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投稿攻略 > 設計學苑
專訪AGI會員、another design 聯合創始人劉釗:平面設計是一種溝通和傳播方式
信息發布:征集碼頭網    點擊次數:20430    更新時間:2020-05-07

為持續探討設計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傳播更多專業設計知識和美好生活理念,ADM推出在線欄目【云端留聲機】,在未來每周與三位設計大咖,分享他們對于設計、對于創意、對于生活的種種看法。以專業設計師的角度去分享關于品牌、視覺、藝術、時尚等領域的想法和案例。

本期出場的設計師是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Another design 聯合創始人及創意總監、2018年New York TDC Ascenders獲獎者劉釗 ,看看他如何通過不同的媒介傳達設計理念。

劉釗,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深圳平面設計協會會員,another design 聯合創始人及創意總監。2014年與詹火德組建another design,2018年獲得紐約 TDC Ascenders的獎項。作品還曾多次獲得國際設計獎項。

another design 是一個跨媒介的視覺設計團隊,團隊成員來自平面,多媒體,產品,攝影等不同領域。多學科的融合使他們不斷挑戰傳統的思維方式與拓展設計語言的界限,探索視覺設計在不同領域中的多樣性。工作內容跨越文化和商業策略設計, 尋求文化和商業項目中的平衡點,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服務和革新的策略。

設計需要挑戰和新鮮感

ADM當初是什么樣的原因,讓你想成為一名平面設計師的?又是如何計劃創業的?

劉釗跟大家差不多,學了一點畫畫,大學選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慢慢的就成了平面設計師。2013年中的時候,上了7年的班,有些疲憊,想做一些喜歡的,能自己主導的事情,就開始了自由設計師的生涯。

在找辦公室的時候,與火德共享同一個工作室的荷蘭設計師正好要離開廣州去香港,我就進去補了這個空缺,就這樣大家各自接項目維持了半年后,我和火德就試著組成為了一個團隊。

ADM簡單介紹下你們的工作室作業流程?

劉釗我們團隊總共9人,其中8人是設計師。我們除了少數兩個人有比較明確的職能分工外,其余的人基本上沒有明確的多媒體設計師、平面設計師等角色的劃分,我們更像是一個特種部隊,每個人都有個人的特長部分,但每個人又都身兼多職。

ADM您成立工作室以來都面臨過哪些挑戰?

劉釗每個項目都是一個新挑戰,都會有新的問題需要解決,如果沒有挑戰和新鮮感那我也麻木了。

ADM近年來,哪些項目改變了您工作室的工作方式?

劉釗我們為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做了(2015、2017、2019)三屆的展覽視覺設計。深雙每年的展覽主題不一樣,每一次都需要在保持深雙的品牌調性的情況下,發現新的創意點。這是一個讓我在服務中并學習成長的項目,也是從2015年深雙開始,我開始注重概念在項目里的重要性,而媒介(視覺表現)只是翻譯概念的一種表現形式。

ADM哪件事或者說哪個人對你的思維方式影響最大?

劉釗從2007年開始跟隨黑一烊老師工作了近四年,這幾年里讓我重新校正了自己對設計的認知,也是我設計觀念影響非常大的一位亦師亦友的前輩。

ADM您怎樣保持在專業領域方面的持續性學習?

劉釗我只希望自己不被快速淘汰。

ADM你有欣賞的設計師或藝術家嗎?

劉釗施德明(Stefan Sagmeister),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

ADM對工作室的未來有何規劃?

劉釗做一些更有趣的設計,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ADM什么樣的人能進入“another design”工作?換句話說,您最看重哪些個性和品質?

劉釗前面我說我們更像是一個特種部隊,那我們的同事一定是有趣,敢玩,敢于嘗試的人。我們團隊里的藝術指導(阿玄)他大學的專業是網絡工程,出于愛好自學平面設計和編程;也有平面設計專業和實驗藝術專業等等。我們團隊自我的調侃的話:抽煙、喝酒、燙頭發的女性設計師肯定都是適合我們的,當然也不完全局限于此,一些平面設計基礎特別好的小伙伴我們也是非常歡迎的。

我們的項目大都比較綜合,需要幾個人同時協力,設計師之間能否團隊作業也是我們會考慮的一個因素。由于我們本身人少,不可能將每個職能都有角色配備,有一些項目需要用到的技術我們需要現學現用,所以設計師需要對新鮮事物有足夠的好奇心;還有一些項目我們不是用電腦完成,比如2017年深雙的展覽形象,我們需要放棄設計師在電腦上作業的習慣,將字體開放出來,邀請很多人一起來參與完成字體的書寫,這是一個體力活,所以設計師的探索精神也非常重要

用美好事物

提升設計品位

ADM除了工作以外,你還有哪些興趣愛好?

劉釗工作之外,好像還真沒有特別愛好某一件事物,火德曾經都擔心我是否會因為工作壓力而抑郁。

ADM您認為由于從事設計行業,對您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嗎,比如說生活用品的選擇上,日常說話方式或是思維習慣上的影響?

劉釗我們生活的時空里有很多很好的產品設計,服裝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 盡可能享用一切好的設計物品或空間,我們需要消費美好的事物,來提升自己的設計品位。

用視覺語言

將理念傳遞給觀眾

ADM您的工作室參與設計了許多文化活動和展覽項目,其中有哪些項目是令您印象深刻的呢?

劉釗您所說的印象深刻是指自己滿意的設計項目?好像每個項目對我來說都有遺憾。

◆ 城市交互-- 2019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品牌推廣形象

基于深雙的品牌基因和展覽主題“城市交互”衍生出的一套視覺系統。城市與城市、 城市與人、以及城市中人與人的關系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交互系統。文字、符號、圖形、視頻、音頻等信息通過數據作為載體在系統中流通。每個人既是數據的使用者,也是生產者。城市交互的本質可理解為城市與數據之間的一種聯動與交錯,城市的不斷變化都以數據載體的形式呈現出來。

我們通過采集城市中不同維度的數據進行視覺化分解提取,并轉譯成獨特的視覺語言符號,通過其數據實時更新的頻率和短暫的性質來體現城市交互的即時性和既視感。

◆ 復相疊影 --2017年廣州影像三年展展覽形象

廣州影像三年展是一個由廣東美術館創立的關于一個當代影像藝術的展覽,它的前身是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由于一些原因停辦了幾年,2017年廣東美術館重新啟動這個項目,并更名為廣州影像三年展。我們將膠片和莫比斯環結合,形成一個有珠江三角洲地域屬性的動態圖形標志,三角形的形態同時也為了與廣東美術館的一個重要展覽品牌“廣州三年展”形成呼應關系。

復相疊影廣州影像三年展2017的展覽主題?!?nbsp;復相”是一種多重的、共時的存在,強調影像自身的獨立性并平行于現實,甚至生產著不同的現實;“ 疊影”則強調著不同影像媒介之間的復合性與跨越性,鼓勵我們去面對今天各種紛繁的攝影- 影像的實踐,更為開放、包容地把握攝影這個傳統概念,并且把攝影與其他影像藝術之間的關系作為一個新的討論空間。我們將“復相·疊影”用電腦軟件使其重疊、拆分,生成一些隨機的、多變的字體圖形呼應展覽主題。在展覽現場我們用攝像頭將人像重疊、拆分與觀眾互動。

ADM您有很多作品超出了傳統意義的平面設計,運用了不同的媒介手法去表現內容的創意,請舉一個項目來分析你的這個表達觀念。

劉釗“傳統意義的平面設計”這個詞我認為還是有些不妥的,我們所做的事情只是一個視覺翻譯的工作,可以說 我們只是一個視覺翻譯工作者,將策展人或品牌的理念用視覺語言轉換給受眾,為了讓受眾更能理解這個理念,有時候使用了多媒體的形式,有時候使用裝置的形式,也有時候使用了“傳統圖形設計”的形式而已。我需要列舉幾個項目可能才能更清晰的表達我們的對于觀念與媒介的理解。

◆ 城市共生 --2017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展覽形象

展覽場地為深圳的最早的城中村“南頭古城”,“城市共生”提倡的是城中村作為社會基層人群生活的空間它和城市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發展的進程中,滯后于時代發展步伐、游離于現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區, “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塊“夾縫地”。

城中村和城市CBD因為不同,所以共生,而不同的字體是城市和城中村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元素。我們邀請了40多位來自(廣州、深圳、香港)城中村和城市中生活的居民、白領等不同人群,用自己的方式將展覽名稱、展覽時間、地址等展覽信息書寫在從城中村回收的木板上,我們將書寫了展覽信息的木板在城中村搭建了3個視覺裝置并拍攝形成海報。

2018年深港設計雙城展設計的展覽形象

深圳與香港兩座城市間的交流聯系日漸頻繁,我們以“連接”作為概念,結合“深港設計雙城展”中的“雙”字,利用Processing軟件生成隨機的連線圖形,并通過調節兩端旋轉的速度、點的數量以及線條粗細等變量,最終形成交錯復雜的多元畫面,從而展示出雙城展的核心內容——兩地間的共同創作。

◆ 星 群--2019年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的教學展的展覽形象

這是一個廣美新成立的一個學院的教學展,強調師生間的一種迭代關系,由于本身是跨媒體藝術學院,我們也希望用跨學科的思維模式來創作,我們找到一個數學函數的公式,利用公式的1個點變成4個點,4個點變化成若干個點的原理,用編程生成了一套變化非常豐富的視覺形象。

◆ 城市交互-- 2019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展覽形象

我們結合深雙的品牌基因,把城市、城市的使用者(人)等假想成一個基礎的圖形,這種基礎的圖形通過交叉形成一個新的、具有未來感的圖形,這種一直在變化的又有點像星球圖形可能是我們對未來的一種思考吧。

ADM您們長期服務連州國際攝影年展項目,如何在長期服務項目中保持創新,給我們講講近幾年關于這個項目背后的故事吧。

劉釗從2014年開始為連州攝影年展,基于每年的主題的變化,我們也希望通過視覺翻譯給觀眾帶來連州每年的一些新的思考,最近這幾年始終是基于攝影媒介下的一種表達,未來也許會有新的呈現方式,但這還需根據每年的主題來思考。

◆ 無樂不作--- 2016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策展人意在批判當下的消費觀念,曾經作為創造者的人們開始被作為消費的人們所取代,攝影成為這一重要轉變的見證者。人們似乎從未意識到充斥于這個世界大行其道的商品暴力,消費著的每個個體如受過訓練般不斷接納那些使這一體系得以無限循環下去的價值觀。這是一場自我麻醉的戲劇,為了獲取滿足的愉悅,我們心甘情愿成為商品與消費的依賴者。無休無盡的享樂將我們踩在腳下,而我們心甘情愿擔當著犧牲品的角色。我們在金箔紙上絲印上展覽主題,然后用撕,揉,捅等一系列破壞的動作來回應展覽的核心思想,并以此得到滿足。

◆ 時間之風(The Wind of Time)---2018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策展人引用了一句名言:“現實就是抵抗 —— 布魯諾拉圖爾”,希望透過攝影反應人類社會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社會的形成都是在一次次的對抗中形成的,我們用記錄時間的工具“沙子”形成字體與風對抗,捕捉字體變化中形成的痕跡。

ADM能告訴我們一些你們目前正在從事的項目嗎?

劉釗我們現在正在為廣州的超級文和友策劃一個粵語的語言展覽,這個項目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我們作為聯合策展人,需要生產內容,也要做視覺形象的畫面和展覽陳列設計。

同時也在為華僑城在合肥的一個地標性項目(空港國際小鎮)做VI設計。

ADM去年你入選了AGI,入選AGI對你意味著什么?

劉釗AGI是一個設計師俱樂部,能成為AGI的一員是對我們以往工作的一種認可,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也會成為我們往后設計項目的一種激勵吧。

能獲獎的都是

應用在商業環境中的優秀作品

ADM您還記得您的第一個行業獎項嗎?

劉釗2016年初公布的第95屆紐約ADC的年度優異獎,雖然不是工作室成立以來的第一個獎項,但它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獎項。

2015年的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的展覽形象物料,這是一個招標比稿的項目,面臨組委會,專家評審會,策展人,政府部門等多個團體機構,從方案到實施完成可以說非常艱難。

2015年深雙的展覽主題“城市原點”,策展人提出城市應該原有基礎上進行更新,主張對城市改造及再利用,不提倡現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推翻重建的做法,應該以一種自下而上,非自上而下的規劃形式。我們基于這個策展理念,也從三個方面對策展理念進行了回應。

一是否定了重新對設計一個(套)新的圖形(展覽形象)的方式,我們的形象元素是在以往幾屆的圖形基礎上進行字體和圖形的提煉而來;二是我們收集很多規劃圖、舊報紙、大成面粉廠(主展場)的面粉袋等進行回收再利用,通過一系列的攤平、裱紙、絲印的工藝,使其成為一套新的應用物料;三是將面粉廠的舊機器進行噴漆處理,形成部分指向標示。

ADM您的作品在設計比賽中和商業中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您認為參賽時對作品的要求和商業中有什么不同嗎?

劉釗商業項目中有幾個不同的要求,客戶的要求,市場的要求,設計的要求。在商業環境里的流通設計中,三者統一成一個要求是非常難的,最后大多是一個平衡之后的結果。我們參賽的作品雖然也是(商業)項目,但是客戶群體已經細分得很清楚了,相比商業環境里的流通設計來說做起來會單一得多。從( D&AD、ADC、ONESHOW)這幾個國際競賽中看,他們都明確要求是已經在市場上出街的商業項目,能拿獎的作品都是應用在商業環境里的優秀作品,只是我們的國情將參賽作品和商業作品分得特別清楚而已。

變化的是傳播媒介和途徑

不變的是設計的本質

ADM動畫和動態圖形將給平面設計帶來巨大的視覺力量。您有什么話要對正在研究動態圖形的學生分享嗎?動態設計對你有什么特別吸引力?

劉釗動態可以快速的抓住人的眼球,但它不是唯一的途徑。 技術只是一種手段,平面設計是基礎,有好的審美,好的節奏感很重要。

ADM請問除了科技革命,平面設計在最近幾十年里發生了什么變化?another design如何是面對這些變化的?

劉釗我理解 平面設計是一種溝通和傳播上的設計,最近幾十年的變化我想是傳播媒介和傳播途徑上的一種變化,設計的本質并沒有變。Another design 只是將設計應用在不同的媒介里,嘗試更多新的可能性,使其適應這個時代而不致于那么快被淘汰。

ADM如何看待廣州與深圳的設計環境?

劉釗廣州是一個很保守的城市,政府和客戶對設計的認知度和接受度非常有限,深圳會開放得多,深圳政府在設計項目上投入和政策扶持會大很多很多。比如說:深圳政府前年開始主辦的深圳環球設計大獎,獎金設置就有一千萬,其他設計展,設計活動數不勝數。

設計存在的意義

就是讓生活更美好

ADMADM作為一個與大眾生活密切度較高的項目,一直致力于透過優質的設計,幫助大眾了解更多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ADM展覽板塊有許多和生活創新、生活美學、生活方式等相關的內容。您覺得“設計”和“生活”之間有什么聯系?是否會覺得設計能夠讓日常生活變的更加美好?可以簡單說說在哪些具體的方面可以體現嗎?

劉釗如果設計不能讓生活更美好,那設計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結 語

劉釗的設計突破了媒介的桎梏,將新媒體和傳統介質進行融合,讓人們看到了平面設計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雖然他謙虛地表示自己只是作為一名視覺翻譯人員,將設計理念通過不同的傳播媒介傳遞給觀眾,但不可否認的是,將國際視野與本土思維進行結合,在不斷更新的當下,能夠讓他保持更為廣闊的格局。

以上內容僅代表ADM與劉釗的設計觀點。如有不同看法還請多多交流。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欄目負責人:鹿洲

采訪:陸俊毅

編輯:阿燦

設計:阮阮

視頻、音頻、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 內容版權自 ADM



威客碼頭 征集論壇
  • 論壇精華
  • 頂尖文案
  • 經典設計
  • 綜合薈萃
  • 資訊聚焦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