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工業文創

天貓精靈CC拆機分享

發布時間:2020-07-11      閱讀量:57073次     
  上半年很多企業應該都過得很艱難,下半年估計更艱難,身邊的朋友、同事都有感受。全球經濟下行已成定局,蝴蝶效應波及到所有人,所以當務之急先保命,后期再談發財的事情,當然也有個別行業另外,比如醫療行業。
  這期分享天貓精靈CC拆機,來看看有哪些可以借鑒學習之處,哪些是你沒有理解到,沒有想到的巧妙設計。
  老規矩,先上產品圖:
  首先我們來看外觀:7字形偏圓潤造型的外觀,整機呈20度傾斜角度,正面上半部為10寸屏幕,帶觸摸。下半部分為喇叭出音部分,頂部為3組按鍵,(分別為音量,開機,語音按鍵),背部下方為DC接口,中上部開了一條長條形狀的孔,應該是用來散熱的,因為此處不出音。底部貼了2片硅膠墊,以及中間部分的產品信息貼紙。產品外觀全部純素材,沒有噴漆處理,畢竟是給兒童用的。
  再拆解之前先說一下此產品的初步體驗,開機點亮屏幕后,可以實現全語音操作,比如要聽歌,或者看電影,直接對話即可,然后根據提示回答做選擇,挺方便的,也很智能。唯一的缺點是,不帶內置電池,無法便攜,放置位置會比較限制。
  好了,這不是今天關注的重點,進入正題。
  根據外觀分件可以看出產品是由前后殼2大件組件組合而成,底部貼有硅膠墊,按照結構設計套路,硅膠墊內部基本上會有螺絲,那么就先從硅膠墊下手。
  果然沒錯,埋著2顆固定螺絲,硅膠墊是采用雙面膠粘貼固定。
  
  根據硅膠墊柔軟度判斷,估計在45度左右的硅膠,大面跟桌面接觸附著力應該很好,放上去很穩。但是,硅膠墊上面單獨又凸起了2個凸點,減少了附著力,那么這又是為了什么?
  從應用場景上判斷,應該是為了起到方便推動的作用,比如兒童在使用的時候,產品占據了很大的桌面面積,這時候需要寫字做作業,需要挪開一定空間,只需要推動它既可,而無需提起來挪動。一木實際操作了一下,確實很順滑
  。
  再來看硅膠的雙面膠的基材為棉布基材,此時想到一木前段時間做的一個項目,結構件粘貼時采用PET基材容易起氣泡,排氣并不好,棉布基材會改善很多,其次,棉布基材粘貼牢靠性更。
  根據結構設計套路,拆卸掉螺絲后,再從打螺絲這一端用拆機片輕輕卡入劃開,很輕松就將前后殼拆開了,這款產品結構設計,絕對是行業內的老司機干的。
  取下屏連接FPC端口,既可分離了前后殼組件,內部結構也就一目了然了。
  先來看前殼組件,拆開后,發現讓我吃驚的一幕,防塵網居然是、、、熱熔固定的,沒錯密密麻麻的熱熔柱。
  再來一個細節圖,確實是熱熔固定的。這么多熱熔柱,大家猜猜裝配的時候是如何加工的?
  通過放大分析,可以判定為超聲波熱熔粘貼固定,首先,塑膠殼內部設計0.4高度的圓柱,四角再單獨設計高度3mm以上的圓柱用來做定位,然后將防塵網通過定位柱放置上去,最后通過超聲波治具熔合,將0.4高度的柱熔掉0.2左右膠厚,使其粘合在一起。
  這個工藝常用于音響制品上,沒接觸過的應該不是很了解。除了長凸點超聲波熱熔,還可以采用壓合熱熔,也就是超聲波治具凸起一個臺階,將布網壓在塑膠殼內0.1左右貼合。由于此處都是密密麻麻的孔,采用此方式肯定會破壞外觀,此種方式是最佳選擇。
  由于產品外觀除了底部有2顆螺絲以外,其他地方是沒有螺絲的。上期一木有分享過《產品結構設計如何才能更好的應用上螺絲》里有講過,產品外觀設計不一定要鎖滿螺絲,根據應用場景不同,需要做取舍,我覺得此款產品在這塊設計上就做的很好。
  為了防止上部裝配后張口,卡扣位置盡量靠2邊角落,而且卡扣排布相對均衡,卡扣間距在30-40之間,扣合量0.5左右(預留0.3增加空間)??ㄣ^采用的是彈力壁方式,扣合量還可以適當增加,防止跌落張口。
  再來看一下卡扣細節,發現了一個缺陷問題,卡扣走滑塊分型線沒有做好,分在了卡扣直面中間位置(圖A位置),此處圖片看的不是很清楚,可以看畫的示意圖。這樣分型后產品成型容易跑毛邊,會影響卡扣配合。最好的方式分在B處任意示意位置,要么走直角,要么就走到C角面處。
  再來看頂部攝像頭位置,設計了硅膠圈墊來密封攝像頭,防止進灰塵,要是按照我們常規設計,都是采用泡棉密封。
  這三個東東是接地泡棉導電布,用來給屏背部鋼片接地的。由于產品還需要使用,所以屏跟前殼部分就沒有拆開了,因為拆開后很容易報廢。
  大概講一下此處的結構方式。
  首先屏跟TP是全貼合在一起的,根據厚度計算應該不是采用的OCA膠,而是采用VHB雙面泡棉膠固定。然后,屏跟前殼塑膠之間有設計0.8距離的泡棉隔開,防止水波紋。最后將TP組件通過雙面膠粘貼在前殼上。
  面殼平均厚度在3.0,中間部分厚度2.0.,強度這塊還可以,平整度也不錯,畢竟這么厚了。
  最后看一下前殼此處的螺絲柱設計,為了配后后殼,螺絲柱設計成一個斜角柱子。此處肯定有很多小白會問,滑塊或者斜頂不都是平行抽芯的嗎?為什么斜的也可以出?
  答:平抽,斜抽都可以,只是斜抽復查一點,多了一件推動塊。
  接下來拆解后殼組件部分,上部分為攝像頭+功能按鍵+指示燈部分組件,下部分為音響腔體+主板部分組件,中間為連接的FPC軟排線。后殼平均膠后3.0,強度很好。
  先來看卡扣的設計,為了方便拆解,公扣都有設計一個C角導向面,方便拆卸時卡扣形變的時候起到導向,所以拆解起來就輕松很多。
  再來看前后殼反插骨的設計,基本都是采用很大塊的長條骨設計,如果說想用指甲就把前后殼分開,難度系數非常大,因為反插骨很強,所以拆解的時候必須要用工具。
  接下來拆解掉上部的支架組件,先拆卸掉螺絲,取下FPC排線,就可以取出PCB支架組件了。PCB板是通過鎖2顆螺絲固定在支架上,PCB板上有按鍵鍋仔片、硅MIC、攝像頭、指示燈,距離傳感器等器件。
  硅MIC采用硅膠套密封,用雙面膠粘貼固定,受音孔方向貼了一片泡棉密封,防止有雜音。
  此處有個疑問,一木不解,MIC的受音孔此處在PCB板上還貼了一片透明PET片,不知道是起什么作用的,有懂的,方便留言解答下,感謝!
  到了我們常常討論的LED導光話題了,根據上圖可以看出,電源指示燈是通過鏡片導光折射發光,點亮效果圖木有,因為機器被我整壞了
  ,見后面拆解知道了。
  再來看按鍵的結構設計,采用了雙色注塑,P+R方式。軟膠部分長出來一個耳朵,卡在塑膠骨位里面,裝配還算方便,手感還行。不過有個設計缺陷,開機鍵跟MIC語音鍵容易裝反,因為我在回裝的時候,就裝反了,所以在設計的時候,還是需要設計防呆,裝反就裝不進去。
  接下來,拆解掉喇叭音響盒子,喇叭盒子是粘膠一體的,拆不開,喇叭盒子與后殼固定有設計一圈硅膠墊防震,防止產生噪音。很多內置音響的產品上都是采用此類結構,基本屬于通用。
  喇叭盒子細節,雙喇叭音箱盒子,產品整體音質還行,對于我來說夠了,畢竟不是發燒友。
  接下來拆解掉PCB主板組件,PCB板先跟鐵板鎖在一起,然后跟后殼鎖在一起,鐵板材料為SECC,厚度為1.0.
  為了防止鐵板掛傷FPC,鐵板上有設計折角,采用的是折彎拍死邊工藝沖壓成型。
  《鈑金件結構設計之——沖切與折彎》
  采用鐵片固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散熱,主控芯片通過導熱硅膠與鐵片接觸,保證了整機的溫度在合理范圍內。
  鐵板與PCB主板的固定并沒有單獨設計定位柱,而是采用治具來定位,見上圖箭頭所指位置,這種方式一般用在自動化裝配上,不知道他們組裝是人工還是機器組裝。
  這里要吐槽一下,WIFI天線同軸線座子與PCB主板焊接有虛焊,在拆解PCB主板的時候,本想將WIFI天線同軸線取下,沒想到,公頭座子直接掉了,都沒用力。導致我機器廢了,還得找高手來修一下。
  此處WIFI天線是采用FPC方式,直接粘貼在后殼塑膠上。
  再來看一下后殼結構細節,螺絲柱的設計采用搭橋方式,底部抽斜頂,反插骨也是這種方式。
  最后來看DC裝飾件的固定方式,直接貼雙面膠固定,當裝飾件平面面積足夠的情況下,采用貼雙面膠方式固定,也是不錯的選擇,唯一的缺點就是,增加了成本。但是此處為了雙接口兼容才采用此種方式。
  最后奉上拆解全家福。
  總結:
  1,整體結構設計還不錯,拆解方便,裝配輕松,組裝邏輯性很好,除了開機鍵跟MIC語音鍵裝配不防呆以外,基本沒有發現設計上不合理之處。
  2,整體結構排布合理,走線明確,有設計走線固定槽,整體版面看上去簡潔,裝配順序邏輯清晰,這個值得學習。
  3,螺絲種類稍微多了2種,要是控制在2種以內,就完美了,從按鍵PCB組件結構上看,固定按鍵PCB的螺絲可以統一成跟整機螺絲一致,不過結構方式要改變,采用扣+螺絲方式。
  4,總的來說,結構設計的不錯,應該是個老司機干的,新手可以細看,能學到不少東西。

  5,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咨詢,歡迎討論。

http://www.52audio.com/archives/14729.html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