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師不能不知道的經典產品設計

進入店鋪

作品分類: 工業產品   工業設計

好評率:100%| 綜合評分:0

Hi 設計無處不在

從1919年包豪斯(Bauhuas)在德國成立設計學院起,工業設計發展進入了爆發和系統化的發展,從巴塞羅那椅到 PH5 吊燈,時至今日,也產生了大量的經典優秀作品。

有人將其中幾件經典的工業設計作品,制作成為了像素化的圖形,十分有趣。今天,我們也跟隨他的思路,來看看這幾件工業設計師一定要知道的產品設計。

01

巴塞羅那椅(1929)

設計師: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1886年生于德國

1928年,他提出了 “少即是多”的名言。1929年,密斯設計了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的德國館以及巴塞羅那椅,使他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現代設計師。1930年密斯擔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長。 

著名的“巴塞羅那椅”(Barcelona Chair)是現代家具設計的經典之作,為多家博物館收藏。它由成弧形交叉狀的不銹鋼構架支撐真皮皮墊,非常優美而且功能化。兩塊長方形皮墊組成坐面(坐墊)及靠背。

椅子當時是全手工磨制,外形美觀,功能實用。巴塞羅那椅的設計在當時引起轟動,時至今日,巴塞羅那椅已經發展成一種創作風格。

02

伊姆斯休閑椅(1956)

設計師: 查爾斯(Charles,1907-1978) 

蕾·伊姆斯( Ray Eames,1912-1988) 

美國夫妻檔設計師,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是建筑、家具和工業設計等現代設計領域的先鋒設計師。一位主要從技術、材料和生產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另一位則更多地考慮形式、空間和審美。

這種結合有助于他們將結構、功能、心理、美學以及文化等諸多問題結合起來貫穿于產品設計的各個方面。這對設計界的超級夫婦檔有近百件作品被各大博物館永久典藏。

1950年,Charles and Ray Eames 面臨一個新的挑戰,他們要設計出一款既經濟,又要輕便、堅固,還要高質量的椅子。靈感來自法國艾菲爾鐵塔,他們利用 彎曲的鋼筋和 成形的塑料制造這款經典的餐椅,優美的外形和實用功能使產品大受歡迎,流行至今。 

03

Apple IIc 個人電腦(1984)

設計 師: 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青蛙設計公司創始人,曾為蘋果、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奧林巴斯 (Olympus)、三星、索尼等公司負責發展全球化的設計戰略。1990 年,他成為《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的封面人物,被譽為自1930年以來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工業設計師。

Apple IIc 于1984年4月上市,是蘋果公司首次生產便攜式電腦。名字中的c代表compact(緊密的),表示其實際上是一套壓縮在筆電大小的完整 Apple II 電腦(省去屏幕及電源供應器)。

它提供了內置軟驅及新設計的機后擴充槽,但缺乏內部擴充槽及直接更改主板的功能,使其成為像是麥金塔的閉鎖系統。不過這正是該機型的設計理念:如同電器用品一般,拆箱即可使用、不需要經驗及技術知識,因此對首次使用的用戶很有吸引力。

04

BRIONVEGA Algol 電視 (1964)

設計師:馬爾克?扎努索(Marco Zanuso) 

理查德 ?薩博(Richard Sapper) 

馬爾克:意大利現代設計學派的領頭人,1916年生于米蘭,1939年畢業于米蘭理工大學建筑系,1945年在米蘭創辦設計事務所——扎努索工作室,為推動意大利設計學派的形成和培養新一代設計師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理查德:1932年生于慕尼黑。他的履歷非常豐富,他學過哲學、平面設計、工程學和經濟學,曾在 Mercedes-Benz 的設計部門工作。并從那時起,開始為 GioPoniti、Pirelli、還有 Fiat、Alessi、IBM 和 Knoll 以及很多很多其他的公司工作。

Brionvega 是一個專注于制造便攜式電視的品牌,1945年創立于米蘭,其產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館藏。

05

AALTO 花瓶 (1936)

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1898-1976)

芬蘭現代建筑師,人情化建筑理論的倡導者,同時也是一位設計大師及藝術家。1947年 Alvar 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名譽美術博士學位,1955年當選芬蘭科學院院士,1957年獲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金質獎章,1963年獲美國建筑師學會金質獎章。

Alvar Aalto 認為工業化和標準化必須為人的生活服務,適應人的精神要求。他創作范圍廣泛,從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到市政中心設計,從民用建筑到工業建筑,從室內裝修到家具和燈具以及日用工藝品的設計,無所不包。

簡潔、實用是芬蘭設計的特點,構思奇巧是芬蘭設計的精髓。芬蘭人特別擅長利用自然資源達到設計目的。

1936年,芬蘭阿什斯特朗(Ahlstrom)屬下的玻璃器皿公司里塔拉(Karhula-littala)舉辦了一次玻璃容器設計大賽,阿爾托與妻子做了一個很特殊的設計。

這件擁有獨特、流動外形的花瓶靈感來自芬蘭本土傳統。Aalto 研究了薩米族女子裙裝的廓形。從她們皮革長裙的形態中獲得了啟發。

花瓶最初模型,使用了一種使玻璃在被吹制時可以不斷擴張的技法,來獲取其波浪般的線條。在當時,這種形狀與簡約形態是震驚四座、革命性的??芍^是前無古人的作品。

06

博朗 RT20 收音機

設計迪特·拉姆斯

1932年生于德國

拉姆斯曾經闡述他的設計理念是 “少,卻更好”(Less, but better),與現代主義建筑大師密司·凡·得羅的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對比有更有趣的內涵。 

這款博朗收音機是迪特·拉姆斯經典作品中的一件,簡約的造型和易用的交互設計,是這款產品成功的主要原因。而今迪特·拉姆斯的設計作品及精神也對如今的設計產生深遠的影響。

07

外星人榨汁機 (1990)

設計菲利普·帕特里克·斯塔克

1949年生于法國巴黎

大名鼎鼎的設計鬼才菲利浦·斯達克(Philippe Starck),他的設計風格相當有個人特色,作品領域包括有建筑、家具設計,生活用品設計,交通產品設計和室內設計等,十分廣泛。

這個榨汁機的是斯塔克在1990年為阿萊西公司(Alessi)設計的。這款榨汁機也被認為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曠世絕作”,為整個工業史以及人類對生活的要求拉到新的層次上。

相信第一次見到它的人很難將眼前這個像蜘蛛一樣的金屬物體與榨汁機聯系到一起,有人評價它的外形像 機械怪物或者 來自外太空的宇宙飛船。 

起初應該只是想設計一款簡單明確的榨橙汁的工具而已,三腿鼎立、頂部有螺旋槽,切開橙汁,半個壓在頂上擰,橙汁就順著頂部螺旋槽流到下面的玻璃杯里了。

這個設計的概念,有點像中國古代的爵、鼎,就是頂部是實心的一個螺旋槽紡錘形狀,遠看好像一只大的不銹鋼蜘蛛一樣。沒有想到的是產品一出來,竟然轟動時尚界,價格不算貴,卻極為受人追捧,成為流行文化的一個膜拜物。

08

萬字醬油瓶 (1961)

設計榮久庵憲司

榮久庵憲司,日本工業設計大師,曾任世界工業設計聯合會(ICSID)參議員,日本設計研究所主席,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評議員,世界設計組織主席,日本GK設計集團主席。

1961年,榮久庵憲司設計了著名的萬字餐桌用醬油瓶,輕便的倒立漏斗形瓶身廣受歡迎,不久這個醬油瓶便成為了日本美食在全球的代表物之一。

09

PH5 吊燈 (1924)

設計保爾?漢寧森

( Poul henningsen,1894 — 1967

保爾是丹麥著名設計師,被譽為丹麥最杰出的設計理論家。成名作是他于1924年設計的 多片燈罩燈具。

PH5 吊燈的“PH”是以設計師 Poul Henningsen 首字母命名,這件作品于1925年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展出,獲得很高評價,并摘取金牌,獲得“巴黎燈”的美譽,至今仍是國際時尚上的暢銷產品,成為詮釋 丹麥設計“沒有時間限制的風格”的最佳答案。 

PH5 吊燈是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典型代表,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品大多具備典雅、簡潔的造型,兼有現代卻同時是為大批量機械化生產設計的,因此融合了手工藝的美感和機械化生產的特征。

10

甲殼蟲汽車 (1934)

設計費迪南德·保時捷

1875 1951 

Ferdinand Porsche, 又譯費迪南德·波爾舍,德國注著名 的汽車工程師,也是保時捷公司的創始人,他對以往的汽車進行了革命性的更改,奠定了今天汽車摸樣。

甲殼蟲汽車是1934年美國的克萊斯勒公司生產的氣流牌小客車,首先采用了流線型的車身外形。流線型車身的大量生產從德國“大眾”開始。

工業設計史上的經典之作

你都記住了嗎?

總體評價

好評率:100%

好評數量: 0

總體評分

工作速度:0分

工作質量:0分

工作態度:0分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