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畢業作品
連接的是傳承與創新,秉承百年設計底蘊,以學科交融迭代圖像敘事創新;
連接的是學涯與生涯,以標尺來衡量設計的刻度,以品格去鐫刻人生的路徑;
連接的是起點與終點,以始為終,不忘初心;以終為始,慎思篤行;
連接的是你與A9里的每一個人……
湖北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
2022年5月
01
數字遺書
Digital Testament
作者:鄭薇薇 邱炳坤 陳宇晗
導師:吳萍
作品介紹:
我們重新審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生產過程的具體變化,選取生物意義上能夠永生的燈塔水母,借用水母之物,暗示人在數字消費的崇拜狀態與行為 。影像作品融入了宋代美學的山水畫元素與表達手法對物質世界發展過程產生新的思考;通過超現實敘事重新構建數字虛擬現實的體驗空間,傳達出人對于未來數字消費和人類的數字永生的思辨。
導師評語:
《數字遺書》是一部全息投影的影像作品,以超現實主義視覺敘事手法、以水母的視角重新審視未來數字消費,感知、體悟、思考我們身邊的物質世界。宋代山水融入影像作品,由隱而顯,由虛而實,意境深遠。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02
B&W&V
作者:張俊杰 陳海金
導師:吳萍
作品介紹:
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始于度量,本于太一。數字構成世界萬物,生命中的基因序列,音樂中的音律音程,宇宙中的元素與常數等等,而這一切都可以坍縮成一片微觀的雪花。我們將雪花用函數曲線構成,音樂作為影響雪花成形的外部變量因素與函數雪花進行視聽聯覺。最終我們打造了一個宇宙電話亭的交互場域,當觀者撥動電話撥盤的那一瞬便開啟了一場與宇宙的超時空對話。
導師評語:
音樂中的數學之美,美在于數字的和諧,音樂源于理性,卻高于理性,跨過理性追求內在的感性,交織理性與感性。人是感性的,人與宇宙之間的對話,撥動轉盤邂逅宇宙秘境,音樂與圖像之間奇妙的聯接。數學是以數字為基本符號對事物在量上的抽象,音樂是以音符為基本符號對自然聲音的抽象?!禕&W&V》作品正是在抽象這一點上將音樂與數字連接在一起,通過有限去反映和把握無限。喚起觀者的審美感覺和審美情趣,反映出作為宇宙本質的數的關系。
03
不可以罐頭|Cantcan
作者:杜俊輝 萬欣雨 趙培喻
導師:吳萍
作品介紹:
我們將每一條分享視頻、文案、照片看作一個數據被壓縮成標簽的工廠流水線罐頭,通過收集分析知道哪些異化的“工業加工處理”可以被大眾盲目喜愛亦或輕易欺騙,從“泰勒制”的流水線誕生到如今網絡信息的流水線的出現.....取名《不可以罐頭》暗喻某些平臺依托標簽式推送準確定位人群并推送虛假內容從而賺取流量的現狀,展開一系列動態標簽設計。
導師評語:
在社交媒體充斥下,過度的“非生產性耗費”消耗著人類活動,這些線性移動都是在固體表面留下痕跡的“生活的流動”。《Cantcan》作品探究人們與他們所生活的社會關系,通過“動態標簽”引發相關思考,建立起一種新時期的媒介生態。
04
請珍惜心碎
作者:賴楚玥 趙冰村 孫可
導師:劉可
作品介紹:
作品《請珍惜心碎》利用地質災難比喻心碎時的狀態,并給予災難后“重構狀態”的開放性寓意,以此表達心碎不僅是一場心靈的地震,也是一次對認知、情緒、需求等多個角度的重構。
導師評語:
作品《請珍惜心碎》用信息圖形的方式唱響了一首理性元素中的情緒之歌,完成了對情緒圖像化的多維探討。作品用一種紀實的手法對“心碎”這一情緒做了細致的調研與分析,最終用視覺的手段來傳達自己對“心碎”價值的理解。
05
數遺|LOADING
作者:韓秉沅 李伊萌 魏季萱
導師:凃志初
作品介紹:
數字遺產,即數字網民在互聯網上以及本地存儲設備中所留下的痕跡。我們希望通過視覺圖像的形式語言來表達數字遺產公益性傳播概念,從“概念、分配、隱私、流程”四個角度切入視覺語言的探索與嘗試。喚起大眾重新思考數字遺產相關價值及繼承問題,重視數字遺產的自我保護意識。
導師評語:
未來數字社會高速發展,提高大眾數字遺產保護意識,重視其價值及繼承問題尤為重要。作品基于“智慧圖像”理念,運用新媒體交互、信息可視化、裸眼3D全息投影等數字媒體技術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探索數字遺產公益性傳播的全新路徑。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06
RE-VERS反噬
作者:羅成玉 周燕芳 侯雅萱
導師:凃志初
作品介紹:
設計以海洋生物為觸點反映藥物污染的現狀,通過新媒體形式,順應現代“數字藝術”的表現手法,將藥物污染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借助特效濾鏡的方式映射未來,更直觀的讓人們了解到藥物污染對海洋生物的危害。呼吁年輕人了解藥物污染現狀,帶動對海洋藥物污染問題的深度思考。
導師評語:
作品很好的將藥物污染視覺形象化、趣味化與交互化,展現藥物對水生物污染的現狀并映射未來。采用動態海報、AR特效濾鏡、信息可視化圖表和衍生品設計等視覺形式,通過新媒體互動展引發年輕人對藥物污染社會化問題的思考與社交傳播。
,贊148
07
箱男
作者:桑夢嫣
導師:劉可
作品介紹:
作品是對安部公房小說《箱男》的概念化再設計。從箱男這個角色入手,將書分為了三個章節,讓讀者在翻閱的時候能一步步地先了解箱男的表面構造,再跟隨箱男視角窺視外部世界,最后感受箱男在紙箱中封閉掙扎的內在心理。
導師評語:
作品《箱男》用一種安靜不張揚的方式講著一個看似離奇又接近人性的故事。書籍結構、紙張材料和圖形設計共同構建起了一個“箱子”里的世界,構思新穎又耐人尋味。
08
城市賦能場
作者:段金邑 陳佳怡 殷子瀟
導師:朱志平
作品介紹:
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城市中不同人群的聯通軌跡及溝通方式均發生變化,作品以外賣騎手為城區人群“聯系人”的視角,通過四個維度進行信息可視化設計:一維集域、二維視聽、三維匯跡、四維熱像,梳理城市人群在時間與空間中彼此疊加的聯結關系,以抽象形式賦予城市網格系統新的概念。
導師評語:
作品關注新冠疫情對城市系統的深刻改變,通過四個維度進行信息可視化設計表達,思辨構筑城市溝通網格,為不同的城市人群提供視覺線索,解析城市人文生態的新融合態勢,展現城市能量圈落。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09
暈輪
Un-Halo Effect
作者:彭璐 楊心怡 胡伊雪
導師:周源
作品介紹:
目前社交認知的極端化、刻板化現象愈發嚴重,人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常常以既定印象概全,這是暈輪效應對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危害。此作品通過動物的隱藏性格,表達萬物多元性,喚起人類社會的多元意識。
導師評語:
該畢設選題從當代年輕人最關心的社交問題入手,剖析了網絡社交中關于自我形象構建的過程,通過部件與本體的差異,巧妙的表現了社交中人的外顯性格與內在不一的特點。從各方面理解在社交狀態下人的內外不同,選題立意和表現手段匹配而準確。運用AR技術、實體裝置以及電子設備等不同的媒介進行傳達,緊扣作品主題、深化立意的同時也給作品以留白空間。該作品結合了電子設備、特種材質海報、亞克力、AR等表現手法,立體的展現設計理念和訴求。完整的陳設場景,循序漸進的引導觀者理解、參與、審判、自悟。
10
無花之境
作者:王美 李祉懿 張婧婕
導師:劉可
作品介紹:
作品基于對九型人格(性格形態學)理論的研究,對其中的“欲望特質”、“基本困思”、“主要特征”、“主要特質”、“生活風格”進行重新解讀。植物如人,也具有不同的性格,在不同的氣候與土壤滋養下的植物有著不同的內在屬性。借植物之軀,表達九型人格內在發展的層次以及每種性格特質的內在邏輯。
導師評語:
作品《無花之境》通過H5測試的交互形式,探尋“我”,以及我自身的意義。利用植物的生長屬性、表皮質感、視覺特點來呼應人格屬性,用植物的獨特魅力展示了不同人格之美。創作理念和視覺表達都極具浪漫主義色彩。
11
數字隔離
作者:李沛蕓 柳子玥 張雪燕
導師:凃志初
作品介紹:
后疫情時代,社會逐漸實現數字化轉型,數字產品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同時,失去了數字產品連接,人們就如同被數字信息筑成的屏障隔離于社會生活之外。本作品以視覺設計呈現出當下人們面臨的一系列數字困境,展示數字信息于生活的兩面性,對數字化生活進行更全面的討論與思考。
導師評語:
數字化社會高速發展,數字產品所引發的“數字離群“現象日趨增多。作品希望探討嚴肅的數字社會問題,通過深度調研和分析歸類“數字離群癥狀”符號語言,利用LED燈帶、動態視頻、符號裝置、衍生品和藝術展覽的形式,構建“數字隔離”虛擬體驗空間場域,引發大眾對數字化生活的深度思考。
數字隔離
12
語言污染
Language Pollution
作者:傅思源 金佳樂 袁寶憶
導師:凃志初
作品介紹:
語言本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保持生機勃勃且帶有溫度聯系的表達方式,但為了適應社會活動網絡化、經濟活動社會化的發展,語言的含義逐步簡化,即一個詞劃出重點且無需真正了解這個詞在說什么。知識信息的生成、儲存、傳播、交流呈裂變式爆發,語言和思考日漸分離。
當語言的豐富性喪失,并指向同一思想時,我們需保持獨立思考,回顧其最初的內涵與意義。
導師評語:
作品以思辨的角度,捍衛語言的豐富性與生命力。通過“語言污染”話題采訪和“產生與傳播、歸納與呈現、蔓延與形成”影像三部曲,采用平面視覺、輪播影像、聲音可視化互動、氣球裝置和藝術展覽等形式,視覺化呈現與重構語言污染,反思與批判當下語言環境的膚淺與干癟。
語言污染
觀展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