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工業文創

畢業季 | 2020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 (交通工具設計研究) 研究生畢業作品展

發布時間:2020-06-03      閱讀量:9742次     

文章轉自: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ID:gh_de4cfc90dc45)

交叉·融合 |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研究生教學特色

始終強調專業的深化研究和項目課題實踐,重視設計的中國傳統學科和交叉新型學科的比較研究,開拓前沿理論與現實實踐。面對中國快速增長和可持續未來發展的主要課題,我們認識到設計將日益成長為中國社會協調發展的核心要素。面對新世紀的全球化語境,研究生教學更關注設計的問題研究、文化研究和價值研究。而價值創新一直是設計學院研究生教學中傳業、授道、解惑的核心。

交通工具設計研究

交通工具(出行創新)設計研究方向,是基于新興技術社會背景,應對移動場景和交通工具屬性迭代而進行的教學研究實踐。培養具有邏輯分析能力、主動創新能力、技術敏感度和關注社會的青年人才,以可持續化的設計實踐激活未來產業標準的制定者。該方向前身為成立于2006年的汽車設計研究方向。聚焦于鏈接汽車產業的前瞻設計研究,近年來研究重點轉向以智能出行為核心的創新研究。

0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out MARS

火星之上

作者姓名/梅鐘月

導師組/宋協偉教授(責任導師),強勇教授,費俊教授,Frank Georg Zebner教授,Sebastian Oschatz教授

人類的登陸活動對于新的行星生態的資源,環境甚至文明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為人類長期在新領域生存活動的可持續性做好基礎工作,因此,預設這個星球的低影響和可持續的設計和戰略非常重要。長時間線的世界觀是未來人們需要具備的可持續性意識。

未來在太空中的人類活動和探索是逐步增多的,但是我們不可能帶所有的必需品一起進入太空移動方式中,我們必須擺脫對地球的依賴,完成從太空旅行到地外生存的意義轉變,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利用所登陸的行星的自然環境就地取材來生存,材料技術和設計研究將會成為人類的重要課題。作品進一步以火星為模擬研究對象,ISRU原位資源利用為基礎理論進行了新型移動材料的探討與研究。

為何會提出關于MARS的登陸與基礎建設材料研究這樣的課題?

未來在太空中的人類活動和探索是逐步增多的,但是我們不可能帶所有的必需品一起進入太空移動方式中,我們必須擺脫對地球的依賴,完成從太空旅行到地外生存的意義轉變,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利用所登陸的行星的自然環境就地取材來生存,材料技術和設計研究將會成為人類的重要課題。

你提出的相對可持續性發展對于未來材料和交通工具設計研究的影響是什么?

“人們不相信設計師能夠改變我們的氣候環境。我們的任務就是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爆F有的移動方式設計研究僅限于對于唯一的思考,解決人的A點到B點的行動問題,在未來的持續探索中,特別是我們將研究范圍擴大到星際之間,不僅要考慮移動,更重要的是移動到定居的思考,這里我們不僅需要結合一些基本構建當面的知識,還要關注最新的新技術的研發,緊跟創新速度,充分發揮跨學科的優勢去探究人類的星際生存問題,以材料為突破口,加以相對可持續性的理解。

為什么在作品中強調未來新型登陸材料的預見性?

資源與人類之間的平衡問題仍然是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的。因此人類對未來的消耗能力的預測變得尤為重要,這種預見性是需要秉持這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的,在面對不同的時代需求,多變的環境狀況,我們將采取不同的人類與自然平衡的戰略。著眼于現在的具體問題,對未來的情況作出預測,持續性地進行把握,將時間線放長放遠,更為宏觀的去看待人類命運在自然生態上的演變與變化,得以如何更好地共存綿延不息。

導師評語

當前我們需要設計新的模型來解決世界面臨的問題,將創新作為設計和操作的關鍵元素”。超玄理論、暗物質、蟲洞、平行宇宙等理論的持續發展,量子計算機、量子通訊等實踐成果的出現,對人類未來生存方式、出行方式、星際文明探尋和新文明演化,將帶來超越想象的發展動力。作品關于火星登陸材料的研究是將材料科學,社會科學,移動出行方式等融為一體的宏大課題,還需后續更多方面的資源與信息的完善,學生能夠具備跨學科、全學科的能力,整合多領域價值進行再創造,更重要的是勇敢地重新認知、定義已有的常識、知識,大膽超越狹義的設計觀念,引導未來設計的新方向與新方法。

愿你繼續保持對新技術新問題的敏感性,具備對世界、人類、社會以及自我生存的負責態度,產出更多更為實質效力的創作。

——宋協偉教授

02.百鬼夜行

作者姓名/耿寅華

導師組/強勇教授(責任導師),宋協偉教授,費俊教授,Frank Georg Zebner教授,Sebastian Oschatz教授

自汽車1885年誕生以來,在歷經一個多世紀的設計推衍后,各廠商逐漸形成了自身內部統一的設計DNA,這種虛幻化的設計DNA逐漸成為組成品牌價值的重要元素之一,但如何通過載體傳播的形式將其設計DNA向大眾展現,即“非可視化的可視性”,是品牌與大眾之間的雙向需求。本作品通過數字化手段,制作兩部視頻,第一部選取蘭博基尼品牌全部產品,將每一任產品以“流動的DNA”方式映射品牌設計DNA的歷史推衍。第二部分視頻通過鏡頭語言與車輛交替追逐畫面,表現其經久不衰的速度文化。

車企的設計DNA對于車企品牌價值構成具有哪種層級的影響?

汽車文化包含設計文化包含DNA文化,而往往最內環的DNA設計文化決定了該企業的品牌定位與受眾群體,一代設計DNA的向上推衍往往可以帶動該車企絕大部分環節鏈產生相應的改變。

整合推衍某一車企DNA文化除了視覺層級外,還會對企業產生什么方面影響?

DNA文化的整合推衍分別作用于空間(對內、對外)與時間(歷史、未來)上,即引導創意、效仿標新、彌合重塑、清晰一脈四種導向,這些往往通過視覺層面來表現,卻影響于其內部發展。

在老舊車輛無法調用作為企業設計宣傳的對象的現實背景下,如何完整的向大眾呈現某一車企設計歷史?

通過CG技術手段在虛擬空間中修復歷史產品,借助該技術擺脫現實帶來的種種束縛,一方面可以完整的整合歷史產品,另一方面可以加入特效的方式完善視覺呈現。

導師評語

企業的DNA流淌在企業的血管里,可以說是企業的營養與能量源泉。它雖然帶有一定的虛幻特質,但正因為如此,它才使可視化的一代代企業產品富有持久不衰的質感。

發揮你的CG技能,使你的專業創想在虛擬的無垠空間中變得實實在在!這樣的反差本身就蘊含設計的力量。它或許會成為你的設計能量、你的細胞核、你的DNA!這次的設計是一個開端,再深化,生成、梳理并連接出你設計個體的基因鏈。

作品臻于完善后,主動去找蘭博基尼企業,這是也是設計中的一環,自我訓練成為具有綜合素質與專業素養的設計師!

——強勇教授

03.Incarnation 化身

作者姓名/趙梓涵

導師組/強勇教授(責任導師),宋協偉教授,費俊教授,Frank Georg Zebner教授,Sebastian Oschatz教授

Incarnation意為“化身”,它的核心概念是指人們對于虛擬世界更強大力量的精神寄托,轉化為現實存在。在宗教神話世界中,虛幻的神創造了人與動物,神以人或動物的形態實體化出現,便是一種“化身”。那么人類同樣通過無形的大腦思維活動創造了為人類所用的工具,工具也就成為了人的虛幻意念的有形載體,此時這些工具便也可稱之為人的意念的化身。

腦機接口技術融入到汽車中后,汽車將成為人有機軀體的無機延展,其屬性將變為“可移動載客智能義肢”。這種技術,在未來能夠讓更多人站起來!

目前各類腦機接口存在哪些問題?

侵入式的腦機接口需要植入頭顱內部,很容易引發身體的排異反應,而且手術難度較大,成本較高。

非侵入式的腦機接口采集的信號精度較低,很難完成高精度的工作。

腦機接口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將是怎樣的?

它將具有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特點,同時兼備侵入式腦機接口的性能。

腦控時代會為下肢移動性受損殘疾人族群的生活產生什么影響?

筆者認為彼時的社會將是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人性的平等不會再受軀體的左右。

導師評語

類似“侵入式”與“非侵入式”這類名詞常常被用在其他領域,會使人聯想到“創傷”與“非創傷”、“可靠”與“非可靠”,“隱患”與“非隱患”……一旦當設計介入后,它所帶來、也只能帶來的只有安全、健康、舒適、快樂與信心,正如你在輔導中提到的具備良好功能的“義肢”概念。

腦機接口設計是一個集醫學、社會學、工程學、電腦科技于一體的課題。在設計主旨、設計思維、設計邏輯與推導方面,具有這四者的共同特征,即“嚴密”、“縝密”與“精密”,是一個見于精微的設計,是一個有關生命與機器之間如何在未來共生的設計,它或許反過來還會提示人與人工智能的相處之道。

設計在將來應該成為社會平衡的支點。在未來生活方式中,它制造的是人的平等,無需扮演使弱勢群體轉為強勢群體的角色。設計本該如此,正如設計不是要設計成什么樣子,而是呈現它本該有的樣子,正如人的樣貌一樣!

——強勇教授

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2020中央美院畢業季

線上美術館設計學院專區...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一級學科正在成為中央美術學院引領國內、對話國際的戰略優勢學科和國家“雙一流”建設獲批學科,已經建成涵蓋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公共藝術與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生活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藝術與科技、設計史及理論等目錄內的二級學科,以及自主創設的交通工具設計、社會設計、設計管理、創新設計、系統設計、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級學科。同時,在保持現有學科口徑范圍優勢下,設計學科以對中國社會未來形態和經濟模式整體研判為基礎,以積極應對全球科技、經濟和社會變革為契機,以培養具有中國文化立場和全球意識的頂尖人才為目標,以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舉措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

更多資訊可關注CAFA設計學院官網

http://design.cafa.edu.cn

來源: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 (交通工具設計研究)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僅供交流學習 如侵刪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