的吊頂造型與現代簡約空間結構相碰撞,以及在意境的表達上依靠陳設的部分居多體現“重慶森林”茶社氛圍。材料從空間結構分析材料可以分為墻面、頂面、地面三個部分。在茶社空間設計中大多采用天然材料為主,大面積使用木材,大理石。木材可以通過材料本身的柔和感,給空間帶來溫暖的心理情感,灰色大理石的素雅色彩及材質中的含蓄意境,與不同材質之間的碰撞,無形之中將東方意境娓娓道來。由于茶社的周邊群山環繞,采用大面積的落地窗使空氣充滿了氧氣感,坐在茶社里喝茶,人自然便得到了放松。若談笑間,風滿座,得水聲入耳,豈不妙哉?為此在室內養池造景,用假山水石,做成水循環,空間里有了潺潺水聲,送錦鯉入池,空間便幾分添生趣。再配上現代素色沙發桌椅,點綴在古樸的空間里,形成對比,讓全新的空間里同時具備古樸感與現代感不失舒適。
  魯繡的再設計《Embroidered Redesign》
  作者:張瑩
  指導老師:許雁冰
  設計說明:
  設計的含義十分豐富,它和其它種類的文化形態一樣,都是特定文化的產物。設計的本質是創造,而創造的靈魂就是對文化的傳承與超越。再生設計作為設計的一個分支,也擁有一個比較復雜而寬泛的概念,其定義是指運用設計的手段對廢棄產品進行重新利用,使之再次投入使用的一種設計。對魯繡的再設計離不開對傳統魯繡的借鑒,通過圖案、材料、工藝建立起與傳統刺繡的聯系,對其歷史、工藝、特色及應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設計手段讓魯繡文化創造性地再現于實際生活中,并得以傳承與再生。
  武漢關碼頭重建/流動,空間與文化
  作者:段青
  指導老師:裴瑞欣
  設計說明:
  武漢擁有悠久的碼頭文化歷史,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去的碼頭已經逐漸失去了其原始的功能,不再適應現代人的需求。
  碼頭兩岸分別承載了武漢本土文化和外來租界文化,兩種文化形成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結合在碼頭上看兩岸時產生的時空穿梭的感覺,我提取了中國古代的時空觀:陰陽,對比了西方時空觀,將對立統一的哲學觀念融入到碼頭中。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網購快遞包裝改良設計
  作者:高會卓
  指導老師:裴瑞欣
  設計說明:
  伴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帶動著現代快遞行業發展,網絡購物已經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在快速多變的市場下,快遞包裝作為快遞行業的組成部分需要與時俱進地完善自身。目前,快遞行業對快遞包裝不夠重視,相關問題接踵而來,例如,寄取快遞時包裹的搬運問題,快遞包裝拿取過程中存在著隱私泄露的隱患,以及由于快遞回收而產生的資源浪費和環保問題等。目前,這類疑難仍沒有得到較好地解決。本文以網絡購物下的快遞包裝為研究對象,分析網購快遞包裝存在的問題,在傳統快遞包裝設計的基礎上優化快遞包裝的設計的理念和思路,并提出具體的改良設計方案。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www.sohu.com/a/403813558_488474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