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城垣杯·規劃決策支持模型設計大賽”特等獎:基于“人-活動-環境”互動視角的城市街道熱風險評估與優化模型
由北京城垣數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世界規劃教育組織、北規院弘都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北京城市實驗室、中國聯通智慧足跡、百度地圖慧眼、易智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協辦的第七屆“城垣杯·規劃決策支持模型設計大賽”已于2023年7月8日正式落下帷幕。經專家組評審,最終產生特等獎兩名,一等獎五名,二等獎十二名。大賽雖然落幕,但賽事的熱度不減,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小編將會陸續為大家奉上本屆大賽優秀獲獎作品展示!
本期,讓我們共同欣賞特等獎作品,來自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張蔚、王星、陳文婷、劉沫涵、蒙曉雨、武建良、楊心語、劉笑、林芷馨、強靖淇等合作完成的《基于“人-活動-環境”互動視角的城市街道熱風險評估與優化模型》。
選手風采
獲獎作品
《基于“人-活動-環境”互動視角的城市街道熱風險評估與優化模型》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極端高溫事件頻發,城市熱島效應已對居民的通勤、休閑等日常行為產生顯著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受到挑戰。如何精準識別并優化城市潛在的熱風險空間,營造“熱舒適”的城市環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及應用價值。當前相關研究多聚焦城市、區域尺度的熱環境評價,對于承載居民活動的街道空間分析關注不足;重在闡釋建成環境與高溫暴露之間的作用關系,較少從居民感知、活動視角出發對建成環境進行精準優化。
本研究以脆弱性和適應性理論為基礎,從“人-活動-環境”的互動視角出發,結合手機信令數據、社交媒體數據、活動軌跡數據和街景數據等多源大數據,使用可解釋機器學習算法框架,構建街道尺度城市熱風險評估與優化模型。研究通過行為熱暴露模擬、環境熱脆弱特征提取和熱適應力評價三個維度進行熱風險識別,并以國內典型高溫城市南京為例,利用模型識別歸納各類潛在熱風險的街道特征,評估其空間分布、行為與環境特征和關鍵影響因子,最終提出“行為-環境”雙視角的優化策略。本研究希望實現全面快速的熱環境模型診斷,提升城市街道的熱適應能力。
作品演示文件(節選):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HKkEPl2o8xUGK-GcQ2pZ9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