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2022屆研究生畢業作品展
發布時間:2022-03-23
閱讀量:43204次
01
繁華古驛,鄉傳客韻
——汀州客家彭坊傳統村落景觀風貌提升設計研究
李思穎
指導老師:英浩教授
傳統村落景觀風貌是村落總體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村落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間與環境形態、非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所屬空間的總和,是一個由多種要素共同作用的有機綜合體。童坊鎮彭坊村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2021年彭坊村發展進入新階段,依托于村內歷史文化與生態資源,擦亮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名片”,探索“非遺+”多業態拓展模式,要努力挖掘與整合資源發展特色文化旅游業。本課題立足于村域整體范圍(17.5公頃),將村落景觀風貌劃分為自然、人文及人工景觀風貌,并對于這些構成要素特征及現狀進行分析,從保護與發展兩個方面提出景觀風貌的保護策略(制定保護框架、把握各保護區控制要求、制定各要素保護措施)與提升設計策略(明確村落發展定位、分區域引導抓重點、分要素提升顯特色),最終選擇景觀風貌核心區(13000平方米)進行重點提升設計實踐,從空間整合、建筑提升、景觀復合、非遺傳承這四個方面切入,以延續村落傳統特色風貌、增強村落活力、復蘇村落經濟,推動村落可持續發展,同時以期為同屬發展轉型階段的汀州客家傳統村落發展提供思路。圖片圖片
Mental journey
圖片
李思穎
02
福州芍園1號文化創意產業園藝術介入模式研究
毛佳偉
指導老師:梁青副教授
圖片
福州芍園1號文創園位于福州市鼓樓區白馬河岸,園區頹勢明顯,閑置率高達60%。開展文創園改造及其影響下的藝術介入模式研究,將為文化自信背景下文創園的功能重塑以及更新策略提供依據與可行的模式。由家具廠生產記憶中的“榫卯”為串聯線索,從設計學的角度探討藝術介入文創園設計實踐。提出園區定位并確定設計策略,開展設計場域構想,在實踐中概括出藝術介入的空間多層復合、展現形態差異、榫卯線索解讀、主客體互動性、室內空間敘事五大方面.希望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使藝術介入模式對文創園的改造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Mental journey
圖片
毛佳偉
03
公共健康導向下城市綠道景觀設計
——以龍巖濱河綠道為例
查玉婷
指導老師:吳抒玲副教授
圖片
圖片圖片圖片
Mental journey
圖片
查玉婷
04
可生長的鄉村公共建筑空間設計研究
——以廈門田墘村為例
王雯雯
指導老師:吳抒玲副教授
圖片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Mental journey
圖片
王雯雯
05
后疫情時代的彈性景觀設計
——以廈門忠侖公園改造為例
黃穌潔
指導老師:王娟副教授
圖片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Mental journey
圖片
黃穌潔
06
四時朝暮·坊趣園
——廈門云頭村養老空間設計研究
劉露露
指導老師:吳世丹副教授
圖片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Mental journey
圖片
劉露露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