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資生堂
大家可能只知道它是日本的百年美妝品牌
但你們都遺漏了一個點
這個百年品牌又是如何在設計強國屹立不倒
從藥店搖身一變為世界赫赫有名的美妝品牌的呢?
因為,它連設計也不放過!!
資生堂的設計在日本可謂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它有象征著日本時尚雜志先驅的雜志——《花椿》
一度成為影響日本近百年時尚的審美標桿
《花椿》是資生堂起初用來宣揚企業文化的雜志
后續因為融合了東西方的美學知識
藝術與文化色彩碰撞出敏銳的流行時代“美”
以“完美尊貴、最高品質”的格局
被譽為“日本最美雜志”
也曾一度和《時代周刊》齊名全球百大雜志
這本充斥著時髦的昭和風雜志
見證了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展沉浮
也同樣見證了時代潮流的變遷
所以今天,大大君要以《花椿》的雜志設計為基調
和大家解析一下資生堂引領時代的設計美學知識
起初是以資生堂月報和畫報的形式呈現
后續多以2D平面化的素描、手繪為主
并且照片大多是福原信三拍攝的
畫面元素相對簡單質樸
整體呈現出昭和時代的簡樸優雅感
1937年后雜志改名為《花椿》
保留了手繪的設計
在內容上增加了攝影的比重
以圖+文字的設計形式開始流行
在用色上也變得相對豐富
版式設計也不在局限于大塊面多元素的堆砌
而是使用更為大膽的滿版或者破邊的處理
并且當時的日本社會經濟繁榮
所以在雜志封面的呈現上
我們可以看到大多都是其樂融融
豐衣足食的偏理想夢幻風格的畫面
到了二戰時期,《花椿》經歷了短暫的???br />
而后在1950年6月重新出版
那時正值日本戰后經濟復蘇
社會呈現欣欣向榮、和平美好的景象
演藝事業的興起,掀起了裝扮的熱潮
也讓人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來打扮自己
▼
(香川京子)
《花椿》開始呼吁女性走出閨房
女性地位有所提高
所以從《花椿》這時期的海報雜志中可以看到
畫面的色彩和之前有所不同
都是采用明艷色彩和摩登女性角色來做封面
在版式和構圖上變得前衛了許多
開始有偏立體化的插畫造型出現
以明艷大膽的配色和著裝昭告繁榮時代
象征著人們思想的逐漸開放
對社會和女性角色的包容力越來越高
到了1960年代后期
仲條正義擔任《花椿》的藝術指導
因而豎立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以獨特的東方審美、不拘一格的玩樂態度
以及無限的可能性都在雜志畫面中有所呈現
▼
仲條正義深受畢加索和馬蒂斯的影響
這個時期的雜志設計主要以粗線條的手繪
率性、夸張甚至不成形的造型為美
成就了對美的意識與設計的革新
他認為:“雜志弄得亂七八糟也沒關系
我就是喜歡那樣,太過漂亮反而無趣”。
所以后面的《花椿》雜志設計作品
我們可以看到有夸張的撞色
模糊重影、傾斜版式、涂繪、元素拼貼等效果處理
版式設計自由想象的空間很大,不受約束
將人們對原先固有的雜志設計印記打破
Serge Lutens時期的作品
則以藝妓或者舞女的形象為主
畫面中開始運用大量的幾何元素
搭配上極具戲劇性的妝容造型
呈現出怪誕、神秘且前衛的設計效果
幫助資生堂成功打進了歐洲市場
到了2012年
澀谷克彥接任資生堂藝術總監一職
為《花椿》帶來了更多現代感
版式設計開始注重比例、大小、用色的對比
雜志的設計更多偏向了矢量圖形化的呈現
巧妙借助了PS年代的特性
引領時代潮流的最前端
開始更有突破地表達自我、形式個性張揚
借助光感的設計為畫面帶來藝術性
更偏向文藝氣質的表述和凸顯寫實性
注重含蓄的表達但同時又極具挑逗性
畫面呈現非常有想象空間
遺憾的是,《花椿》終究未能逃過數智時代的襲擊
在2016年宣布停止紙質版報刊
將重心轉移到電子報刊,以季刊的形象發行
《花椿0號》以“TOUCH”為主題
將不同身份的人士作為封面主題
以朦朧的意境、帶有情緒化的畫面表達為主
開始追求生活和自然美
《花椿0號》
直到現在,我們都可以看到
許多雜志的設計仍以人物為主,元素為輔的形式
以本身人物塑造的形態的造型
凸顯自然、生活化的氣質
2018雜志封面
資生堂的出現讓女性開始注重美
是對當時日本社會中的女性追求“美”的啟蒙
向大眾倡導了追求美的意識風尚
而《花椿》雜志的出現
也讓大眾意識到設計的多元化和多樣性
引領著日本設計的發展
同時也說明了
每個設計作品的背后
都要有足夠強大的價值觀和文化背景去支撐
才不會被迅猛發展的時代淘汰
一個優秀的品牌文化的沉淀
是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
而有些美,也只有紙張才能呈現~
“敬畏過去,向往未來”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www.sohu.com/a/355790549_6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