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專業本科二年級《綜合設計認知》課程
課程概述
“綜合設計認知”是傳統產品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為順應時代多元融合的必然產物。該課將諸多設計元素融會貫通,使學生初步了解各種技能,并意識到相互的關聯性。這種基于未來復合型人才的訓練方法遵循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倡導自主研究與交流合作相結合,鼓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腳踏實地、樂于分享。
此課程以貫穿八周的“光的藝術”發光裝置創作為主線,同時穿插了側重綜合設計表達的“智慧設計”課題;以及在一系列材料工藝講解之后的照明產品解構分析兩個訓練模塊。此課借鑒STEAM體系加強了原理、材料、結構、造型與邏輯的訓練;融合了工業設計、視覺傳達、媒體影像、藝術與科技等方向的基礎知識;著重學習了構思草圖、二維呈現、三維推敲、效果渲染、結構設計、模型制作、設計宣傳等技能。
綜合設計課程內容
綜合設計課程面向全專業出口方向的學生開設。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設計學科發展出了如系統設計、社會設計、創新設計與危機設計等新興方向。今天設計正參與到越來越多復雜社會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設計師正逐漸成為各領域中的創變融合者。
“綜合設計認知”課程是對當下設計學科創變融合趨勢的回應。在課程結構設置中不僅加強了綜合設計原理、材料、結構、造型與邏輯的訓練,更融合了藝術科技、電子電路、視覺傳達、影像等方面的內容。學生在參與到發光裝置設計這條主線的過程中,逐漸增強了探索、實驗與迭代能力,并能夠將想法與解決方案落地實踐。從而能夠在今后更好地參與到復雜設計問題的解決之中。
課程方法
在對學生設計思維的啟發上,課程前期采取雙線并行的模式。李衛老師著重以發光裝置為主線,向學生們介紹了光的原理、材料和結構,并逐一針對同學們的裝置構想進行了多方面評估。在教學過程中李衛老師強調:“發光裝置的制作結果固然重要,但同學們應該以過程為導向,掌握制作產品或作品的基本思維、邏輯與迭代技能,并在今后運用到各專業方向之中?!?/span>
講解課程模式
產品拆解作業點評
宋堯老師則以“智慧設計”為主線。他以生活產品為出發點,從痛點挖掘、用戶定位、設計創意、二維呈現、三維呈現等方面著手,對同學們進行了系統的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宋堯老師就設計方法與個人設計案例進行了多次分享。同學們逐漸掌握了基本的設計定向與定位方法,并能夠使用手繪與軟件進行二維表達、三維呈現。
“智慧設計”課堂作業點評
長期以來,教學團隊一直在探索如何更深刻地向學生講述設計中的材料、結構知識。以往的教學中常使用圖片與影像向學生進行傳授,這種講述方法較為缺乏生動性與深刻性。在本次教學中,郎啟越將這部分知識分為塑膠、金屬、電子電路、機械結構四個板塊分四次課程講授,并在每個板塊中結合長期以來收集和整理的實物材料進行生動闡釋。
注塑產品結構設計知識
實物材料講解
例如在塑膠材料知識板塊的講授中,工業生產中的過程制品被搬到課堂。同學們能夠在觸摸感受實物材料的同時聽取知識講解,因此可以更加生動地理解塑膠、3D打印、注塑、吸塑、吹塑等方面的材料與工藝結構知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注塑與吸塑工藝是學生們以往較難具象理解的部分,本次課程中獨創性地將微型注塑機、吸塑機搬進課堂進行了聚丙烯注塑、聚碳酸酯吸塑實驗。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www.chuangyisai.com/announce/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