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的旅游總收入在逐年增長,但文創產品消費仍處于偏低水平。據統計,我國游客旅游購物所花的費用僅為全部旅游費用的26%,與發達國家的60%相距甚遠。
為什么文創產品沒銷路?原因就是產品太缺乏創意了!
一提到設計,大家都在談北歐、日本、德國,甚至是美國,我們自己的設計卻沒什么辨識度,除了故宮走出了自己的風格外,你還能羅列出幾家有自己設計特點的文創企業?
1
為什么中國設計沒有自己的風格?
▲《大魚海棠》授權的周邊產品
這是大家這些年一直在討論的東西,從各大美院的研究到市場分析者的論斷,更多的還有設計師自己的觀察,如下可能是大家都有共識的原因:
1.傳統文化和工藝精神的缺失。我們古代就有很好的設計和產品,非常精美的器物,由內而外的雅致生活,說明我們是個很有創造力的民族。傳統文化割裂,古典文明的斷層和缺失,是造成當前創新沒有生命力的根源。
2.美好設計缺乏傳播,難以起到帶動作用。現今社會不乏好設計,好創意,但在美必稱歐美的時代,孤掌難鳴。好的設計理念需要引起時代的共鳴。
3.美學及設計觀念尚未得到普及。不僅是消費者缺乏審美的觀念,很多設計師也不明白設計背后要堅持什么樣的信念、精神和價值觀。
2
如何形成中國的設計風格?
1.回歸中國的文化傳統,向古典文明尋求創新的源泉。一個國家的設計風格,源自文化。
2.著眼于中國人的使用習慣和思維習慣。
3.使用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符號,當然,首先是要學習傳統,深刻理解傳統。
3
文創設計不僅是造型與美感 更要感動的故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周邊衍生品
文創設計追求的不僅是造型和美感,設計師需要把故事的能量通過自身的認知灌輸到產品當中,這樣消費者才會有感動,如果沒有感動,文創產品很容易就會淪為地攤貨。
做文創產品設計,肚子里沒有墨水是設計不出來的。文創設計追求的不僅是造型和美感,其背后需要承載一個故事。
設計師需要把故事的能量通過自身的認知灌輸到產品當中,這樣消費者才會有感動,如果沒有感動,文創產品很容易就會淪為地攤貨。
比如,同博物館合作研發產品就要講述博物館的歷史和故事,同美術館合作的產品就要傳達出藝術家的美學理念……這些設計產品必須要有一個產品說明卡,告訴消費者這個產品是怎么來的,消費者在看過景點或展覽之后,對你的故事有了認同,才會愿意花錢購買。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一件物品,而是一個故事。
文創產品設計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文化創意生活類的,比如日用工藝品、依靠品牌運作的創意商品等;另一種是帶有明顯屬地性質的文創產品,比如跟博物館、美術館、景區合作研發的產品。無論是哪一種,設計的價值就在于透過創意,創造出物品本身價值之外的藝術性。
似乎“萌萌噠”的雍正火了之后,“賣萌”便成為國內很多景區、文博機構開發文創產品時首選的設計思路。
▲故宮賣萌的雍正
然而,文創產品在很長時間里都存在著市場和創意沒有很好對接的問題, 這就導致很多設計師雖然很有創意,但設計出來的產品在市場上推不出去,因為沒有很好地引起消費者的共鳴。‘賣萌’就是把市場性操作起來了,因為‘萌’是比較容易引起共鳴的,而且,這類設計產品所要求的無論是設計能力還是設計敏感度、品質,都稍微低一些。毫無疑問,市場需要這種類型的文創設計,但‘萌’不應該成為主軸?!?nbsp;
博物館文創衍生品可以分成三大類:一類是高仿類產品,需要的是工藝和技術,而非創意;
第二類是通過創意衍生出來的產品,寄托了文化情懷;
第三類是根據市場重新創作而來的,比如很萌的形象。
做產品研發時,這三類不能太偏于哪一類,否則就會出現問題。
文創產品不能跟流行貼得太近,否則很容易變得低俗,“如果只有一大堆‘萌’,該去哪里尋找文化屬性?”
4
一件成功的文創產品是怎樣誕生的
在一些人眼中,文創產品設計可能并沒有工業設計那樣有技術含量,是不是設計師一次靈感閃現一件文創產品就誕生了?實際并沒有那么簡單。
設計師是需要集體腦力激蕩的,一個主題的文創設計前期通常需要三個流程。
首先是要具備一定的方法論;
其次,設計團隊需要針對每一次的文化主題進行研究和解讀;
最后,要對消費群體進行了解、調研,進行跨領域的專業合作。
文創產品設計得好的話,生命力會非常持久,這也是它跟工業設計的一個很大的區別。比如手機設計,產品設計成功后,推出一年就會過時,接著,你需要再做新的設計。而文創的東西,做得好,過了百年以上或許就是古董藝術品了。投入巨大,反饋也巨大。國內文創產品設計需要從材料到故事到創意,建立一些門檻,讓仿造者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