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青島市2023年“山東手造青島有禮”LOGO標識和宣傳口號征集活動評選結果出爐。評審專家按照評審規則進行了嚴謹、規范、專業的評審并現場打分,組委會匯總網上投票及專家評審情況,最終評出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
2023年“山東手造青島有禮”LOGO標識和宣傳口號征集活動自10月14日啟動,征集階段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作品233件(條),其中標識152件,口號81條;網上投票階段火熱,吸引了43萬余人次參與投票。
本次征集活動范圍面向全國,吸引了來自我省及廣東、云南、安徽、重慶、廣西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創意設計人才和文創愛好者等300余人熱情參與,覆蓋企業、高校、文創協會、文創園區等機構,尤其是成都大學、廣州城市理工學院、東南大學、青島城市學院等十幾個高校的廣大青年學子紛紛參與,涌現出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意作品。
具體獲獎名單及作品如下:
一等獎
LOGO標識
作品作者:李君君(湖北省應城市)
作品釋義:
整體圖形融合了多種元素,寓意深遠。波浪形狀代表了黃海明珠青島,這座城市與海洋有著深厚的聯系;“手”的形狀代表手造,傳達對傳統手工藝的尊重和傳承;字母“S”則巧妙地與“手”形象結合,代表了手造的首字母,使得整個標識更加簡潔明了,易于記憶。紅、黃、青綠三種顏色的搭配,分別取自青島的“五月的風”、青島燦爛的歷史文化和青島的山海特色。紅色代表熱情和活力,象征著青島人民的熱情和城市的繁榮;黃色代表了智慧和創造,象征著手工藝人的智慧和創造力;青綠則代表了自然和生態,象征著青島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生態文明。
在標識中,兩只手相牽的形狀寓意著青島手造與歷史文化牽手、與現代科技牽手、與眾多手藝從業者牽手,共創手造文化和手造產業發展的美好未來。這體現了青島對于傳統手工藝的珍視和傳承,同時也展示了現代科技的力量和創新精神。兩只手的形狀相互交錯,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結合,象征著傳統與現代、歷史與創新的相互融合和發展。
二等獎
LOGO標識
作品作者:劉江平(博文品牌設計·廣東深圳)
作品釋義:
標識創意以漢字“青島有禮”的“禮”字為設計主體,融合了青島棧橋、祥云浪花、中式印章等元素,代表了“山東手造·青島有禮”文化品牌形象的專屬特性。漢字“禮”字、青島棧橋等元素,代表了青島市的地域特性與旅游文化特色。祥云浪花、中式印章等元素,代表了“山東手造·青島有禮”文化品牌手造產業的屬性。標識也似中式印章,外輪廓和紅色基調,來源于中國傳統的“福字斗方”傳統視覺符號,表現了“山東手造·青島有禮”文化品牌促生青島手造產業新動能、人文歷史、文化韻味等文旅產品資源,增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彰顯青島手造產業新動能發展的文化內涵。
二等獎
LOGO標識
作品作者:許文炎(福建省晉江市)
作品釋義:
標識以字母“Q”作為主創元素,突出青島的地域特征和城市形象。底部的手形代表青島人民對于手造產業的熱愛和傳承,同時又像海水一樣,展現出青島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海洋特色。在字母“Q”的上方,不同顏色的弧形像彩帶組成圓形,綠色代表青島的帆船運動和海洋文化,紅橙色代表朝陽和希望,紫色代表繁華的城市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藍色則像激起的浪花一樣,展現出青島的活力和激情。整個標識突顯了青島地域特征、人文歷史、文化韻味等特色,同時也結合了手造產業發展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體現了手造產業的新動能和未來發展的潛力。
三等獎
LOGO標識
作品作者:云云(煙臺大學)
作品釋義:
整體標識的設計靈感來源于青島五四廣場的標志性建筑“五月的風”,形象上猶如一股騰空而起的“勁風”,既象征著青島手造產業的蓬勃發展,又代表著手造文化所掀起的社會熱潮,給人以“力”的震撼。顏色方面,以藍綠為主,藍色代表海洋的廣闊與深邃,綠色象征著山林的生機與活力,這兩種顏色組合恰到好處地凸顯了青島山海林城一體的城市特色。此外,標識的設計還充分考慮了手造產業的特性,手造產業代表著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融合,是一種充滿創意和情感的文化產業,因此,標識的設計充滿了動感的線條,色彩清新自然又不失高雅,整體傳遞出手造產業所蘊含的無限發展潛力。
三等獎:
宣傳口號:好禮手造心意青島
作品作者:齊亞青(山東省威海市)
三等獎:
宣傳口號:山海青島,匠心手造
作品作者:羅福(山東省青島市)、張針實(四川省達州市)
注:參賽作品版權歸主辦方所有,未經主辦方許可不得擅自使用,主辦單位有權使用入選作品,并享有修改權,不再另付稿酬。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n2qeTIrO8MTpSEXCUprkKg